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吧 关注:62,756贴子:329,712
  • 0回复贴,共1

欲望的分类和管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四章 欲望的分类与管理欲望是快乐的大敌,欲望多的人往往很难快乐。明朝朱载育有一首《十不足歌》说: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思娇娥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良田置的多广阔,出门又嫌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恐无官职被人欺;七品县官还嫌小,又想朝中挂紫衣;一品当朝为宰相,还想山河夺帝基;心满意足为天子,又想长生不老期;一旦求得长生药,再跟上帝论高低。不足不足不知足,人生人生奈若何?若要世人心满足,除非南柯一梦兮。孔子在谈到欲望的分类与管理时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此外还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见孔子对于欲望的分类和管理也是有一定的方式方法,并且最后孔子达到了“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的地步,这就是后人所不能及的了。孔子和弟子谈及申枨,说申枨这个人有很多情欲,所以不能算刚者。一个人如果情欲多,就有可能为了满足情欲而谄媚于人,如果能寡欲,则求人的地方少,自己也更容易满足。寡欲这个问题,到宋明理学那里上升了一个高度,成为一句修行语即“存天理灭私欲(人欲)”。这个修行语,首先是对参禅入定的拨乱反正,另外也有一个从无欲到分类管理去私欲求快乐的过程。第五章 寡欲、无欲、好欲、不好底欲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濂溪先生在回答学习圣人的要点时说要“无欲”,因为无欲则可以“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能实现明通公溥,也就算学的很好了。伊川先生接着孟子的“养心莫善于寡欲”说“致知在所养,养知莫过于‘寡欲’二字”。这个意思在朱子那里是有一个小矛盾要解决的,因为要“格物致知”就要有求知的欲望,那么“寡欲”对于“格物致知”有没有影响,如何去分析理解就是一个问题。朱子在解释“养心莫善于寡欲”时说“此寡欲,则是合不当如此者,如私欲之类。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但亦是合当如此者。”又说“欲是好欲,不是不好底欲,不好底欲不当言寡”,那么什么是“好欲”什么是“不好底欲”呢?朱子认为“我欲仁”是好的欲,灭天理的欲就是“不好底欲”。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9-22 10:3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