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吧 关注:51,051贴子:353,469
  • 19回复贴,共1

至简至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儒家学问只是一个,心学,理学实际也是一个意思。
理学所谓格物穷理,是由于大学古本中格物之解的原文遗失,也或许是被人隐匿。朱子用程子的话来做解。程子之意,原本应该是,心之知,本无方体,不可琢磨,必须在物上可见,所以说在物为理。阳明子亦言,心无体,以万事万物之感性是非为体。
程子之言,人心即人欲,道心即天理,看似两个,实际一个。朱子之言,心虽主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乎一人之心。看似两个,实际也是心即理,心外无物之意,于阳明之心无二。
若有差别,是与中年朱子用功处有毫厘之差,朱子在事事物物上求理,只是少个头脑。若有个头脑,便是事事物物上知得存此天理,心学理学更是一脉相承。
今天更不必再言,朱子阳明子的异同处。儒学只有一个功夫,便是存天理去人欲。心学是存天理,去人欲。理学也是存天理,去人欲。
存天理的真切体悟应该是心中有凝聚感,只此一个功夫。举例,存一年便是善,存三年便是信。存五年便是美,存十年便是大,存三十年便是圣,存一百年便是神。至简至易,别无它功。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12-24 09:45回复
    “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是原句。文字之差足以篡改原意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12-24 12:37
    收起回复
      朱熹格物致知,与阳明所说分明是两事。不去分谁对谁错,倒也没关系。阳明尊崇旧本大学,已经是另开新辟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12-24 12:44
      收起回复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人心道心之说,莫不是参考此处。我看了朱熹所说,大致来讲人心道心并存,要调停适中“二者杂于方寸之间,而不知所以治之,则危者愈危,微者愈微,而天理之公卒无以胜夫人欲之私矣。”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12-24 12:54
        收起回复
          加精鼓励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4-12-24 14:18
          收起回复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儒家说到底是为帝王家服务,广而宣之的必然是此,又有隐而传之,需读者自行体会。想要完全见到本性,不能有强加制的道德仁义,也不能有无制约的恶,偏于哪方都不行,忠义道德历来为帝王家强调,强加人身上又失本也。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12-24 17:4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