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
近些日子听说有很多人因不同的原因而被迫选择紫砂,有的是跨性别者因为受不住流言蜚语,顶不住家庭压力;有的是农民工因为辛辛苦苦一整年拿不到工钱,窘迫与绝望交织;在笔者曾经的学校里,有的是学生因为顶不住成绩、家长或老师的压力。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的我无时无刻不体会着钻心的疼痛,对跟我一样曾身为学生,或现在作为工人而身受压迫的群体,身为无产者的人们结束自己的生命而心痛。有些人讲,那是他们的“自由意志”、“自我选择”,要以“死者为大”不要评论,只能“尊重”。这里面包涵了三个错误,自由意志存不存在?自我选择是不是真的自己选的?“死者为大”的观念对不对?笔者认为这三个答案都是否定的。这些都要从紫砂的根本原因讲起,再一一驳斥这些和稀泥的,掩盖事物本质的,为反动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辩解的说法。
正文:
01、发生的根本原因以及解决办法:
紫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是阶级的压迫。马克思认为,事物是先于人的意识存在的,然后才依托这些事物产生意识。产生的意识的作用是为了解决事物的矛盾。解决矛盾的途径一旦被堵死,人就会抑郁,因为他的意识、他的主观无法对现实造成任何改变,他的意识没有用处,这就否定了人的意识,进而否定了人的存在,找不到出路只能抑郁,最后自我毁灭。这是紫砂的根本原因在哲学上的解释。
在这里面提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阻碍意识发挥作用而解决矛盾的点。笔者认为正是这一点在于阶级压迫,在于资本主义的异化。比如一个身患绝症但不富裕的人,他遇到了想治病但没钱治病的这个矛盾,人的意识就会发挥作用:怎么能让自己有钱治病呢?但高额的医疗费用通常是一个身患绝症的人不能有办法凑齐的,于是他解决矛盾的路径就受到了阻碍——没钱,也不能挣到足够多的钱。于是他的意识就失去了作用——即不能解决矛盾,于是他的意识就被否定,进而否定了他这个人,所以他就会抑郁,这种否定越强烈越得不到解决就越抑郁,最终自我毁灭。那么身患绝症凑不够钱看病的根本原因在哪呢?不在于别的,正是由于现实,现实的资本占有了太多的资源而让普通人无资源可占有。可见,这个身患绝症但没钱看病的矛盾的唯一解决方式就在于解决阶级压迫,让自己能够看病而不受钱或者什么其他的制约。当他站起来反对不公的那一刻,他的抑郁就会逐渐好转,也就不会紫砂,因为他的意识得到了舒展,得到了解决矛盾的门路并正在着手解决,于是便不再抑郁,不会紫砂。被学业压得喘不过气的学生,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农民工,被道德压得喘不过气的跨性别者,无一不是如此,无一不得通过这种方式来彻底解决自己的抑郁,解决紫砂问题。
02、驳斥“自我选择”“自由意志”“死者为大”
1、自我选择
这个是最好驳斥的,通过上面身患绝症的人的例子来看,他有除了紫砂和反抗阶级压迫之外的任何选择吗?恐怕是没有的,不反抗就只能在抑郁中死去。有人说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挣钱啊。那么一个身患绝症的无产者能在社会上凭一己之力挣够自己的治疗费吗?显然是不能的。又说,可以向亲朋好友借钱啊。在这种社会关系里,人来人往莫不是为了钱,他们会甘心借钱给一个很可能还不上钱的绝症患者吗?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这种社会关系最大的就是经济关系,是你利我利的关系,亲情爱情友情都脱不开这个本质,只要还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只要人还以钱为目的,这个绝症患者就很难借到钱。就算能借到钱,也会受尽各种社会文化的压迫:“你欠钱啦赶紧还”“你是个负债的人,欠钱又欠人情”,甚至最终导致深陷抑郁,如果得不到释放就只能自我毁灭。综上,紫砂并不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因为看不到抗争这条路,紫砂往往就成了他们唯一的路。
2、自由意志
自由意志是不存在的。人一生下来就会受到各种社会文化的影响,人在进入社会的那一刻,他的社会性就远远大于他的生物性了,人的任何思想都是在社会文化影响下的产物,所谓的自由意志是在这种喘不过气的,资本主义社会文化压迫下的可怜的自我安慰,他并不真实存在。所以他是在自己的自由意志驱使下自杀的,这种论调也就不攻自破了。
3、死者为大
死者为大这种论调是怎么回事呢?笔者认为这只是禁止人们对死者死亡的根本原因的思考罢了。以死者为大,不要多言一句话带过,仿佛死者死去的根本原因就不重要了,就不需要解决了。不是的!这只是一种社会文化,一种禁止人们反思的说辞,害怕人们发现他死亡的根本原因在于现实的压迫,害怕人们发现他死亡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所以社会文化会站出来大喊:不!你不能思考!你要尊重死者!呵呵,多么可笑又孱弱的伪装。相反的,我们就是要思考他们紫砂的根本原因,并且还要去解决这个根本原因,否则又会重蹈覆辙,还是会被这种社会文化压迫致死,我们第一个要打倒的,就是“死者为大”这种不堪一击的伪装。
综上,紫砂的根本原因在现实的压迫,想救千千万万紫砂抑郁的人于水火之中,就只能寄托于打碎旧世界建立新世界。
参考:
[1](德)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反杜林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2
[2]武汉大学哲学系 鞍山市革命委员会毛思想学习班:《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试用讲义) 1974.7
[3]马克思:《哲学的贫困》,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
[4]艾思奇:《大众哲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79.3
[5]杨国荣:《简明中国哲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7
[6]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
[7]陈冬宝 田方:《和少年朋友谈谈阶级斗争》,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
[8]艾思奇:《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4
[9]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心理学 #哲学 #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