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神经质人格是导致神经症症状产生的重要心理因素,而完善人格是预防症状复发,彻底走向康复的必由之路。同症状的反复性类似,在完善人格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反复的问题,认识到人格反复的必然性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通常症状的改善也会带来人格的改善,症状的改善和人格的改善有时是同步进行的。通过外界行为的改变来间接改善自己的人格是森田疗法中的重要人格理论,同时也是完善自我的技巧和方法之一。人格的完善是一项终生的发展任务,我们应该对自我的完善保持开放的态度。
从神经症的发病机制来看,始终有两把“推手 ”在症状的背后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一个是个体内在排斥或对抗的心理机制,另一个是个体的神经质人格特点,如追求完美、缺乏安全感等。而神经症的症状和神经质人格又呈现出彼此强化的特点,即神经质人格是症状产生的基础,而症状的持续存在又会反过来使神经质的人格缺陷表现得更加明显。
在以往的文章中,笔者较多讨论的是“症状改变”的问题,人格方面的问题涉及的较少。所以,笔者今天就从人格完善的角度来深入探讨一下。
第一点需要探讨的是人格完善过程中出现的反复问题。也就是说,在人格完善的过程,不良人格特点会反复出现,会反复干扰你当下的生活实践。
以往我们的关注点大多是集中在“症状的反复”上面。比如我们经常谈到症状的反复是正常的,是人人都可能会出现的现象;症状的反复是由于个体自身的习惯性排斥心理引起的;没有经历一定次数的反复就难以获得最终的痊愈......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症状的反复是为个体提供了“强化森田疗法理念”的宝贵契机,使森田疗法的思想深入人心的一个过程。
但是除了症状具有反复性以外,人格的完善也具有一定的反复性。这点在以往的文章中很少被提及,但它又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简单点说,一个人的人格就是一个人习惯化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它是一个人的整体风貌。它可以通过一个人的人生态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人际交往模式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表现出来,同时它也是被原生家庭和社会生活环境所塑造出来的。所以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一旦形成是不那么容易改变的。人格的这一基本特点就决定了不良性格的调整必定需要经历一个反复的过程。
帮助神经症患者充分地认识到“人格调整过程中会出现反复”这一现象,对他们的自我成长和改变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可以帮助他们降低心理的预期,有效减少挫败感。
前不久笔者接待过一位强迫症患者。他在前几年因为实践森田疗法感觉效果很好,症状和人格层面都发生了很多积极的变化,如情绪症状基本消失,整个人也不再那么追求完美,他能够对工作抱有理性的期待,生活质量也显著提升。可是从去年开始他的人格又开始变得非常急躁,由于一些原因的存在,这一情况始终没有得到改善,当他来找我做心理治疗的时候,他已经变得非常绝望了。记得在第一次咨询中,他反复向我抱怨,“为什么自己花费了那么多年的时间来帮助自我成长,今年突然又不行了,难道自己这辈子注定就这么悲剧了吗?”
如前所述,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通常不是一次调整就可以发生根本转变的。换句话说,神经症的症状会出现反复,人格的调整也会反复。如果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在面对“人格调整出现反复”这一问题的时候,内心就不会感觉那么受挫和失望了。
导致“人格调整出现反复”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内心的贪婪和急躁。随着症状的缓解和人格的改善,我们的生活也会相应的充实幸福起来。可是人性都是贪婪的,神经症患者的内心更加贪婪和执着。一旦出现了“好的体验”,我们就很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痛 ”,这个时候的你似乎又觉得“ 自己是天下第一 了”,又可以“大展宏图了 ”,于是以往那颗“顺其自然 ”的心又变得急躁和贪婪起来。如果偏离了正确的心态,焦虑马上就会袭来,焦虑的增加必然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你就会变得更加急躁,这个时候就很容易再次陷入症状的恶性循环当中。
还有一点也应当引起大家的注意。当人格的完善陷入困境的时候,我们通常 会反复思考,“究竟为何会变成这样?”这反映出的是我们的沮丧和不知所措。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过多的思考只会让自己更加心烦意乱,这无助于问题的最终解决。有时候我会选择用这样的方式来回应他们:“人格为什么会再次出现问题呢?这个问题只说明了一个事实——你的人格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善,如果真正改善了,它压根就不会反复。既然问题依然存在,那么我们现在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继续完善它。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人格调整中的反复问题,并继续完善自己的人格呢?
(一)要充分理解“人格调整中可能会出现的反复性问题”,逐步从内心深处接纳这个现象的发生。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总是倾向于接受那些自己熟悉的,认可的,道理上解释得通的事物,而对于那些奇怪的,无法理解的事物通常会表现出更多的排斥。实际上笔者在上文中所论述的很多道理都是为了帮助大家建立起对“人格调整反复问题”的合理化解释,从而帮助你很好地接纳它。
不过,笔者希望在这里进行一些补充。
1. 心理的接纳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上文中笔者所列举的那位来访者朋友一样,多年的成果毁于一旦,换谁都感觉难以接受。所以,心理的接纳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一点一滴地承认事实,一点一滴地忍受情绪,一点一滴地作出调整的过程。
2. 心理接纳是一切治疗和改变的基础,接纳意味着你开始正视现实,面对问题, 并且作出愿意继续调整的心理准备。如果没有这个态度,后续的改变就不可能发生。
3. 心理接纳也意味着要逐步停止内心的挣扎和冲突,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你的焦虑感,这有助于恢复自我的功能,为后续的调整提供更多的心理动力。
(二)人格的完善在操作方法上和应对症状的方法上几乎没有差异。笔者以前在讲“如何应对症状”的时候,首先提到的就是“觉察症状”,比如脑袋里出现了“万一 ”为特征的思维,持久存在的强烈负性情绪等,这些都是症状的表现。当你觉察到它们出现的时候,就要清楚地知道“这个就是症状了”,你就不要继续分析,而是该干嘛干嘛,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去了。
实际上人格的调整方法也是如此。比如当你意识到自己不停地在患得患失的时候,你就要知道,此时此刻并不是生活当中的某件事有多么复杂,多么重要,而是你的人格特点让你产生了“这件事情非常重要”,“非要解决不可”的错觉, 这个时候就应该果断停止分析,直接该干嘛干嘛去了。
有些人可能存有疑惑,人格的完善为何与应对症状是一个套路呢?因为神经症的症状和神经质人格二者本来就是交互作用的。比如人格上的敏感多疑会导致你去会夸大一些潜在的危险,这些错误的认知会引起各种情绪症状。而症状持续的存在也会导致你的人格变得更加敏感多疑。这也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自己患病前好像没那么胆小,但是有了症状以后,好像什么都会怕。”
通常症状的改善也会带来人格的改善,也就是说,症状的改善和人格的完善有时是同步进行的。这里面的主要原因是:一个人对待症状的态度,和他对待自我,对待他人,对待社会的态度往往是一致的。当一个人能够逐渐接受症状带来的痛苦感的时候,那么这个人也会逐渐学会接纳自我中不好的一面,也能够逐渐接纳别人的缺点,最后也能够接纳这个社会中不好的一面,当他的内心逐步变得豁达和包容的时候,他的人格也会发生积极的变化。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想要完善人格,有一个重要的突破口,那就是提升自己对症状的接纳度,提升忍受痛苦的能力,通过“接纳症状”这一途径去推动人格的完善。
第二,要对自我保持准确的知觉和完整的认识。当你看见自己的时候,改变就已经发生了。伟大的自然科学先驱伽利略也曾经说过“人不可以被教,只有帮助他发现自己,成为自己。”毫无疑问的是,“正确地认识自我”对每个人而言都非常重要。中国有句古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 ”,也暗含同样的道理。
这里的“认识自我”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指,我们应该了解自己的心理规律,尤其是了解那些与“神经质人格”和“神经症的症状”有关的规律。这里的了解和认识有点类似于上文中提到的“觉察”,只不过“认识和了解”的含义要更加广泛一些。
笔者经常强调,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人格方面存在哪些明显的不足。比如有的人集中体现在过分多疑敏感,有的人集中体现在过分追求完美。虽然神经质人格是多种人格特征的综合体(组合体),但是具体到每个人身上还是有所差异。当你了解到自己存在的人格不足时,就相当于你开车要到某一个地方去,你已经提前知道这条路需要花费多长时间,是否有堵车的现象,哪里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提前知道这些情况会让你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在人格发挥不良作用的时候你还浑然不知,后知后觉。
曾经有一位神经症患者来找我做心理治疗,他属于是非常追求完美的人格特质。倘若他已经对自己的人格特质有了清晰的认识,那么他去购买生活用品的时候,就会提前预测到,自己在买东西的时候很可能会反复纠结,他就会提前给自己打一个“预防针”,“我在买东西的时候不能反复纠结,只要觉得差不多了,就应该直接去买”。这样就可以把自己从一个被不良人格和症状“拉着跑”的被动局面,调整到“及时觉察,从容应对”的主动局面。
增强自我认知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对过去发生的很多事件做一个适度的自我反省和总结(注意,是适度而不是过度总结)。我有时会惊奇地发现,很多来访者会在不同的生活事件上表现出同一种不良人格特征,但是他们却浑然不知。
曾经有一位极度追求完美的咨询者,他的“追求完美”在生活中表现的不是一个点,而是很多点,甚至可以说是无数个点。比如在买一台电视机的过程中他会追求完美,他去买一个水杯也会追求完美, 他去找对象还会追求完美。通过对生活中很多事件的梳理和总结,可以帮助他认知到自己的人格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而认识到人格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反过来又可以帮助他在处理生活中每一件具体事情的时候保持觉察,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
第二层含义是指,要对自我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我们不是要追求“完美的自我”,而是要追求“完整的自我” 。需要注意的是,完美不等于完整。“完美的自我”是理想化的自我,它只是你内心中的一种幻象,不能等同于现实。而“完整的自我”是指,此时此刻真实存在的自我,这里面包含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它是现实的自我。执着于追求“完美的自我”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挫败感和焦虑的情绪,它是一种“病态”的自我。而追求“自我的完整”是接纳自己的表现,它是一种自我的整合,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
一个人的成功实际上是把自我的优势无限的放大,而不是把自我的缺点统统改掉,(把所有的缺点统统改掉)根本就做不到,也根本不用这么去做。一个人外在的成功本质上是内在成熟人格的反映,这就是“内圣外王”的道理。一个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如何与他人合作的人,才会获得更多发展事业的机会,才更容易取得人生的成功。所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诺经常说,“要自我实现”。自我实现就是把自己的优势和潜能无限地发挥出来,而不是盲目地模仿别人,攀比别人,学习别人。
第三,完善自我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技巧。
森田疗法认为,一个人的人格是通过具体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所以如果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方式,那么这个人的人格也会发生改变。例如一个做事很急躁的人,可以让他从现在开始,学会做事的时候慢一点,以往几分钟就吃完的饭,在不忙的情况下可以花费十几分钟,甚至二十分钟的时间来细嚼慢咽,不必为了吃饭而吃饭,可以多花点时间去享受美食带来的愉快感。
不良人格特征通常也会体现在情绪和身体的感受上面。比如一个脾气暴躁的人, 总是喜欢和家人发生争执,当他觉察到情绪将要爆发的时候,不妨学会少说几句,转身做点其他的事情,久而久之,这种追求“即刻释放情绪”的思维模式也会发生转变。再比如一个习惯性患得患失的人,在考驾照的时候可能会表现得过于紧张,他们在学习开车的时候,往往每个动作都会表现的非常刻板生硬,他们会把方向盘抱得特别紧。经验丰富的教练通常会告诉他们,“身体要尽量放轻松一点,不要把方向盘握的太紧,要轻轻扶着,把手放在上面就可以了”。这样的调整不仅可以让自己少犯一点错误,还可以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缓解焦虑的情绪。
总而言之,完善人格的方法和技巧是很多的,大家可以自己去积累一些经验,也可以多向别人学习,汲取有益的部分。当然,笔者在这里还是需要强调一点,接纳自我才是人格完善的根本方向,技巧和方法只是辅助性的工具,切不可本末倒置。
第四,要学会用“终身发展”的视角来看待人格完善的问题。也就是说,自我的完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一项终生的任务,并不是说我们的人生到达了某一个点,我们就变得非常完善了,就不需要继续成长了。
借用《圣经》上面的一句话就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 ”所谓的“义人 ”可以理解为一个完美的,没有瑕疵的人。这句话对人类的病态自卑和病态的自恋给予了强有力的回应,它可以让我们始终对自我产生如下客观的认识:我们永远不可能成为完美的人,我们有怜悯和悦纳自我的资格;我们也不会永远那么糟糕,永远那么失败,因为一切都会改变,一切都在路上。(已完结)
从神经症的发病机制来看,始终有两把“推手 ”在症状的背后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一个是个体内在排斥或对抗的心理机制,另一个是个体的神经质人格特点,如追求完美、缺乏安全感等。而神经症的症状和神经质人格又呈现出彼此强化的特点,即神经质人格是症状产生的基础,而症状的持续存在又会反过来使神经质的人格缺陷表现得更加明显。
在以往的文章中,笔者较多讨论的是“症状改变”的问题,人格方面的问题涉及的较少。所以,笔者今天就从人格完善的角度来深入探讨一下。
第一点需要探讨的是人格完善过程中出现的反复问题。也就是说,在人格完善的过程,不良人格特点会反复出现,会反复干扰你当下的生活实践。
以往我们的关注点大多是集中在“症状的反复”上面。比如我们经常谈到症状的反复是正常的,是人人都可能会出现的现象;症状的反复是由于个体自身的习惯性排斥心理引起的;没有经历一定次数的反复就难以获得最终的痊愈......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症状的反复是为个体提供了“强化森田疗法理念”的宝贵契机,使森田疗法的思想深入人心的一个过程。
但是除了症状具有反复性以外,人格的完善也具有一定的反复性。这点在以往的文章中很少被提及,但它又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简单点说,一个人的人格就是一个人习惯化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它是一个人的整体风貌。它可以通过一个人的人生态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人际交往模式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表现出来,同时它也是被原生家庭和社会生活环境所塑造出来的。所以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一旦形成是不那么容易改变的。人格的这一基本特点就决定了不良性格的调整必定需要经历一个反复的过程。
帮助神经症患者充分地认识到“人格调整过程中会出现反复”这一现象,对他们的自我成长和改变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可以帮助他们降低心理的预期,有效减少挫败感。
前不久笔者接待过一位强迫症患者。他在前几年因为实践森田疗法感觉效果很好,症状和人格层面都发生了很多积极的变化,如情绪症状基本消失,整个人也不再那么追求完美,他能够对工作抱有理性的期待,生活质量也显著提升。可是从去年开始他的人格又开始变得非常急躁,由于一些原因的存在,这一情况始终没有得到改善,当他来找我做心理治疗的时候,他已经变得非常绝望了。记得在第一次咨询中,他反复向我抱怨,“为什么自己花费了那么多年的时间来帮助自我成长,今年突然又不行了,难道自己这辈子注定就这么悲剧了吗?”
如前所述,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通常不是一次调整就可以发生根本转变的。换句话说,神经症的症状会出现反复,人格的调整也会反复。如果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在面对“人格调整出现反复”这一问题的时候,内心就不会感觉那么受挫和失望了。
导致“人格调整出现反复”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内心的贪婪和急躁。随着症状的缓解和人格的改善,我们的生活也会相应的充实幸福起来。可是人性都是贪婪的,神经症患者的内心更加贪婪和执着。一旦出现了“好的体验”,我们就很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痛 ”,这个时候的你似乎又觉得“ 自己是天下第一 了”,又可以“大展宏图了 ”,于是以往那颗“顺其自然 ”的心又变得急躁和贪婪起来。如果偏离了正确的心态,焦虑马上就会袭来,焦虑的增加必然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你就会变得更加急躁,这个时候就很容易再次陷入症状的恶性循环当中。
还有一点也应当引起大家的注意。当人格的完善陷入困境的时候,我们通常 会反复思考,“究竟为何会变成这样?”这反映出的是我们的沮丧和不知所措。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过多的思考只会让自己更加心烦意乱,这无助于问题的最终解决。有时候我会选择用这样的方式来回应他们:“人格为什么会再次出现问题呢?这个问题只说明了一个事实——你的人格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善,如果真正改善了,它压根就不会反复。既然问题依然存在,那么我们现在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继续完善它。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人格调整中的反复问题,并继续完善自己的人格呢?
(一)要充分理解“人格调整中可能会出现的反复性问题”,逐步从内心深处接纳这个现象的发生。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总是倾向于接受那些自己熟悉的,认可的,道理上解释得通的事物,而对于那些奇怪的,无法理解的事物通常会表现出更多的排斥。实际上笔者在上文中所论述的很多道理都是为了帮助大家建立起对“人格调整反复问题”的合理化解释,从而帮助你很好地接纳它。
不过,笔者希望在这里进行一些补充。
1. 心理的接纳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上文中笔者所列举的那位来访者朋友一样,多年的成果毁于一旦,换谁都感觉难以接受。所以,心理的接纳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一点一滴地承认事实,一点一滴地忍受情绪,一点一滴地作出调整的过程。
2. 心理接纳是一切治疗和改变的基础,接纳意味着你开始正视现实,面对问题, 并且作出愿意继续调整的心理准备。如果没有这个态度,后续的改变就不可能发生。
3. 心理接纳也意味着要逐步停止内心的挣扎和冲突,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你的焦虑感,这有助于恢复自我的功能,为后续的调整提供更多的心理动力。
(二)人格的完善在操作方法上和应对症状的方法上几乎没有差异。笔者以前在讲“如何应对症状”的时候,首先提到的就是“觉察症状”,比如脑袋里出现了“万一 ”为特征的思维,持久存在的强烈负性情绪等,这些都是症状的表现。当你觉察到它们出现的时候,就要清楚地知道“这个就是症状了”,你就不要继续分析,而是该干嘛干嘛,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去了。
实际上人格的调整方法也是如此。比如当你意识到自己不停地在患得患失的时候,你就要知道,此时此刻并不是生活当中的某件事有多么复杂,多么重要,而是你的人格特点让你产生了“这件事情非常重要”,“非要解决不可”的错觉, 这个时候就应该果断停止分析,直接该干嘛干嘛去了。
有些人可能存有疑惑,人格的完善为何与应对症状是一个套路呢?因为神经症的症状和神经质人格二者本来就是交互作用的。比如人格上的敏感多疑会导致你去会夸大一些潜在的危险,这些错误的认知会引起各种情绪症状。而症状持续的存在也会导致你的人格变得更加敏感多疑。这也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自己患病前好像没那么胆小,但是有了症状以后,好像什么都会怕。”
通常症状的改善也会带来人格的改善,也就是说,症状的改善和人格的完善有时是同步进行的。这里面的主要原因是:一个人对待症状的态度,和他对待自我,对待他人,对待社会的态度往往是一致的。当一个人能够逐渐接受症状带来的痛苦感的时候,那么这个人也会逐渐学会接纳自我中不好的一面,也能够逐渐接纳别人的缺点,最后也能够接纳这个社会中不好的一面,当他的内心逐步变得豁达和包容的时候,他的人格也会发生积极的变化。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想要完善人格,有一个重要的突破口,那就是提升自己对症状的接纳度,提升忍受痛苦的能力,通过“接纳症状”这一途径去推动人格的完善。
第二,要对自我保持准确的知觉和完整的认识。当你看见自己的时候,改变就已经发生了。伟大的自然科学先驱伽利略也曾经说过“人不可以被教,只有帮助他发现自己,成为自己。”毫无疑问的是,“正确地认识自我”对每个人而言都非常重要。中国有句古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 ”,也暗含同样的道理。
这里的“认识自我”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指,我们应该了解自己的心理规律,尤其是了解那些与“神经质人格”和“神经症的症状”有关的规律。这里的了解和认识有点类似于上文中提到的“觉察”,只不过“认识和了解”的含义要更加广泛一些。
笔者经常强调,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人格方面存在哪些明显的不足。比如有的人集中体现在过分多疑敏感,有的人集中体现在过分追求完美。虽然神经质人格是多种人格特征的综合体(组合体),但是具体到每个人身上还是有所差异。当你了解到自己存在的人格不足时,就相当于你开车要到某一个地方去,你已经提前知道这条路需要花费多长时间,是否有堵车的现象,哪里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提前知道这些情况会让你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在人格发挥不良作用的时候你还浑然不知,后知后觉。
曾经有一位神经症患者来找我做心理治疗,他属于是非常追求完美的人格特质。倘若他已经对自己的人格特质有了清晰的认识,那么他去购买生活用品的时候,就会提前预测到,自己在买东西的时候很可能会反复纠结,他就会提前给自己打一个“预防针”,“我在买东西的时候不能反复纠结,只要觉得差不多了,就应该直接去买”。这样就可以把自己从一个被不良人格和症状“拉着跑”的被动局面,调整到“及时觉察,从容应对”的主动局面。
增强自我认知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对过去发生的很多事件做一个适度的自我反省和总结(注意,是适度而不是过度总结)。我有时会惊奇地发现,很多来访者会在不同的生活事件上表现出同一种不良人格特征,但是他们却浑然不知。
曾经有一位极度追求完美的咨询者,他的“追求完美”在生活中表现的不是一个点,而是很多点,甚至可以说是无数个点。比如在买一台电视机的过程中他会追求完美,他去买一个水杯也会追求完美, 他去找对象还会追求完美。通过对生活中很多事件的梳理和总结,可以帮助他认知到自己的人格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而认识到人格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反过来又可以帮助他在处理生活中每一件具体事情的时候保持觉察,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
第二层含义是指,要对自我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我们不是要追求“完美的自我”,而是要追求“完整的自我” 。需要注意的是,完美不等于完整。“完美的自我”是理想化的自我,它只是你内心中的一种幻象,不能等同于现实。而“完整的自我”是指,此时此刻真实存在的自我,这里面包含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它是现实的自我。执着于追求“完美的自我”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挫败感和焦虑的情绪,它是一种“病态”的自我。而追求“自我的完整”是接纳自己的表现,它是一种自我的整合,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
一个人的成功实际上是把自我的优势无限的放大,而不是把自我的缺点统统改掉,(把所有的缺点统统改掉)根本就做不到,也根本不用这么去做。一个人外在的成功本质上是内在成熟人格的反映,这就是“内圣外王”的道理。一个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如何与他人合作的人,才会获得更多发展事业的机会,才更容易取得人生的成功。所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诺经常说,“要自我实现”。自我实现就是把自己的优势和潜能无限地发挥出来,而不是盲目地模仿别人,攀比别人,学习别人。
第三,完善自我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技巧。
森田疗法认为,一个人的人格是通过具体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所以如果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方式,那么这个人的人格也会发生改变。例如一个做事很急躁的人,可以让他从现在开始,学会做事的时候慢一点,以往几分钟就吃完的饭,在不忙的情况下可以花费十几分钟,甚至二十分钟的时间来细嚼慢咽,不必为了吃饭而吃饭,可以多花点时间去享受美食带来的愉快感。
不良人格特征通常也会体现在情绪和身体的感受上面。比如一个脾气暴躁的人, 总是喜欢和家人发生争执,当他觉察到情绪将要爆发的时候,不妨学会少说几句,转身做点其他的事情,久而久之,这种追求“即刻释放情绪”的思维模式也会发生转变。再比如一个习惯性患得患失的人,在考驾照的时候可能会表现得过于紧张,他们在学习开车的时候,往往每个动作都会表现的非常刻板生硬,他们会把方向盘抱得特别紧。经验丰富的教练通常会告诉他们,“身体要尽量放轻松一点,不要把方向盘握的太紧,要轻轻扶着,把手放在上面就可以了”。这样的调整不仅可以让自己少犯一点错误,还可以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缓解焦虑的情绪。
总而言之,完善人格的方法和技巧是很多的,大家可以自己去积累一些经验,也可以多向别人学习,汲取有益的部分。当然,笔者在这里还是需要强调一点,接纳自我才是人格完善的根本方向,技巧和方法只是辅助性的工具,切不可本末倒置。
第四,要学会用“终身发展”的视角来看待人格完善的问题。也就是说,自我的完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一项终生的任务,并不是说我们的人生到达了某一个点,我们就变得非常完善了,就不需要继续成长了。
借用《圣经》上面的一句话就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 ”所谓的“义人 ”可以理解为一个完美的,没有瑕疵的人。这句话对人类的病态自卑和病态的自恋给予了强有力的回应,它可以让我们始终对自我产生如下客观的认识:我们永远不可能成为完美的人,我们有怜悯和悦纳自我的资格;我们也不会永远那么糟糕,永远那么失败,因为一切都会改变,一切都在路上。(已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