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的区分:琉球种的演化主要体现在其高度的陆化程度上;
1、鳃腔的膨胀,琉球种中背甲超过50mm的个体鳃腔会膨胀到胸甲容积的约二分之一大小,达到部分地蟹/仿地蟹水平,同时伴有鳃的钙化。
2、背甲厚度的对比,停食状态下,甲宽约40mm的琉球种,从对称中线测量,厚度平均为20-21mm,印尼平均在19-20,为鳃腔的特化铺垫,琉球种群的体内支撑骨会更高,胰腺和胸腹神经节的占比也更大。
3、足部的演化,饲养过程中经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琉球种群普遍拥有更浓密的几丁质刺毛,这些毛发可以帮助格雷在充满泥土和障碍物的林间更灵活的移动,同时避免外骨骼不必要的摩擦受损,当然了,主要的用途还是传导震动,这点上其它种群乃至其它蟹种也是如此。
4背甲的质地,琉球种群拥有更质密而光滑的外骨骼结构,以至于有时候看起来像是涂了一层油一样,发亮和反光,这赋予了它们更好的储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在草丛间穿行的摩擦力,这点甚至可以从标本烘干所需要的时间上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