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去伦敦BFI看张曼玉的影展。为期一个月,共放映其13部影片,包括阮玲玉,甜蜜蜜,清洁等拿奖大作,也包括不脱袜的人,客途秋恨等偏冷门的。但是,感觉英雄应该替换成新龙门客栈吧。
当年在VCD上看了几遍「花样年华」,今天才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高清修复版。现场的英国人比中国人还多。
看完后想到几个问题,想和大家讨论。
1. 色彩斑斓的服装是否有助于传达爱情等复杂情感?
2.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另一位色彩大师阿莫多瓦,两位来自东方和西方背景的大师在他们的电影中是否有某种联系?
3. 这部电影的背景是1960年代,当时中国女性受到保守社会的束缚。如果故事发生在现在,结局会不会有所不同?
4. 英文名In the Mood for Love可能将这部电影简化为爱情故事,但中文名可以理解为那些花儿般的时光。它传递出一种微妙、愉快、遗憾和怀旧的感觉。换个英文名会不会更好?
当年在VCD上看了几遍「花样年华」,今天才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高清修复版。现场的英国人比中国人还多。
看完后想到几个问题,想和大家讨论。
1. 色彩斑斓的服装是否有助于传达爱情等复杂情感?
2.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另一位色彩大师阿莫多瓦,两位来自东方和西方背景的大师在他们的电影中是否有某种联系?
3. 这部电影的背景是1960年代,当时中国女性受到保守社会的束缚。如果故事发生在现在,结局会不会有所不同?
4. 英文名In the Mood for Love可能将这部电影简化为爱情故事,但中文名可以理解为那些花儿般的时光。它传递出一种微妙、愉快、遗憾和怀旧的感觉。换个英文名会不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