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吧 关注:77,637贴子:1,831,121

早白垩纪最为经典的组合,大型驰龙和鸟臀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镇楼图献给我最喜欢的古生物艺术家 By John Sibbick.


IP属地:西班牙1楼2024-11-19 13:15回复
    经典的开始,1969年描述恐爪龙一系列所特化的衍生特征似乎是捕食者在捕食过程中应对猎物挣扎的一种控制机制,巨大尺寸的第二脚趾和异常巨大的头骨也表明它们可能更加倾向于大型猎物,耶鲁遗址中至少有三到五个个地在很小的区域内被埋藏,在同一个采石场也发现了腱龙的化石残片,至少有恐爪龙的五到六倍大小,这都指出恐爪龙更有可能是群体捕猎,当时在采石场只有两种恐龙,恐爪龙和腱龙,事实上1969年所发现的材料不能确定捕食关系,但可以确定的是它们没有经过水流冲刷,死亡的地点就是其化石材料被埋藏的地点.


    IP属地:西班牙2楼2024-11-19 13:19
    收起回复
      在1962年到1967年,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克利夫兰组63个不同的地点进行化石采集,加个AMNH对36个地点、普林斯顿和俄克拉荷马大学的4个地点,一共103个地点,其中58个地点都发现了腱龙,而在58个地点中的14个正如Ostrom所说,是腱龙和恐爪龙共同埋藏,且只有6个没有腱龙的埋藏地点有恐爪龙的化石材料被发现,此外,最重要的是,除去和腱龙的共同埋藏,恐爪龙和其他恐龙共同埋藏的情况非常非常少见,包括克利夫兰第二多的蜥结龙.

      首先是MOR CL-103,腱龙MOR 682被发现于怀俄明卡本县一处鱼类养殖场以北2.1km的克利夫兰第七段底部,周围一同发现了11颗脱落的恐爪龙牙齿.
      在YPM 64-75,发现了耶鲁大学最知名的腱龙化石标本,包括连续的远端椎尾椎、孤立保存的几个近端远椎,同时也同样发现了恐爪龙非铰交的化石材料散件,可能是两个个体,分别为YPM 5201和YPM 5271,值得一值得是它们保存了近30个连续的尾椎,以及保存了明显的骨化肌腱覆盖物,恐爪龙的材料都是散件散在整个采石场,除了连续的尾椎材料外多数恐爪龙材料都是单独的椎体、附肢材料、颌骨、吻后材料被埋藏,这些单个材料都有独立编号(YPM 5207到YPM 5270),其中有一定关节连续的足部和手臂材料YPM 5205和YPM 5206被视为两个个体,有连续尾椎的YPM 5201、YPM 5202、YPM 5203也被视为三个不同的个体,都集中位于MOR 682的骨盆区域,靠近右股骨和肱骨,没有任何证据能说明这些材料遭到了移动,MOR 682完美的反弓状态也否定了水流影响.
      在这之前,从来没有发现兽脚类对特定物种存在猎食偏好,1972年搏斗中的恐龙快盗龙没有为我们提供摄食的证据,只能假定是捕食行为,恐爪龙和腱龙之间的捕食关系反应是在化石材料的采集非常高频次的出现而确定的,在MOR、YPM、AMNH的采集点都有发现,这些重复的捕食者-被捕食者关联场景几乎不可能是偶然性的,捕食或食腐,或两者都有是唯一符合逻辑的解释.
      在Ostrom1963中,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情况,一只不超过2米的腱龙化石的中部消失不见了,而其他的部分保存完好且颈椎和四肢都为铰接,就像是捕食者在腱龙背上咬了一口一样,果然,几个月后,在这个腱龙标本上发现了恐爪龙牙齿.


      IP属地:西班牙3楼2024-11-19 13:23
      回复
        Ostrom1963的讲述:“这个关节铰接的化石标本表达了一个奇特的特征,胸部区域的材料完全缺失,骨盆卡在肩膀和尾巴上,颈部和四肢又几乎是完全保存的,这可能是食肉恐龙的一顿大餐吗?”
        在MOR的地点中,牙齿集中在骨盆和生前为代表的中部区域上,这说明这些捕食成功的恐爪龙会集中在这一区域进食——如何捕食成功,这个区域代表着腹部.当时11个牙齿可能代表3到4只恐爪龙在共同进食,对MOR恐爪龙牙齿切片的CT分析以及采石场材料的扫描,确定牙齿的替换频率为300-330天(自然脱落的牙齿),恐爪龙的牙齿数量非常多,它们必须要非常快的更换牙齿,因为一段饭就可能让它们损失两到三颗牙齿,在20次进食后旧牙完全消失脱落.根据牙齿的埋藏学数据,表明一个恐爪龙群可能有6只成8只恐爪龙构成.


        IP属地:西班牙4楼2024-11-19 13:35
        回复
          YPM62-14和64-75以及MOR CL-103是实际的捕猎地点,AMNH31-7和YPM64-41可能是食腐的地点(只有恐爪龙牙齿)


          IP属地:西班牙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11-19 13:40
          回复
            1963年九月的YPM 64-75,可以看到恐爪龙和腱龙的埋藏情况


            IP属地:西班牙6楼2024-11-19 13:43
            回复
              行为也是一个遗传成分,也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一个动物的行为会和它所属类群的祖先所联系,而我们都知道恐爪龙在现代的演化亲缘关系,这些是可比较的,因为一些非常广泛存在的行为可能代表有一个更古老的起源,而不是每个物种都独立演化出相同的行为。更多是一些特例、不寻常的行为特征才是比较近才演化出来的,于是我们就可以把恐爪龙与鳄鱼、鸟类、以蜥蜴为代表的有鳞目和肉食性哺乳动物进行比较


              IP属地:西班牙7楼2024-11-19 13:54
              回复
                真正的合作群体狩猎,比如现代狼和非洲猎狗,可以被描述为一个群体社会性的狩猎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同一物种的多个个体习惯性地一起捕获和制服那些它们作为单个个体捕食者无法单独杀死的猎物,根据统计,社会性的狼可以通过这种活动拥有更广泛的选择猎物物种范围,并且能够捕食通常只有更大的独居性捕食者才能捕食的大型动物。
                现存对这些合作狩猎的哺乳动物研究表明,捕获大型猎物的能力本质上是社会性的活动,他们合作狩猎的社会群体基础可能是在于同等功能的互相合作防御领土以及共同照顾后代,也就是说,合作狩猎是群居社会性的结果而不是构成其的原因,这可能是哺乳动物幼年依赖产奶的雌性,进而产生了更多与后代的互动,为很多哺乳动物复杂的社会性行为提供了基础,就算如此,也只有一些灵长类和非洲猎犬达到了狼的社会性水平。


                IP属地:西班牙8楼2024-11-19 14:08
                收起回复
                  同时这些复杂的哺乳动物社会性发展也与这些哺乳动物的智力发育有关,因为它们的大脑相对较大,也更复杂,促进更好的学习能力以及群体社会性所必要的策略和执行所需要高度协调的合作,这些都说明高级哺乳动物代表的真群体社会性的出现不会早于上新世。(应该没有人觉得恐爪龙产奶、智力水平和狼甚至和灵长类差不多吧?被鸟爆掉的东西...)


                  IP属地:西班牙9楼2024-11-19 14:14
                  回复
                    鳄鱼的合作捕食行为与哺乳动物有明显不同,在角马等大型哺乳动物迁徙时,鳄鱼会聚集在迁徙经过的水域,共同利用这些集中的食物资源,现存的尼罗鳄和凯门鳄也被证实会与同物种鳄鱼进行合作捕食,它们会集中在河流的狭窄处或者河流流入或流出湖泊的通道处,两种鳄鱼都通过并排在这些狭窄的水域中以最大能力阻止迁徙群的通过,增加群落内个体的捕食机会,迁徙的动物在经过时,会有一条单独的鳄鱼进行对其进行攻击和制服,一旦成功就会吸引到附近的其他鳄鱼个体前去捕杀,从而发生共利的捕食行为,对一只鳄鱼来说,很难去抵触其他个体的捕食行为,如果合作,反而更容易去肢解吃掉猎物,这种特殊的进食行为发生在摄食群成员之间明显缺乏攻击性的时候.


                    IP属地:西班牙10楼2024-11-19 14:28
                    回复
                      鸟类的合作狩猎比鳄鱼更加复杂,有些掠食性鸟类确实会和同种物种合作捕食比自己更大或更小的猎物,在一些情况中,鸟类合作捕食的对象不会比自己独自捕食的对象大太多,在很大程度上,合作狩猎只是增加了它们捕猎的成功率,但在一些少数个体无法独自捕食的情况下,同物种鸟类也会合作,但具有偶然性和暂时性,比如苍鹭和白鹭,有时它们的同物种个体一起狩猎时,对象往往是有群居性的鱼类,当猎物躲避一只鱼的捕食时,也会进入另一只鸟的捕食范围,单一个体可以在这个合作中受益,同样,当猎物的逃跑方向受到一些狩猎群体成员的限制时,也会让群体另一些个体有更多的机会捕获猎物,鹰在大多数情况中是独居的,它们对同种个体有非常强的攻击性,很少有复杂的社会行为,只会在食物资源丰富时暂时聚集,但是在捕猎时没有表明任何合作,甚至会试图偷窃其他个体的猎物,发生互相骚扰和争斗,只有几种白天行动的鹰会有些群体合作,但狩猎对象往往小到可以被一个个体杀死.


                      IP属地:西班牙11楼2024-11-19 14:45
                      回复
                        人们普遍认为非鸟兽脚类合作制服的猎物会比自身要大上很多,许多大型草食性恐龙演化出皮内成骨和骨刺,在化石周围非常频繁的发现与颌部脱离的非鸟兽脚类牙齿,被剑龙尾刺惯穿的异龙尾椎、埃德蒙顿龙上的霸王龙咬合痕迹都表明了非鸟兽脚类对大型草食性恐龙非常积极的捕食态度,结合上文所讲的恐爪龙与腱龙共同埋藏,毫无疑问,恐爪龙和大多数非鸟兽脚类一样,对捕食比自己更大的猎物非常积极‘’大多数解剖出的捕食特化衍征也支持积极捕食。
                        因此假设恐爪龙常用配合捕猎比自身大得多的腱龙,基于科莫多巨蜥的行为来推断。
                        认为恐爪龙成群结队合作捕猎的前提是假设这些中等大小捕食者(最大不超过100kg)不能独自杀死像亚成年腱龙那样巨大的猎物;腱龙的材料从1.5米到7米,240kg或1吨,大部分材料个体小于1吨,福斯特1984认为发现与恐爪龙共同埋藏的腱龙大小还在生长范围内,可能表达了恐爪龙对猎物大小的偏好,考虑到单个巨蜥可以捕猎10倍于自身的猎物,恐爪龙比巨蜥更敏捷,假设可以杀死比自己10倍大的腱龙,即700-1000kg的腱龙在单个恐爪龙的捕食范围内
                        巨蜥会攻击大型猎物的腿、颈和腹部,弯曲的牙会对猎物造成巨大的咬伤,可以切断腿部的肌腱,对腹部的攻击会非常容易导致大出血让猎物产生休克,根据Auffenberg1981的描述,这种休克对捕猎是否成功影响非常大,对恐爪龙的研究表明,它们的第二指列有部分在发生骨折后愈合了,这些骨折都是由扭转应力和碰撞产生的,我们可以设想恐爪龙用镰刀状的爪子向前跳跃到猎物上攻击,同时也考虑到它高度特化、覆盖上骨化肌腱的尾巴,Ostrom指出,鸵鸟与火鸟都可以把腿向正前踢来攻退大型捕食者,它们甚至没有没有镰刀化的趾爪,也没有在高速运动中保持平衡的尾巴,更没有可用的前肢,这似乎可以证明上面设想的可行性。
                        同时巨蜥会平均四个、最多14个个体聚集在一在,通过频繁的互相攻击来确定在群类中的等级,它们的捕食也不是合作式的,它们会迅速的把猎物吃完,防止有其他个体来抢夺;同时当较小或青幼年个体与成体一同进食时,巨蜥成体会杀死这些小个体或青幼年个体,如果恐爪龙确定是巨蜥的社会模式,那么最年轻和最小的个体不会试图和大的成年个体一同进食,因为成年个体对它们来说风险太大了。


                        IP属地:西班牙12楼2024-11-19 15:32
                        回复
                          先缓缓,讲点其他有意思的


                          IP属地:西班牙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11-19 15:39
                          回复
                            在对同位素和埋藏学的分析,幼年个体的恐爪龙不是像以前那样“树栖”的,而是在陆地上和群体生活在一起,可能有现代鸟类喂养雏鸟的行为,这样的话与科莫多巨蜥的类比就不是那么可信了,而且恐爪龙表现了各个发育程度不同的个体有相应的饮食划分,但是都与成年个体缺乏分离可能说明这些大驰龙的狩猎与很多猛禽是一样的


                            IP属地:西班牙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11-19 15:46
                            回复
                              也就是说,早成熟的恐爪龙会根据自己的觅食和父母或多或少提供的少量食物来与父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IP属地:西班牙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11-19 15: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