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吧 关注:115,791贴子:606,665
  • 6回复贴,共1

各位大佬请教个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高中生,最近刚学选必三逻辑学,有一个问题
书上说所有特征的主项或者是肯定的谓项不周廷
仁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全称肯定判断:人是有意识,这里面有意识是肯定的谓称,所以说“有意识”他应该是不周延的,但是根据我们哲学所学内容只有人有意识,其他东西没有意识,所以按照这个定义来说他是周延的。
也就是说按照特主肯谓不周延的原则和和按照周延的定义判断周不周延所产生的结果矛盾了,这是为什么?
不过我听网上说必修四的哲学本来就有些问题,所以我也没咋多想
但后来又与其他的同学讨论这个问题,然后他总结出一个共性,即类似于下定义的的肯定判断他是周延的,比如说“正方形是有一个角垂直且四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后面的谓向只能形容正方形这一个主项,所以说这个谓项他应该是周延的,但是偏偏按照特主肯谓不周延来说他周延的地方应该不周延
所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去问了我们的老师,老师也回答不出来,只能说与考试无关,我虽然知道与考试无关但是难免好奇,所以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释,提前感谢大佬解答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1-08 22:06回复
    你认为不周延的含义是什么
    1必然不会周延
    2并非一定周延
    3不能从逻辑上构成周延


    IP属地:辽宁2楼2024-11-08 23:14
    回复
      如果判断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对其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作了表述的,就称这个判断的主项(或谓项)是周延的,反之不周延。这里周延或不周延,是指在相应的判断句内的情况,且仅以该判断句本身是否对全部外延作了表述作为依据。
      楼主的例句“人是有意识”里的谓项为“有意识”,该判断句本身并未对“有意识”的全部外延作出表述。楼主认为“人”和“有意识”外延相同,那不是因为该判断句的表述,而是根据哲学知识得来的。所以“人是有意识”的谓项“有意识”仍是不周延的。肯定判断的谓项都不周延,这种判断方法仍然适用。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4-11-09 10:27
      回复
        再如,“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这句,谓项“中国第一大河”也是不周延的。虽然谓项和主项的外延完全相同,中国第一大河就是长江,但这不是这个判断本身推出来的,而是根据地理知识获得的。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4-11-09 12:30
        回复
          周延性不能单纯的只用于一个判断中,周延性是演绎推理的要求,而且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给你举个例子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手机是商品,
          所以,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手机
          这个三段论,小前提是商品的定义,如果你认为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周延的,仿佛这个三段论就没有犯“小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但实际上,确实很容易看出这个三段论有问题。
          从另一个角度说,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从推理结构上来说,定义型的性质判断确实前后一致,肯定判断的谓项有周延的意思,但是这只是个例,为了保证推理保真,只能规定肯定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就如“有的中学生不是团员”可以换位成“有的团员不是中学生”,但是这也明显违反换位推理中“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的规则。也就是说不能由当主谓项是交叉关系时,特称否定命题可以换位这个特例,就说特称否定命题都可以换位,这并不是必然的。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11-09 22:30
          收起回复
            一个定义,实际上是两个全称肯定命题的合取命题。例如,“S定义为P”,它的意思是“所有S都是P,并且,所有P都是S”。可见,S是周延的,P也是周延的。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11-10 18: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