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刚出生的时候是本自具足的,主要是依靠感觉与外界交流。比如一个婴儿,饿了会感觉不舒服,开始哭闹,让母亲给他喂奶,吃饱了就会感觉快乐,然后开心大笑。当他看到陌生人,会感觉恐惧,然后会哭闹。这些都跟动物一样,是一种本能反应。正是依靠这种本能,人类才在地球上生存了几百万年。但是到了一定年龄,儿童受到社会及教育的影响,对自己的感觉产生了疑问,进而开始排斥及扭曲他们的感觉。比如一个男孩在摔倒时,觉得疼痛和委屈,然后开始哭泣。如果他的父母说,男孩子要坚强,不能哭。这个男孩就会觉得委屈、哭泣这些感觉和行为是不好的,要克制它们。再比如,一个孩子遇到陌生人,会感到尴尬、紧张,不知说什么好。如果他的父母在旁边说,你太笨了,怎么不会跟叔叔阿姨聊天呢?他就会觉得这种尴尬和紧张的感觉是不好的,是不该产生的。久而久之,孩子就不会再用感觉来应对生活了,他们的感觉就变得迟钝甚至扭曲,这样就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包括社恐。
据科学研究显示,人际交往中,语言只占到百分之二十的比重,而相互之间的非语言交流,即感觉,则占了百分之八十。这一点可能很多人都有感触,即两个人不论说了多少话,如果没有感觉的交流,就仍然还是陌生人。社恐的人往往就是从小受到比较严厉的教育,感觉系统已经严重麻木和扭曲了,在人际交往中,就会不知道做什么,显得无所适从,出现尴尬和紧张的局面。而他又只会用头脑来控制这种状况,但这就像不要去想“粉红色的大象”一样,反而加重了这些紧张和尴尬的状态。所以调整社恐就要先从恢复感觉开始:觉知自己的感觉,相信自己的感觉,接纳自己的感觉,不去跟自己的感觉对抗。久而久之,当你恢复了原有的感觉模式,你的行为就会变得越来越自发,越来越自由,不再依靠头脑去社交,而是依靠感觉与人交往,社恐就消失了。
据科学研究显示,人际交往中,语言只占到百分之二十的比重,而相互之间的非语言交流,即感觉,则占了百分之八十。这一点可能很多人都有感触,即两个人不论说了多少话,如果没有感觉的交流,就仍然还是陌生人。社恐的人往往就是从小受到比较严厉的教育,感觉系统已经严重麻木和扭曲了,在人际交往中,就会不知道做什么,显得无所适从,出现尴尬和紧张的局面。而他又只会用头脑来控制这种状况,但这就像不要去想“粉红色的大象”一样,反而加重了这些紧张和尴尬的状态。所以调整社恐就要先从恢复感觉开始:觉知自己的感觉,相信自己的感觉,接纳自己的感觉,不去跟自己的感觉对抗。久而久之,当你恢复了原有的感觉模式,你的行为就会变得越来越自发,越来越自由,不再依靠头脑去社交,而是依靠感觉与人交往,社恐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