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模型吧 关注:11,744贴子:436,765

JA利维坦鲸“莫比迪克”场景分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当我第一次看到JA工作室出品的梅氏利维坦鲸场景,我很惊讶它与我所理解的利维坦鲸形象竟然高度一致,因此我非常喜欢这款场景(当然这么说会显得很不礼貌哈哈)。即便不需要文字说明,我们也可以很容易理解这表现利维坦鲸在突袭撞击其中一只鲨齿鲸,而另外几只鲨齿鲸个体则在攻击利维坦鲸进行营救的故事。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0-01 19:44回复
    为爱脱裤子下厨、kpweihui285、跟我重名的是谁.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在JA工作室的设定中,这只梅鲸也致敬了赫尔曼·梅尔维尔《白鲸记》中的“莫比迪克”。在一些版本的《白鲸记》中,书里插图的抹香鲸形象上下颌都有明显的牙齿,这确实很容易让人将这些插图联想为利维坦鲸。JA工作室在这只利维坦鲸的身上也设计了许多伤痕,将其设定为17米身经百战的老年雄性个体。场景中利维坦鲸就像一艘拥有出色机动性的舰艇,灵活迅捷的身姿表现得非常自然。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10-01 19:49
    回复
      显然JA利维坦鲸的设定也是符合现代大抹香鲸的群体情况的。在现代大抹香鲸中,长期稳定的雌鲸群构成抹香鲸社会的核心单位,此类小群可达12头成年雌鲸,并伴随其雌性与年轻雄性后代。当雄鲸成长至一定年龄后会脱离出生家族独自行动,且年轻雄鲸常组成所谓的“单身汉族群”。参与者的体型与年龄多半相近,但个体间的联系不及上述的雌鲸群般紧密,且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更加松散(当然也存在部分雄性个体不集群单独行动的情况)。在成年后,雄性抹香鲸不仅要到处寻找食物资源,还要在其它母系群之中寻找雌性求偶。相比于育幼群体,成年的雄性抹香鲸会进行长距离的移动。年老雄鲸多半独自在大洋中悠游,极少发现持续达1日以上的交流情形。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10-01 19:52
      回复
        从现有的化石来看,显然利维坦鲸的下颌宽度要小于上颌,两侧齿骨联合紧密让下颌呈Y字形,因此在复原时上颌的嘴唇该如何合理地包裹下颌是非常大的挑战。YY龙在复原时显然主要参考了现生的大抹香鲸(Physeter macrocephalus),而当下还有的复原则喜欢将利维坦鲸复原成类似虎鲸或伪虎鲸的外观。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10-01 19:57
        回复
          但利维坦鲸现有的头骨和虎鲸、伪虎鲸则有明显的差异(包括整体轮廓)。例如利维坦鲸的下颌与现代的抹香鲸类似,两侧齿骨合并在一起下颌整体形成Y形,前端呈棒状,而虎鲸和伪虎鲸的下颌则呈U形;再者,因为利维坦鲸的上颌比下颌更宽,所以当利维坦鲸上下颌咬合时也有些类似暴龙的情况会有比较大交错的空间,而虎鲸和伪虎鲸上下颌咬合时则基本是宽度一致的(这就有些类似于之前讨论蜥蜴与暴龙上下颌结构差异的情况)。相比于虎鲸和伪虎鲸,利维坦鲸的下颌牙明显向外两侧伸出,这也是三者的差异之一。另外,虎鲸和伪虎鲸吻部的最远端是明显向下弯的,而利维坦鲸的吻部最远端则略微上翘。如图为虎鲸(图二)、伪虎鲸(图三)头骨。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10-01 20:03
          回复
            虽然在利维坦鲸正模标本MUSM 1676上没有发现完整的上牙,但通过齿槽中残存的牙齿以及齿槽较大的尺寸可以推测出利维坦鲸的上颌牙尺寸要比现代的大抹香鲸更大同时是会露出牙床的。这时候或许就有模友会说了:“很多资料不是都说抹香鲸没有上颌牙么?你是不是在虚空对比?”虽然确实有的抹香鲸个体上颌仅具有牙槽,但也有些个体上颌依然具有较小的牙齿埋在牙龈中(只是很少会有萌出)。例如2017年在惠州搁浅死亡的大抹香鲸。当时负责抹香鲸解剖工作的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科研团队透露在其上颌罕见地发现了共计14枚牙齿(左右两侧上颌各7枚),据称这也是首次发现抹香鲸上颌牙齿。从图片也可以直观地看出抹香鲸的上颌牙要小于下颌牙。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10-01 20:07
            回复
              利维坦鲸的吻部相对头盖部位略长,上颌骨牙槽位于吻部的外侧边缘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10-01 20:10
              回复
                显然,大抹香鲸这些上颌牙也无法扮演着功能性的角色(对应着大抹香鲸吸食的摄食方式),而利维坦鲸的上下颌牙齿显然可以用于捕食。自被发现起,利维坦鲸就被认为是主要以捕食有高能量的中等体型须鲸为生的顶级掠食者。利维坦鲸与虎鲸食性和生态位的相似,或许也是造成一些复原出现类似虎鲸或伪虎鲸外形的因素之一。毕竟作为捕食中型须鲸的掠食者,很自然地会觉得利维坦鲸不需要特别发达的脑油器满足深潜的需要,进而认为利维坦鲸的外形类似虎鲸或伪虎鲸。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10-01 20:13
                回复
                  然而,虽然利维坦鲸的头骨有残缺的部分,但依然保存了巨大的颅上盆(supracranial basin)以容纳额隆(junk/melon)和脑油器(spermaceti organ),而这显然也意味着利维坦鲸和虎鲸有明显的外形差异,毕竟虎鲸和伪虎鲸只有额隆。不过在抹香鲸类演化的历史中,颅上盆的形态和分布范围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也可能说在演化过程中脑油器和额隆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因此,捋顺颅上盆与其他解剖结构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种类掠食性抹香鲸头部的形态及其功能。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10-01 20:18
                  回复
                    虎鲸头部结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10-01 20:21
                    回复
                      又是高质量科普贴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10-01 20:38
                      收起回复
                        图一为抹香鲸的颅上盆,主要由抹香鲸的枕上骨、额骨、上颌骨共同组成。可以看到构成抹香鲸颅上盆边缘的骨骼部位都有向上抬升的趋势(尤其是靠近枕部的区域);从面部向前至吻部前端,抬升的上颌骨外缘形成的侧壁(lateral wall)高度逐渐变低。由此在抹香鲸头骨的背侧形成了巨大的凹陷区域(即颅上盆)。但如图三,不同的抹香鲸类颅上盆向前延伸的程度、上颌骨等骨骼外缘抬升程度、颅顶高度会有所差异。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10-01 20:42
                        回复
                          齿鲸亚目的所有物种都具有额隆(由低密度脂类和结缔组织构成)。英文中抹香鲸的额隆除了“melon”这个叫法之外还被称为“junk”,这是因为过去捕鲸者认为它对提取鲸脑油毫无价值。抹香鲸的额隆被一系列的结缔组织分隔形成不同的隔室,这样分层的结构被认为是适于撞击的特征,能够减少整个头部的应力同时也能产生足够的动量伤害对手,抹香鲸的额隆也能成为承载脑油器的基座。此外,额隆就像透镜一样可以聚焦和调节鲸的声音,因此是参与交流和回声定位的重要器官。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10-01 20:49
                          回复
                            齿鲸的“回声定位”系统中发声的来源是一个与上鼻道联系的结构复合体(Monkey lips/dorsal bursae complex,MLDB复合体),“猴唇”又被称为“声唇”。除了抹香鲸之外的其他齿鲸都有两对声唇。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10-01 20:53
                            收起回复
                              大抹香鲸的脑油器主要由鲸蜡(Spermaceti,也称为鲸脑油,在本篇分享贴中为了避免太多相似的名词让人混淆所以采用鲸蜡的叫法)构成,但这部分鲸蜡形成了一个整体器官(即脑油器)进而成为抹香鲸类特有的结构(抹香鲸的脑油器被认为与其它齿鲸的“后背囊”/posterior dorsal bursa同源)。关于鲸蜡的作用有几种解释:因为鲸蜡的熔点与抹香鲸体温相近,所以抹香鲸可能会通过增加局部血液流量或吸入冰冷海水的方式让鲸蜡溶解或凝固以改变自身比重,以帮助自身上浮或下潜;脑油器的鲸蜡也可能对其声呐系统的使用有非常大的帮助;一些研究还发现:对抹香鲸脑油器施加冲击力后,头骨所受应力要小于对额隆施加冲击力时头骨所受的应力。但是,对脑油器的冲击力也会造成对脑油器和结缔组织的前部造成高应力,进而让这些结构更容易“故障”。而这一结果也与雄性抹香鲸常常是在额隆靠近吻部的一侧有更多伤痕的现象是一致的,这表明在撞击的过程中,抹香鲸会尽量避免撞击到脑油器的部分。
                              图为海豚科和大抹香鲸头部对比:其中AB为海豚科头部右侧的旁矢状面示意图(schematic parasagittal views),C为成年大抹香鲸头部的矢状面投影。A中的方块区域在B中被放大显示,MLDB复合体中同源的结构被以同样的色块和线条表示。可以发现大抹香鲸的脑油器和海豚科的右后背囊同源。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4-10-01 20: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