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某,女,68岁,郑州人。主诉在10年前因胁痛,不能食油腻。经B超检查诊断为胆管沙粒样结石,因胁痛剧烈而做手术,1年后又出现胁痛,经B超复查又有结石。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找到我。
刻诊:胁痛,胁下拘急,肢体困重,口苦口黏,舌质红,苔黄厚腻,脉略弦。辨为肝胆湿热证,治当清热燥湿,利胆排石诊治。给予茵陈蒿汤与三金通石汤合方加味
通草 10g,柴胡15g,枳实12g,炙甘草10g、大黄6g,鸡内金24g,海金砂30g,金钱草 24g,滑石30g,附子3g,茵陈18g,栀子14g,
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分3服。
二诊:胁痛减轻,以前方6剂。
三诊:肢体困重好转,以前方6剂。
四诊:诸证均有减轻,以前方治疗30剂。
五诊:诸证悉除,为了巩固疗效,又以前方汤剂为散剂,每次10g,每日分3服,治疗3个月,
经B超复查,结石排出。随访1年,一切尚好。
刻诊:胁痛,胁下拘急,肢体困重,口苦口黏,舌质红,苔黄厚腻,脉略弦。辨为肝胆湿热证,治当清热燥湿,利胆排石诊治。给予茵陈蒿汤与三金通石汤合方加味
通草 10g,柴胡15g,枳实12g,炙甘草10g、大黄6g,鸡内金24g,海金砂30g,金钱草 24g,滑石30g,附子3g,茵陈18g,栀子14g,
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分3服。
二诊:胁痛减轻,以前方6剂。
三诊:肢体困重好转,以前方6剂。
四诊:诸证均有减轻,以前方治疗30剂。
五诊:诸证悉除,为了巩固疗效,又以前方汤剂为散剂,每次10g,每日分3服,治疗3个月,
经B超复查,结石排出。随访1年,一切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