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松江文化地位的变化
随着松江经济、政治地位的上升,其文化地位也在不断上升。范濂《云间据目抄》、李绍文《云间杂识》、王沄《云间第宅志》、李延昰《南吴旧话录》这些当时人的笔记史料中,就可以看到晚明松江的各种文化现象、风俗世貌,从而分析这个附属于苏州或嘉兴吴文化圈的城市,经过晚明到清代,再到近现代,是如何一步步超越苏州,发展为今天的国际大都市上海的。
董其昌出生的上海县,位于松江东北境内,与华亭都是松江的县属。不过上海那时候是个小邑,自古以来连城墙都没有。嘉靖三十三年(1554),因受到倭寇的焚劫重创,邑里沦为废墟之后,才在倭寇不至的数月间迅速筑建了城墙。与华亭相比,当时的上海人属于乡下人,风俗是粗鄙的。范濂在《云间据目抄》的末尾,还不由得以嫌弃的口吻置喙上海云:“上海虽与华亭相埒,予厌其风俗粗鄙,故常倦游。独以潘方伯仲庵公交善,或经岁一历其地。”[9]华亭则是历代风流人物不绝,陆氏是华亭第一大家族,其次还有莫氏、冯氏、孙氏,等等。在董其昌的时代,徐氏因徐阶曾任内阁首辅更是华亭的显宦家族。董其昌因迫于上海的重役征调,遂弃家占籍华亭。后来他便一直以华亭为家,在这里学习和成长,并逐渐置办起土地房产,使董氏也跻身于华亭最显耀的家族之列。
董其昌像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c5bd2eb48b11728b302d8c2af8fdc3b3/772c55fbb2fb4316799fdb5f66a4462308f7d3d0.jpg?tbpicau=2025-02-28-05_040501701b1a8c88d07772c61477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