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吧 关注:12,861贴子:106,686
  • 6回复贴,共1

《山海经里的三星堆文明》正式出版,论述山海经与三星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山海经》与三星堆文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山海经》中的描述与三星堆出土的文物相互印证。例如,《山海经》中讲到一个叫“祙”的部落,其特点是“纵目”。而三星堆就出土了纵目人的面具,这一发现与《山海经》中的记载不谋而合1。此外,《山海经》还提到汤谷上的扶桑,是10个太阳补充能量的地方,这些太阳“皆载于乌”。巧合的是,三星堆出土的2号神树一共有10根枝条,虽然最上面的一根断裂了,但现在还剩下九根枝条,每一根枝条的末端有一只鸟,这与《山海经》中的描述高度吻合1。
《山海经》为揭示三星堆文明奥秘提供了全新路径。广汉谢文、谢羽笛所著的《山海经里的三星堆文明》一书,从《山海经》的视角切入三星堆研究,深度探寻了其与华夏文明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书中描绘的都广野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独特祭祀文化相互印证,展现出古蜀文明对天地神灵的敬畏及对宇宙奥秘的不懈探索2。
《山海经》中的祭祀台与三星堆的祭祀文化也有关联。例如,《山海经》里讲到的轩辕台是祭祀黄帝的地方,而三星堆也出土了规模宏大的祭祀台,这反映了两者在祭祀文化上的共通性3。这种祭祀文化的传承,进一步证明了《山海经》与三星堆文明之间的深厚联系。
《山海经》里的三星堆文明不仅是一个学术研究的热点,更是连接古代文明与现代认知的桥梁。通过深入研究《山海经》与三星堆文明的联系,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古代华夏文明的辉煌与神秘。


IP属地:四川1楼2024-12-18 17:30回复
    《山海经里的三星堆文明》这本书深入探讨了三星堆文明与《山海经》之间的紧密联系。
    三星堆与《山海经》的关联:
    青铜神树:书中提到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与《山海经》中描述的扶桑树高度吻合,象征着太阳崇拜。
    若木树形象:青铜2号神树的设计则与《山海经》中的若木树相对应,反映了太阳西下时太阳鸟栖息的场景。
    文化象征与解释:
    多元文化内涵:青铜神树不仅被解释为扶桑树或建木,还可能是地母崇拜的表现,反映了古蜀文明的多元文化内涵。
    书籍价值:
    填补研究空白:该书通过《山海经》与三星堆文明的结合研究,填补了古代文明研究领域的诸多空白,为学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向。


    IP属地:四川2楼2024-12-18 18:02
    回复
      《山海经》里讲到的轩辕台(或轩辕丘)就是“轩辕黄帝墓”,也就是《五帝本纪》记载的“桥山”,今成都“大墓山”。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轩辕之台,射者不敢西向射,畏轩辕之台。”
      《山海经-海外西经》:“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
      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盯绕。”
      邛崃古称穷崃,指穷山至崃山之间的地区。穷山即今邛崃山。所以成都平原的宝墩古城即轩辕国。轩辕国的正北,郫都区的正西(畏西射之地),即轩辕黄帝墓,也就是今天的“鱼凫王墓”。
      按《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修缮过黄帝墓,所以现在看到的“鱼凫墓”不是《山海经》记载的“其丘方”,而是上图中的“圆形”封土。封土测年也应该是距今3000年的周穆王时期。
      青藏高原又称为“玉山”,都江堰仍有“玉垒山”。所以成都附近的帝王称为“玉皇大帝”,宝墩三星堆文化即玉皇大帝所居的“天宫”。《穆天子传》中分别称为“黄帝宫”和“昆仑宫”。


      IP属地:四川3楼2024-12-18 19:56
      收起回复
        强行捆绑啊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4-12-19 08:34
        收起回复
          阅。


          IP属地:山东5楼2024-12-27 13: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