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下午下班后,他迫不及待地来到快递驿站取件。打开快递箱,里面是一个带着塑封的苹果手机盒,看上去很精致,一眼望去,很像是正品。撕掉塑封,孙希旺看到手机盒的外包装上有序列号。拿出手机,长按电源键,手机开机屏幕显示也很正常。一番检查完毕,孙希旺很痛快地将1980元钱转到了快递驿站的付款账号上,喜滋滋地拿着手机回家了。当天晚上,他将手机卡安装到手机上。但使用新手机时,孙希旺发现了问题:手机卡顿现象严重,且手机自带的软件也和苹果手机不一样。意识到被骗的孙希旺赶忙联系“李手机”,却发现自己被他拉黑了。他又找到快递包装箱,想查看联系电话,发现竟是一个空号。寄件地址填写的是上海浦东区康桥工业区,寄件人写的是李先生。而他只有“李手机”的微信,被拉黑后,他根本无法联系对方。第二天,孙希旺再次找到快递驿站,快递驿站的工作人员告诉孙希旺:“货到付款的邮件,快递公司只是帮忙代收的。只要收件人验收完毕取走货物,快递员就会完成签收,货款实时就会打给寄件方,追回来是不可能的了。”孙希旺又到业主微信群里询问有没有人认识“李手机”,但依然没有线索。孙希旺上网查询相关信息发现,有很多人被骗的套路和他一样。因为山寨机做得很逼真,外行人验货时很难发现是假的,只有使用后才能发现,所以上当者越来越多。警惕“货到付款”骗局骗子之所以能让许多原本警惕性较高的市民上当,是因为不少人选择货到付款的交易方式,以为这样就能规避被骗的风险。可实际上,货到付款就真的有保障吗?市民提建刚也曾遇到过这样的骗局,幸运的是被家人及时阻止,拒收了快递,没有造成损失。去年年底,提建刚接到自称是“大众汽车总部”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为回报新用户,会赠送他价值千元的一部行车记录仪和300元中石化的加油卡,但需支付298元的费用。因为提建刚家刚买了新车,对方能准确地说出他的购车信息,所以他也就信了八九分,但心中还是有些担心,怕付了款却收不到赠品。对方在电话上说,赠品是货到付款的,并不需要提建刚预付。就这样,提建刚爽快地将收货地点告诉了对方。4天后,提建刚收到了快递。在验收货品时,他看到里面的行车记录仪做工粗糙,加油卡上有很多划痕,心里就犯起了嘀咕。正在这时,提建刚的女儿走了过来,听说此事后,果断地拒收了快递。后来,经过电话询问4S店得知,这就是一场骗局。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了另外一种“货到付款”的骗局。与孙希旺和提建刚不同的是,这些收件人并未在网上购物,却突然有快递包裹到了,需要货到付款。他们以为是家人买的,就付款了,可拆开一看,才发现并不是家人下单购买的东西,且包裹内的东西并不值所付的货款。日前,家住市区广厦小区的安美洁就收到了一个到付快递包裹,虽然自己没有网购,但以为是家人所买,便支付了138元的费用。等她拆开快递包裹后发现里面装了一条围巾,询问家人后确认并没人购买这一物品。安美洁仔细查看后发现围巾质地粗糙,并不值钱,随即拨打了快递盒上的寄件人号码,发现是个空号,在网上搜索了寄件人“万华科技”,也是查无此公司。因为被骗的钱不多,安美洁也没再追究。当她和朋友吐槽这件事的时候才发现,朋友也曾被类似的骗局骗过。朋友收到的是需要支付29.9元货款的快递,打开包装箱,里面竟然是一包卫生纸。安美洁说:“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一些人的生活常态,有的人一天要收好几件物品,对于他们来讲,有一件货到付款快递来到,并不是什么令人生疑的事。再加上货到付款的钱数并不多,于是便欣然签收,当发现被骗后已经晚了。”一名从事快递行业多年的业内人士提醒,收件人在遇到货到付款的情况时,只有两种做法:签收和拒收退回。拒收退回的情况比较简单,如果收件人在未签收的情况下,发现快递包裹不是自己的或验货后不满意的,可以直接拒签退货。但收件人签收了再想退货就很麻烦了,这时必须联系到商家获取收货地址,再委托快递公司寄件给商家,如果不清楚商家信息,基本无法退货。快递公司工作人员提醒市民,收到货到付款的快递包裹时,要先确定自己是否购买了该物品,或查看物流信息,看所购商品快递是否已到达本地,切勿轻易签收到付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