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乐奇妙旅程是慧娴1997年三月十五、十六日和香港管弦乐团合作的音乐会,与1996雪映美白相反,个人认为是90年代的现场里最好最适合她的造型,首批CD交给天龙压碟,编码已知有1MM1、1M2、1M4。
在发此贴之前,发现第八张图在2016“慧娴主义”演唱会有出现,印象里我记得有原图,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今天多亏一位朋友在他近万张的相册里找到了这张治愈得笑容、绝美的瞬间……才想起来之前看到的就是现场拍的,只是与官方视频的视角距离不同,所以色彩、清晰度更好。
很可惜的是特别喜欢的:每当变幻时/明日话今天/鲜花满月楼medley的录像不知是未收录还是未公开,至今只有CD版,可以期待一下……
以下创作背景来自百度百科:
港乐奇妙旅程是继1996年张学友的《爱与交响曲》之后再次与叶咏诗指挥的香港管弦乐团的合作。慧娴的一些至爱经典曲目在管弦乐的重新洗礼下,更散发出典雅独特的韵味。整个现场录音及后期制作全部由日本天龙音响公司参与,效果超越以往同类演唱会录音的极限,达到完美境界,被称誉为"完美歌声震撼管弦乐与顶极音响的最高层次的结合"。
慧娴的唱片监制欧丁玉,对于这款现场演唱会录音当然落足心机。早在演出前三个月,他便与关系一直良好的"天龙"方面多番会议商讨,希望能解决香港体育馆在现场录音上的技术困难。
香港体育馆本来不是为演唱会或音乐演出而设,所以在音效方面有很多先天限制,录音不易被掌握。前一张同一地点录制的《爱与交响曲》就有鼓声太大、分隔度和平衡度不足的问题,这次录音特别吸取了这方面的经验,各件乐器的摆放非常精心,以改善整体效果。
另外,近百人的大型管弦乐团与电声乐队配合亦给录音带来难度。为此,"天龙"除空运大批高科技器材进场外,更派出旗下古典录音科及流行录音科的两位首席录音师助阵,负责现场120多支麦克风的收音工作。整个录音全面应用"天龙"20Bit Mastersonic技术。也就是说,从收音用的话筒开始已将声音讯号量化为20Bit数码讯号作传输处理,以至混音、编辑、修整都才用"天龙"的此种最新科技,直至压片之前才将20Bit转为16Bit藏于CD之中。
#陈慧娴##港乐##经典#作为全球首位100%采用"天龙"这项新科技作现场录音的女歌手,慧娴当晚的发挥十分良好,基本一气呵成,没有大的偏差。因为这样录音事后无法进行弥补。欧丁玉亲赴日本经40多个小时的后期工作后,已将此次演唱会混录成两个版本,除CD版外,还有一个AC-3数码环绕声的DVD版。









在发此贴之前,发现第八张图在2016“慧娴主义”演唱会有出现,印象里我记得有原图,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今天多亏一位朋友在他近万张的相册里找到了这张治愈得笑容、绝美的瞬间……才想起来之前看到的就是现场拍的,只是与官方视频的视角距离不同,所以色彩、清晰度更好。
很可惜的是特别喜欢的:每当变幻时/明日话今天/鲜花满月楼medley的录像不知是未收录还是未公开,至今只有CD版,可以期待一下……
以下创作背景来自百度百科:
港乐奇妙旅程是继1996年张学友的《爱与交响曲》之后再次与叶咏诗指挥的香港管弦乐团的合作。慧娴的一些至爱经典曲目在管弦乐的重新洗礼下,更散发出典雅独特的韵味。整个现场录音及后期制作全部由日本天龙音响公司参与,效果超越以往同类演唱会录音的极限,达到完美境界,被称誉为"完美歌声震撼管弦乐与顶极音响的最高层次的结合"。
慧娴的唱片监制欧丁玉,对于这款现场演唱会录音当然落足心机。早在演出前三个月,他便与关系一直良好的"天龙"方面多番会议商讨,希望能解决香港体育馆在现场录音上的技术困难。
香港体育馆本来不是为演唱会或音乐演出而设,所以在音效方面有很多先天限制,录音不易被掌握。前一张同一地点录制的《爱与交响曲》就有鼓声太大、分隔度和平衡度不足的问题,这次录音特别吸取了这方面的经验,各件乐器的摆放非常精心,以改善整体效果。
另外,近百人的大型管弦乐团与电声乐队配合亦给录音带来难度。为此,"天龙"除空运大批高科技器材进场外,更派出旗下古典录音科及流行录音科的两位首席录音师助阵,负责现场120多支麦克风的收音工作。整个录音全面应用"天龙"20Bit Mastersonic技术。也就是说,从收音用的话筒开始已将声音讯号量化为20Bit数码讯号作传输处理,以至混音、编辑、修整都才用"天龙"的此种最新科技,直至压片之前才将20Bit转为16Bit藏于CD之中。
#陈慧娴##港乐##经典#作为全球首位100%采用"天龙"这项新科技作现场录音的女歌手,慧娴当晚的发挥十分良好,基本一气呵成,没有大的偏差。因为这样录音事后无法进行弥补。欧丁玉亲赴日本经40多个小时的后期工作后,已将此次演唱会混录成两个版本,除CD版外,还有一个AC-3数码环绕声的DVD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