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漫谈,就是想到什么零碎说一些
普洱茶自兴起至今不过短短50来年,真正兴起也就是这三十来年的事
经历了第一次炒作期,也可以称为港仓期,那会流行各种湿仓,现在依然还有小部分人乐在其中
然后到后面的山头炒作,古树大树乔木小树台地各种演义层出不穷
最后又是近几年的金融炒作期
喝茶一事对普洱而言不可谓不复杂,当然时光会检验一切,会让一切表相剥离现行,又不可谓不简单,没有什么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不是这样子吗?
现在有个说法,就是新工艺问题。我认为这不是坏事,厂家愿意去尝试新的路子,这是一种创新,也是迎合市场的需求,至于新工艺到底好不好,新工艺是否就是不好,新工艺是否存下去就不行,现在说这些都为时尚早,毕竟普洱茶的转化也就是后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后面会变成啥样,最终变好还是不好,现在没人知道,不是吗?
另外说下仓储问题:首先湿仓是肯定不好的,这点毋庸置疑,但是现在有些人又追求过度的干仓,这其实是从一个极端走入了另外一个极端,我就举一个例子,曾喝过几次东北干仓的生普,90年代的,2000年左右的,放到现在,其汤色依然鲜黄,就跟南方3到5年仓储类似,但是其口感干涩,香气有,味道很难说称得上适口。
因为对湿仓的恐惧,曾有直播间放一批茶,很多人喝了后声讨其为湿仓,我也买了不少,个人认为其茶转化确实快,但并非湿仓,只是广东自然仓,整个茶喝起来果香浓郁,入口滑润感高,品饮令人舒适。我觉得普洱茶的好仓储应该是不过湿也不过干,就像人一样,喜欢舒适的温湿度,茶也一样,过干的茶和湿仓的茶都是不好的,前者没了转化难喝,后者对身体不好,不喝为妙。但是广仓自然仓和家庭密封仓,这两者一个偏湿点,一个偏干些,这俩味道不同,都是可以喝的好茶。
说到树龄,就说到了叶底,在这说明几点:第一,饼茶经历过高温后叶底揉捻比散茶容易糊
第二,偏湿的茶,比如广仓自然仓,可以喝,但是十年以上的,其叶底揉捻通常成糊
第三,树龄高的茶,叶底柔韧性强很多,揉捻的确不容易烂,但是其也受第一点和第二点的影响
第四,新茶看叶底是否能够分辨树龄,我觉得是可以的,前提是必须具备非常丰富的经验,看叶脉是完全不对的,不同树种有些树龄长的叶脉多,有些树龄长的反而叶脉更少,主要跟其品种有关,跟树龄无关。马蹄是否可以作为判定树龄的依据,我认为是可以的,很多人说马蹄只能说明是春茶,这是不准确的,也有人说马蹄不会出现在古树,古树值钱,采摘小心翼翼,不会去拔,只会小心采摘,这些都是想象而没有依据的。我们知道,如果都是掐断采摘是不会有马蹄的,但是我们也知道,古树大树采摘不像台地,古树大树长得高,采摘难度大,采摘过程中有些够不太到的难免会拔采,另外树龄高的茶,尤其春茶,确实马蹄明显且大,自然容易采摘下来。个人认为,马蹄不能直接作为是否为古树大树的依据,但是马蹄多的可以说明其非台地,确实有一定树龄。
再说下仓储,不少茶友存茶后发现最后发霉了,这里说下大家最常采用的密封发霉问题。有些茶密封后并没有发霉,但是过了2到3年却发霉了,原因是经历了夏天的高温,夏天温度高,茶叶里面的水汽出来后在密封袋内出不去,最后在茶叶表面聚集造成发霉。
如何避免这个问题?那就是一定要让茶饼彻底干透再密封,如何干透?可以开空调,24小时不间断,开2天2夜然后密封即可。尽量不要晒太阳,那样会出不好的异味。
暂且说这么多吧


普洱茶自兴起至今不过短短50来年,真正兴起也就是这三十来年的事
经历了第一次炒作期,也可以称为港仓期,那会流行各种湿仓,现在依然还有小部分人乐在其中
然后到后面的山头炒作,古树大树乔木小树台地各种演义层出不穷
最后又是近几年的金融炒作期
喝茶一事对普洱而言不可谓不复杂,当然时光会检验一切,会让一切表相剥离现行,又不可谓不简单,没有什么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不是这样子吗?
现在有个说法,就是新工艺问题。我认为这不是坏事,厂家愿意去尝试新的路子,这是一种创新,也是迎合市场的需求,至于新工艺到底好不好,新工艺是否就是不好,新工艺是否存下去就不行,现在说这些都为时尚早,毕竟普洱茶的转化也就是后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后面会变成啥样,最终变好还是不好,现在没人知道,不是吗?
另外说下仓储问题:首先湿仓是肯定不好的,这点毋庸置疑,但是现在有些人又追求过度的干仓,这其实是从一个极端走入了另外一个极端,我就举一个例子,曾喝过几次东北干仓的生普,90年代的,2000年左右的,放到现在,其汤色依然鲜黄,就跟南方3到5年仓储类似,但是其口感干涩,香气有,味道很难说称得上适口。
因为对湿仓的恐惧,曾有直播间放一批茶,很多人喝了后声讨其为湿仓,我也买了不少,个人认为其茶转化确实快,但并非湿仓,只是广东自然仓,整个茶喝起来果香浓郁,入口滑润感高,品饮令人舒适。我觉得普洱茶的好仓储应该是不过湿也不过干,就像人一样,喜欢舒适的温湿度,茶也一样,过干的茶和湿仓的茶都是不好的,前者没了转化难喝,后者对身体不好,不喝为妙。但是广仓自然仓和家庭密封仓,这两者一个偏湿点,一个偏干些,这俩味道不同,都是可以喝的好茶。
说到树龄,就说到了叶底,在这说明几点:第一,饼茶经历过高温后叶底揉捻比散茶容易糊
第二,偏湿的茶,比如广仓自然仓,可以喝,但是十年以上的,其叶底揉捻通常成糊
第三,树龄高的茶,叶底柔韧性强很多,揉捻的确不容易烂,但是其也受第一点和第二点的影响
第四,新茶看叶底是否能够分辨树龄,我觉得是可以的,前提是必须具备非常丰富的经验,看叶脉是完全不对的,不同树种有些树龄长的叶脉多,有些树龄长的反而叶脉更少,主要跟其品种有关,跟树龄无关。马蹄是否可以作为判定树龄的依据,我认为是可以的,很多人说马蹄只能说明是春茶,这是不准确的,也有人说马蹄不会出现在古树,古树值钱,采摘小心翼翼,不会去拔,只会小心采摘,这些都是想象而没有依据的。我们知道,如果都是掐断采摘是不会有马蹄的,但是我们也知道,古树大树采摘不像台地,古树大树长得高,采摘难度大,采摘过程中有些够不太到的难免会拔采,另外树龄高的茶,尤其春茶,确实马蹄明显且大,自然容易采摘下来。个人认为,马蹄不能直接作为是否为古树大树的依据,但是马蹄多的可以说明其非台地,确实有一定树龄。
再说下仓储,不少茶友存茶后发现最后发霉了,这里说下大家最常采用的密封发霉问题。有些茶密封后并没有发霉,但是过了2到3年却发霉了,原因是经历了夏天的高温,夏天温度高,茶叶里面的水汽出来后在密封袋内出不去,最后在茶叶表面聚集造成发霉。
如何避免这个问题?那就是一定要让茶饼彻底干透再密封,如何干透?可以开空调,24小时不间断,开2天2夜然后密封即可。尽量不要晒太阳,那样会出不好的异味。
暂且说这么多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