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吧 关注:59,080贴子:1,738,864
  • 38回复贴,共1

东二环路这个建筑是干啥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雅宝里住宅区西门对面这个建筑是干嘛的?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1-17 16:36回复
    几张照片不是同一年拍的,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11-17 16:37
    回复
      就在东二环辅路边上,路西边。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11-17 16:40
      回复
        🔝🔝🔝🔝🔝🔝🔝🔝🔝🔝🔝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11-17 17:01
        回复
          空招


          IP属地:广东5楼2024-11-17 17:28
          收起回复
            空招,经常是两会驻地


            IP属地:北京6楼2024-11-18 01:10
            收起回复
              空军招待所,小时候经常到那去玩,那会还没盖楼呢。原来朝东的大门是后门,大院的正门在里面向着禄米仓开门。


              IP属地:北京7楼2024-11-18 12:35
              收起回复
                里面都荒废了好几年了,也不拆,也不装修,占着挺好的一大块地方。


                IP属地:北京8楼2024-11-19 12:03
                收起回复
                  空招是建囯初建的,地点是雅宝路。里边儿都是二层的土木结构小楼。当时东郊民巷有一个整形医院,70年代空招和整形医院两个单位换位置了。院儿里边儿住的都是医疗系统,如整形医院和肿瘤医院的职工和家属。80年两个单位又互相换了回来。空招把二层老楼房拆了,医院的人都搬走了,空招盖了那个9层大楼。会堂左后方那个楼。当时这么大的楼还很少,所以当时这个楼是当地的地标。90年代又在北边盖了另一个楼,会议厅右后方。00年左右盖的这个会议厅。主要功能是会以、放电影儿,文艺演出(对外演出),宴会、俱乐部等娱乐场所。现在虽然会堂已经不怎么用了,但空招还在,那个大楼还在用。起码也是个留守处。这种现象在京城很普遍。单位搬走了,但大院儿还留着,外表并没有动。十几年前这个楼里边儿还有小招待所,但都是内部招待所,比如一些正斧的驻京办。但后来又清理了。
                  修二环以前护城河还在,但没有水了。从建国门到朝阳门这一段儿,沿河边儿是一条不宽的灰渣路,晚上非常背,路边民宅的院门儿都在西边,河边儿基本没有门儿。只有几个昏暗的路灯。行人非常少。一般晚上小孩儿都不敢走。当年空招的正门儿在禄米仓。后院墙就在河边儿这条路上。空招回来以后就把大门开在了二环路上。当时的大门没有现在这样复杂,所以显得比现在开阔。当时显得很气派。晚上门口偶尔停一些外来的车,没人管。可是谁承想几十年前这地方只是个后墙,又狭窄又阴暗,是个没人敢走、吓人的地方。
                  虽然只是一张简单的照片,但每一张老照片都揭示着一部京城发展史。反映了当时的摄会状况。而这些都是京城的特色,读一无二。这一张主要反映了某些单位的特殊性。巴黎每一张的老照片和老物件都有他的历史。这正是我们评论这些照片的意义所在。如最近的景山东街(京城特殊的地方和单位太多了),电报大楼老照片。我以前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列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因为这些老照片是当年摄会的眞实写照。


                  IP属地:广东12楼2024-11-21 13:21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11-21 13:28
                    收起回复
                      京城的历史是很奇怪的,有些老地方你多年没去了,后来你故地重游,但已经变化很大了,你想找回一些当年的记忆,问年轻人肯定不行,所以就认为公园儿里的这些老人应该都知道。结果一问……没一个知道的。然后你再一问,都什么时候来的,张三说……李四说……,闹了半天都没几年。哎,都是外来的新北京老年人。有一次我回海淀,在公园里就有了这一幕,结果一大堆老年人,大家都说不知道,你去找内谁谁谁,说他是老人儿,什么都知道,然后从老远给喊过来一位,结果细一聊还眞是,说起当年的每个地方,如数家珍,连当年哪儿有个耗子洞他都知道(当年在海淀好像还没见过耗子)。后来我说我第一次来这儿记得大概是3岁的时候,他说他2岁的时候就来这儿了


                      IP属地:广东16楼2024-11-21 14:04
                      收起回复
                        70年代日坛公园里边没有什么房屋类建筑。后来80年代初,最早是在东南角盖了几间房子,后来一看是派~所。后来过了两年又在公园儿南边儿建了一排房子,看着古色古香的,但很高档。有点儿西洋味儿的,但跟佬白姓关系都不大,因为都是对外的,是那种高档会所或者对外服务部一类的。卖的都是一些高档的旅游商品。当年比较有名的就是西南角儿这个餐厅,还有西北角外边那个西餐厅。北边儿那个西餐厅变成了茶社。南边儿这个餐西餐厅旁边儿多了一个药铺。但当时普通人进去的都很少。都是在那儿倒腾外贸的老外,主要是老毛子和东欧的。64中那个角原来是个球场,现在也变成了酒楼。还有一些其他公园的里边的会所。这是普遍现象。总之这些单位都特别会找好地方。
                        比如派~所的选址多好啊,后边是公园儿,南边儿是阿尔巴尼亚和越南,东边儿是罗马尼亚。当时这几个墎嘉在种果红的不得了。当时我还以为这一片大食馆,阿尔巴尼亚最韦大,当时觉得这世堺上除了种果就只有阿尔巴尼亚和越南了,后来才知道P也不是。这一代当年很清净,街上人很少, 哪儿有什么治安的事儿。可自从派~所一来,晚上就老开着摩托巡逻。没事儿找事儿,还查证件。


                        IP属地:广东19楼2024-11-21 17:19
                        回复
                          以前还没有秀水,最早摆摊儿的是日坛西门丁字口西南角,80年代初,都是自发的,后来影响力越来越大,蔓延到秀水那边,最早也是自发的,后来官方给改造成了步行街,这其中两边的档口还升级了一次,这条街也是越来越长,有的都进了光华小区,最后又反哺到雅宝路,雅宝路这条街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医院门口水泄不通,从一条街变成了大棚市场,从大棚市场变成了一座座高楼大厦。后来秀水也牵址上楼了,当时的房租每月2万多。但上楼以后没几年反倒不火了。所有这一带练摊儿的最早的都是北亰人,后来逐步被淘汰,最后全军覆没。主要是江浙和潮汕人。同时雅宝路这边儿,很多老外渗入,还有一些东北的,做皮货生意。
                          北京的就剩几个老太太,在那儿卖水和老玉米了,最后这生意都让人给抢了,来了一帮河南的,卖老玉米,花生米,烤白薯、茶鸡蛋。
                          北京的生意做不过人家,后来就琢磨怎么做地产,收租金。好像一开始那楼是北京人集资盖的。生意特别火,后来这路子也被资本发现了,纷纷效仿,都跑这儿起楼,楼越盖越多。后来都进了国雅大厦。
                          除了白天做生意,这一带晚上在外边儿休闲的,纳凉的,遛弯儿的,都是这些外地的小老板,听说都发了,他们很早就在北京买了房子。


                          IP属地:广东20楼2024-11-21 17:59
                          收起回复
                            夜总会,好像叫北京之夜还是北京一夜来的。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4-11-30 13: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