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sy吧 关注:21,598贴子:50,037
  • 6回复贴,共1

养生养德 天人合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郭子光,78岁,成都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
  郭子光说,养生之道,修德为先,这是中国养生学最具特色之点。孔子《中庸》
云:“大德必得其寿”,故“仁者寿”。《素问·上古天真论》亦云:“淳德全道..
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可见养生当从修德入手,养德养生无二术,是历代养生家遵
循的准则。修德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实际也是儒道二家“安身立命”的学问。
  养生中另一个重要的原则是顺应自然。郭子光说,人是自然万物的组成部分,故顺
应天地万物变化的规律以养生,便成为养生学的基本法则。顺应自然规律养生,具体包
括顺应四时、因地制宜等内容。大自然的变化莫过于阴阳离合引起的春夏秋冬,四时交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1-18 20:04回复
    修节止欲 大德增寿
      王玉川,87岁,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
      王玉川说,在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各种生理功能都需要神的调节。故神极易耗伤
    而受损。因而,养神就显得尤为重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指出:“神太用则
    劳,其藏在心,静以养之。”所谓“静以养之”,主要是指静神不思、养而不用,既便
    用神,也要防止用神太过而言。
      清静养神是以养神为目的,以清静为大法。只有清静,神气方可内守。清静养神原
    则的运用归纳起来,大要不外有三。
      一是以清静为本,神静而不用,即所谓“恬淡虚无”之态;
      二是少思少虑,用神而有度,不过分劳耗心神,使神不过用;
      三是常乐观,和喜怒,无邪念妄想,用神而不躁动。这些养生原则在传统养生法中
    均有所体现,如调摄精神诸法中的少私寡欲、情志调节;休逸养生中的养性恬情;气
    功、导引中的意守、调息、入静;四时养生中的顺四时而养五脏;起居养生中的慎起
    居、调睡眠等。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11-18 20:05
    回复
      张学文,75岁,陕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
        张学文认为,食物与药物一样,都有寒热温凉四气和辛甘酸苦咸五味。药物通过一
      定方法的炮制,可以改变其气味属性;食物经过烹调,也同样可以改变其性质和滋味。
      饮食与脾胃还有着必然的生理和病理联系。饮食调和,脾胃健旺,则元气充沛,生机蓬
      勃;饮食不调,脾胃损伤则元气衰颓,生机减退。不少药用食物都具有调和脾胃、充养
      脾胃的作用,如大枣补脾气,梨汁滋胃津等。由此可见,调节饮食,注意食疗,可以顾
      脾胃养元气,从而达到养生或治疗的目的。
        疾病初愈应以清淡之品调养。这是因为疾病初愈,正气未复,身体衰弱,特别是急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11-18 20:05
      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4-11-18 20:05
        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4-11-20 06:39
          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4-11-22 07:43
            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4-11-23 07: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