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吧 关注:2,794贴子:9,101
  • 0回复贴,共1

《修仙设定》从汲取天地,到超脱天地,再到化作天地。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之前看各种修仙小说,总觉着哪些修仙等级无法落到实处,不过是灵气从气态变成液态,或者冲穴开窍之类。名称也大多从古籍中直接扒来,只用其表,图其雅,而不解其意。实在无趣。
当然,我也没读过什么典籍,也是仅图其名雅之辈。但是对各种修仙“术语”有些更详细的解释设定也确实有趣。便与诸位交流分享。
炁:炁与气同音,在道教中炁代表人体的内动力/原动力,也称“先天之气”,与从食物精粮中获得的“后天之气”相区分。在修仙小说中,灵气往往只是简单得被吸纳入修士体内,不妥。我认为游散在天地之间叫“气”,而被修士吸纳入体内的应该改名为“炁”——修士力量的原动力。吸纳灵气的过程便叫做“炼炁”。炁是修士的力量,与气最本质的区别便是炁是修士本人支配的,带有本人性质的,无法被他人操纵的,当然也不一定就无法被他人操纵。
五行:金木水火土即为五行,五行相生相克。这是传统修仙里的五行。可世间万物难道都有五行归属?一般作者会用混合的五行来代替这些缺失的元素,多有不便。然而将五行简单理解为五类事物并简单归类多少有点形而上学(这个词是这么用的吗),不如理解为五种“势”(“行”本来就有行为的意思)。金行锐利坚强,木行温润而有成长之势,水行善万物而不争的同时变化万千,火行一鼓作气得猛烈,土行厚重而沉稳。这五行指行事态度亦可,指运气方法也可。五行为什么会是金木水火土呢,或许是在施法是使用相应的“势”效果最佳,因而得名了吧。
灵根:这可能是我觉着最无聊的一个设定了,什么是灵根,灵根或许一开始和慧根一样,只不过是指有感知灵气,修行仙法的能力罢了,现在却被大量小说变成了类似“根骨”的存在。不过在这一点我并没有什么好想法,欢迎补充。
地脉与灵脉:我的想法是,地脉中不是既有灵气也有地煞之气吗,那为什么不能是大地的静脉和动脉呢。灵气是动脉血,由于部分血管破解灵气外溢(或许本来就是毛细血管),这些灵气被世间万物吸收使用化作“废气”重新被吸纳入地脉,变成静脉血,送去大地深处的“本源”处“加氧”循环使用。(有点像《凡修》里的古神)
修行的终点:自然不会是境界名的累加,有些小说能有近二十个大境界,名字还起得不明所以。(有知道的吗,能分享一下不,想看看究竟能有多少境界。)早期修士从天地间汲取原力,后来往往超脱天地,不再受拘束,然后呢?我想就是成为新天地了吧——自身灵脉化作地脉,丹田化作本源,神魂化作众生灵魂,恍惚又是一个小千世界。而回首承载自己的原世界,应该就是上一个道祖所化。从天地间汲取养分,格物致知理解天地法则,跳出五行超脱天地成就真仙自由身,身化宏宇再造新天地。(b站基德“什么是白洞?”视频既视感)修仙的浪漫不言而喻,身化万千才是真正的无敌,绝非“大帝境”“大罗金仙境”之类可比。
我设计的体系:
炼炁——吐纳天地气,炼化真元炁。
筑基(开脉)——炁冲经脉(这是修仙力量与身体部位绑定的过程),经脉接通,炁流转经脉不停歇,让炁使用起来更迅速。
结丹——在经脉节点结成炁丹,此丹用来储存炁,也是一颗心脏,不泵血泵炁。结丹大圆满又称“半仙”。
元婴——让炁丹内发生“聚变反应”,自己生成炁(本质是模仿世界本源),同时领悟自己的法则,此时的炁可以被叫做“真元”。元婴是修士的第二颗心脏,结婴成功的标志之一便是可以听到,第二重心跳,仿佛怀有身孕,孕育婴孩。从元婴起,修士便有了自己这一方小天地(灵脉作地脉,元婴作本源),有了超脱天地之能,寿命不再受大天地制约,而是与自己的小天地相关。元婴又被成为“人仙”“地仙”“羽化仙”。
化神——扫净灵台方寸山,神魂入主小天地。元婴时期的小天地并不完整,只有地没有天,此时神魂入主,此方天地便有了天。如今小天地规则趋近完善,也有了覆盖琼宇的天,便可以敞开大门了。化神是为“天仙”“真仙”“洞天主”。
洞虚——小天地是有了规则,但规则是死的。话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小天地没有道,就没有自我演化的能力,不完整。相应的得道的小天地,便不再是洞天了,而叫做“小千世界”。
至于后面的什么大千世界,抱歉,我也只是洞虚境而已,能到此步已是万幸万幸,只听说下一境界便是“大乘”,具体情况若道友知晓还望告余。
还有些想说的,但实在写不动了,在下不才。余妄与诸位交流分享。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1-13 21:3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