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吧 关注:4,012贴子:27,154
  • 11回复贴,共1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为念佛一门纲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印祖答念佛600问》


IP属地:辽宁1楼2024-11-15 13:20回复
    ●为什么说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十六字为念佛琺卝门一大纲宗?


    IP属地:辽宁2楼2024-11-15 13:20
    回复
      净土琺卝门,大纲在信愿行三。必须要真为了生脱死,以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大菩提心。修持之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IP属地:辽宁3楼2024-11-15 13:21
      回复
        净土琺卝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必须要真为了生脱死,以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大菩提心,以深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极卝楽卝界。故彻悟禅师云: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十六字,为念佛琺卝门一大纲宗。此乃最简便之要诀。
        (《新编全本印光大师文钞》卷十三第145页 复朱智贞居士书二)


        IP属地:辽宁4楼2024-11-15 13:22
        回复
          净土琺卝门,大纲在信愿行三。修持之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无须多说,依此力行,则自可亲得其益矣。
          (《新编全本印光大师文钞》卷八第85页 复汤文煊居士书二)


          IP属地:辽宁5楼2024-11-15 13:22
          回复
            ●附录:彻悟祖师开示节录(彻祖是十二祖印祖是十三祖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十六字,为念佛琺卝门一大纲宗。若真为生死之心不发,一切开示,皆为戏论。世间一切重苦,无过生死。……是故即今痛念生死,如丧考妣,如救头然也。然我有生死,我求出离,而一切众生皆有生死,皆应出离。彼等与我,本同一体,皆是多生父母,未来诸佛。若不念普度,唯求自利。则理有所亏,心有未安。


            IP属地:辽宁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24-11-15 13:23
            回复
              大心不发,则外不能感通诸佛,内不能契合本性,上不能圆成佛道,下不能广利群生。无始恩爱,何以解脱。无始怨愆,何以解释。积劫罪业,难以忏除。积劫善根,难以成熟。随所修行,多诸障缘。纵有所成,终堕偏小。故须称性发大菩提心也。……


              IP属地:辽宁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24-11-15 13:24
              回复
                ----
                大心不发,则外不能感通诸佛
                昙鸾《往生论注》:“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
                注:不能感通诸佛,啥意思?
                ——就是此人虽能口称佛号,却不能感弥陀接引啊,根本不能往生啊!
                大心不发,就是二乘或人天……
                蕅祖要解中说得很清楚,人天二乘皆少善根福德,不能往生!


                IP属地:辽宁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24-11-15 13:28
                回复
                  附:蕅益大师《弥陀要解》
                  菩提正道名善根,即亲因。种种助道施戒禅等名福德,即助缘。声闻缘觉菩提善根少,人天有漏福业福德少,皆不可生净土。唯以信愿执持名号,则一一声悉具多善根福德。】
                  注:“菩提正道名善根,即亲因”,啥意思?
                  ——这就是菩提心啊!声闻缘觉菩提善根少,就是他没有菩提心啊!
                  不要认为,我念佛了,就是大乘人。
                  灌顶大师念佛百报中,头四条为啥竟然是三途及修罗?
                  《往生论注》说,大心不发,只贪图个人快乐,这自私心,虽口称佛名,焉能往生?


                  IP属地:辽宁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24-11-15 13:35
                  回复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很多人误会这个,断章取义,误解蕅祖原意。
                    ●要解原文节录:
                    【信愿持名,一经要旨。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故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也。……信佛力,方能深信名号功德。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议也。具此深信,方能发于大愿。文中应当二字,即指深信。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大本阿弥陀经(注:指无量寿经),亦以发菩提愿为要,正与此同。……】
                    这说得多清楚,蕅祖所言的信愿,与无量寿经发菩提愿,是一回事。
                    具足菩提心之信愿,方是蕅祖的原意!


                    IP属地:辽宁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24-11-15 13:41
                    回复
                      ----
                      题外话:
                      阿弥陀经,无量寿经,皆无争议,都是必发菩提心的。
                      争议最大的,其实是观经九品文。
                      九品文中有往生前后发心之不同,
                      还有往生前后皆不言发心……
                      古今琺师此处争议是最大的……
                      此贴暂不深入讨论……


                      IP属地:辽宁11楼2024-11-15 13:43
                      回复
                        大心不发,则外不能感通诸佛
                        ----
                        注:不能感通诸佛,自然是得不到诸佛护念的。
                        诸佛不护佑,护琺菩萨自然远离。剩下的小鬼神护琺,能力也多有限。
                        冤亲债主天魔鬼神,便可伺机扰乱,念佛人遭遇魔障的屡见不鲜。
                        祖师曾示,发大菩提心者,即可却魔!
                        为何?以此大心能感诸佛之故!


                        IP属地:辽宁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2楼2024-11-26 17: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