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吧 关注:448贴子:2,441
  • 0回复贴,共1

“学习码”还是“付费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书中自有黄金屋,近日在网上又有了一种新的解读。这来源于微博上的一则热搜#一本教材46个付费码不是创新是创收#,华东政法大学宪法学教授童之伟发帖称,高等教育出版社《宪法学》教材中设置了46个二维码收费点,每个3元共138元,扫码付费才能解锁新知识。网友更有热评称,“创收本无错,但在教材上动歪脑筋,不妥”。从涉事出版社的回应可知,如此设计的初衷来源于面向新书用户免费,而二手书阅读者则需要扫码付费。如此设计,在网络上掀起了对教育和知识讨论的热潮。
显然,孰对孰错众说纷纭,这件事情也不能单单从一方面就能够简单下论断。从出版社的角度出发,书籍内拓展知识的内容面向新购买图书的顾客,扫码即能免费阅读相关内容,不存在额外收费的行为;而顾客与其他人私下转售、转赠后,第二位阅读者再想获取二维码内的拓展知识,便需要另提供费用来获取,以此种形式来刺激消费者购买正版图书。但是从消费者、大众的角度出发,书籍的重复利用,既能够促进知识的传递,节省不必要的花销,对于相应的资源来说,也更为环保和节约,如此设计就导致必须从扫码付费和重新购买全新教材角度出发。
讨论点逐渐聚焦于“为何一本教材却要如此编写?”现阶段教育教学与新媒体已深度融合,但这并不代表着要把本该呈现在书本上的知识转换一种形式来展示,就是所谓的融合,且这种融合还需要另外付费。这就好比你去吃自助餐,交了用餐费用后,想吃里面的单独菜品还需要另出价钱一样。“创新”还是“创收”的争论显然已没有价值,新教材也绝不是把知识一部分放在书面,一部分放在手机。新时代的教育,花心思一定要花在正道上,才真正能够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且从教者,育人为本。可以理解收费的最初想法,但是教育从来就不是可以完全以价格来衡量的。国家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教育行业,无论是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还是现阶段的教育体系建设、教材编写,哪一部分都不能放松丝毫。今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督促相应职能部门围绕学生餐进行系统排查整治。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需要各方的协同努力,才能不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庄严承诺。


IP属地:黑龙江1楼2024-10-18 10:2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