张居正吧 关注:7,994贴子:87,087
  • 13回复贴,共1

明朝科举制度以及当官渠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度娘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09-16 10:37回复
    1.明朝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从隋朝时期开始,并一直持续到清朝。这一做法,改变了传统的家族世袭制度,普通人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但是科举取士名额有限,天下百姓千千万,改变命运的人能有多少呢?唐朝时候,科举一科的名额才几十人。唐朝的苦吟诗人孟郊到46岁才考中进士,开心地写下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要想考中进士,在科举制刚推行的时候实在太难了。而朱元璋当皇帝后,对科举进行扩招,广招天下贤才,这才使得读书人越来越多。考中便可做官,谁不想一举成名天下知。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09-16 10:37
    回复
      2.明朝做官的渠道:①参加科举考试②荫官(凭上代功勋而获得的官职,可以理解为世袭制)第一个级别:明朝科举考试就和我们现代升学考试一样,需要一直考下去,考上才能获得身份参加下一场考试。
      科举考试最低的级别是童生,普通读书人,没有任何身份的小白。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4-09-16 10:38
      回复
        第二个级别:童生通过院试可以成为秀才,大家应该对秀才很熟悉。因为很多没有天赋的读书人一辈子也只是个秀才,所以古代有很多穷秀才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做官的盼望。对读书人的同情,实际上是对科举制度的讽刺。秀才中第一名称为案首,其他皆为生员。秀才中优秀的人列为禀生,但是数量有限制,按照府、州、县依次为20人、30人、40人,县府会给禀生每个月发放钱粮。不是禀生的秀才就没有工资,这帮人如果家里没有什么势力,很容易成为穷秀才。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4-09-16 10:38
        回复
          第三个级别:秀才通过乡试可以成为举人,这个相当于省考。《范进中举》就是讲的范进参加乡试,范进是广东省的第七名。类似的还有,臭豆腐的发明人王致和,就是安徽省宁国府太平县仙源的举人。康熙八年进京赶考落榜,因身上带的盘缠不够滞留京城谋生。其小时候曾在家做过豆腐便做起了豆腐生意,意外发明了臭豆腐。举人中第一名称为解元,其他人称为亚元。能成为举人就有选官的资格,拥有士绅的身份,可以减免赋税。举人在民间很吃香,老百姓、商人都会来巴结。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4-09-16 10:39
          回复
            因为他们可以把田产挂在举人名下,达到规避赋税的目的。举人可以做县太爷,“灭门知府,破家县令。”可见一个县官权利之大,地方乡绅巴结很正常。所以秀才穷,举人富。有没有举人出身做大官的人?有,比如海青天海瑞,做到了右佥都御史,甚至还抄了退休首辅徐阶的家;比如清朝左宗棠,做到了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他们能做到大官,是因为他们本身就优秀,有本事的人在哪里都发光。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4-09-16 10:39
            回复
              第四个级别:举人通过会试可以成为进士,成为进士是天下读书人的终极目标。参加会试可以理解为进京赶考,很多电视剧里演的进京赶考名落孙山,以致穷的揭不开锅是不现实的。因为能参加会试的都是举人,举人有那么多的照顾,根本不至于那么寒酸,这和真实历史有所出入。通过会试的第一名称为会元,其他人称为贡士。会试三年一次,错过就要再等三年。会试之后不能回家,会试之后没多久就是殿试,殿试只是重新组织一次排名考试,所以贡士算准进士,算作进士也没问题。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4-09-16 10:39
              回复
                殿试是唐朝的武则天创立的,殿试前三名为一甲: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第四名往后排为二甲,二甲第一名称传胪,总共几十人不等,赐进士出身。三甲第一名也叫传胪,大概一百多人,赐同进士出身。这三甲均为进士,只是人们习惯上把会试考中后即称进士。其实只要参加殿试,就是进士。在宋朝时候有个叫张元的考生,参加殿试,就没有被录取,随后被淘汰了。张元为了报复,直接叛宋投夏。宋朝大臣只好取消殿试淘汰制,只要参加殿试,都赐进士出身,来安抚天下读书人。中了进士可以参加选官,但不是所有进士都可以做官。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4-09-16 10:40
                回复
                  只有殿试中优秀的人员会被授予官位,而官位基本上是六七品官,哪怕是一甲前三的状元、榜眼、探花。不过前二甲的进士是朝廷培养的重点对象,被赐予“庶吉士”。探花是一甲第三,但长相要帅气,是才华和相貌于一身的人。徐阶就是探花,原本是状元,被费宏操作了一下变成了探花,但也可以看出徐阶是前三甲的最帅的人。我曾经看网友的评论比较搞笑,对明朝的灭亡归于徐阶酿下的祸根,上升到地域黑,上升到对上海人的痛恨,上升到对上海人长相的攻击。这里就当看个笑话,不多说了。其他没有直接被授予官位的人,要去吏部排队候选,有了空缺岗位才能授职。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4-09-16 10:40
                  回复
                    科举细节说明:上面有张图,举人和贡生放在了一起,但是贡生级别要比举人低。明朝的贡生不可以参加会试,清朝是可以的。在《明史》中记载,贡生没有资格参加会试。原因:贡生是在秀才中推荐优秀人才入京师国子监读书,没有通过乡试,只能算秀才。《明书》卷六十四也提及过,只有通过乡试的举人才可以参加会试。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4-09-16 10:40
                    回复
                      3.做官其他途径:当然,除了以上的参加科举考试做官,还有一种就是荫官。荫官就是凭上代功勋而获得的官职,一般在朝中官位比较大且受皇上宠爱的官员,皇上开心时候会给官员的孩子授予职位。但这种职位徒有虚名,没有实权。比如嘉靖皇帝宠爱首辅徐阶时候:“世宗大喜,特批升徐璠三级,拜太常少卿,荫一子。”徐璠是徐阶大儿子,没参加科举,全靠父亲。后来徐阶三子还在应天乡试中作弊请人代笔,徐阶引以辞官,最终没受到惩罚。他大儿子就是靠荫补做官。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4-09-16 10:41
                      回复
                        另外一种就是武官,可以世袭。比如明朝初年的徐达、李文忠、常遇春,他们后代就是靠世袭来继承官位的。其实还有一种方式做官,纳捐,就是靠钱买官,不过最多是个九品芝麻官。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4-09-16 10:41
                        回复
                          4.官员鄙视链一、二、三甲的进士是最优秀的,他们的官位也往往较高,常年在朝堂、布政使司(类似于省长)、知府(类似于市长)、(知县)等官位之间调动。当然我说的是后期,毕竟前期刚考中时候基本上是六到九品官,前期一、二甲和三甲的区别在于在京城做小官和在地方做小官。举人、荫官、纳捐在民间还不错,但是在进士面前是没有地位的,进士瞧不起他们。文官比武官尊贵,明朝文官为尊,武官稍微差了点,虽然为国家捐躯,但是毕竟没上过学。文官认为大老粗是不能治国的,因此地位没文官高。明朝早期,武官厉害,是因为跟着朱元璋闯南走北、常年征战沙场。他们个个都是开国元勋,当然厉害了。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4-09-16 10:41
                          回复
                            土木堡之变后,武官地位逐渐下降,打败仗是常事。像石亨之流直接搞家族党派贪赃枉法,直接把武官的好印象全整没了。这导致的结果就是:明朝后期,文官斗争不断,国家衰亡,文官不得不负责任。京官比地方官尊贵,前面我也讲了,一、二甲大多留京任用,三甲放任地方做官。地方官比较复杂,我自己还没理清楚,主要是因为官位名称复杂、比较多,记不住,就不展开讲解了,有兴趣的可以网上了解了解。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4-09-16 10: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