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膏无疑是毒菇界的龙头老大,吃亏上当甚至以生命为代价的案例数可胜数。关于鹅膏的毒性问题有很多误传,如果秉持“逢鹅膏就不吃”的原则,当然是最安全的。相对不安全的就是自以为懂而实际上是一知半解,又特别勇敢的那一类蘑菇爱好者,可能会因此付出较大的代价。
我的质疑:以短菌褶近柄端渐窄与平截作为唯一依据判断鹅膏是否剧毒靠谱吗?
“剧毒鹅膏短菌褶近柄端渐窄,非剧毒鹅膏短菌褶近柄端平截”,很多人认为这是鹅膏研究专家杨祝良教授曾经说过的话,但其实这只是断章取义,杨教授从来没有只拿这个孤立的特征来说事,他说的是短菌褶形态、菌柄是否中空、基部是否膨大等几种特征综合来判断鹅膏是否剧毒,而且前面加有“通常”二字。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他指的是区分“剧毒与非剧毒”,而不是区分“有毒与无毒”,也就是说,有些毒性很强但未达到剧毒等级的,仍有可能具有平截的短菌褶。比如,可食的隐花青鹅膏通常短菌褶是渐窄,而有毒的假褐云斑鹅膏短菌褶有时会平截。
实际上以此为依据有二个问题:1.虽然一定程度上可判断是剧毒与非剧毒,但不能判断有毒与无毒,而且不能作为确认的唯一依据,会造成误食有毒的;2.无毒的也有渐窄的,这样又会造成把无毒的认作是有剧毒的。也就是说正反二方面都不能作为唯一依据,很不靠谱。为什么这个说法并未被广泛采信是有原因的。
对鹅膏有一定认知的爱好者显然还有更好的判断方法,比如以分组来判断,橙盖组相对安全、可食的较多,鞘托组次之、有一些有毒,鳞鹅膏组、碎托组有毒的较多,檐托组基本上都是剧毒要命的。篇幅有限,关于各个组的特征,下次再找机会说。
我的质疑:以短菌褶近柄端渐窄与平截作为唯一依据判断鹅膏是否剧毒靠谱吗?
“剧毒鹅膏短菌褶近柄端渐窄,非剧毒鹅膏短菌褶近柄端平截”,很多人认为这是鹅膏研究专家杨祝良教授曾经说过的话,但其实这只是断章取义,杨教授从来没有只拿这个孤立的特征来说事,他说的是短菌褶形态、菌柄是否中空、基部是否膨大等几种特征综合来判断鹅膏是否剧毒,而且前面加有“通常”二字。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他指的是区分“剧毒与非剧毒”,而不是区分“有毒与无毒”,也就是说,有些毒性很强但未达到剧毒等级的,仍有可能具有平截的短菌褶。比如,可食的隐花青鹅膏通常短菌褶是渐窄,而有毒的假褐云斑鹅膏短菌褶有时会平截。
实际上以此为依据有二个问题:1.虽然一定程度上可判断是剧毒与非剧毒,但不能判断有毒与无毒,而且不能作为确认的唯一依据,会造成误食有毒的;2.无毒的也有渐窄的,这样又会造成把无毒的认作是有剧毒的。也就是说正反二方面都不能作为唯一依据,很不靠谱。为什么这个说法并未被广泛采信是有原因的。
对鹅膏有一定认知的爱好者显然还有更好的判断方法,比如以分组来判断,橙盖组相对安全、可食的较多,鞘托组次之、有一些有毒,鳞鹅膏组、碎托组有毒的较多,檐托组基本上都是剧毒要命的。篇幅有限,关于各个组的特征,下次再找机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