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阳岔镇因河得名。境内有一条河,上游有两条支岔形似羊角,因此得名大羊岔河。因"羊"与"阳"同音,后更名为大阳岔。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下辖镇,地处江源区中部,东与湾沟镇接壤,南与石人镇、临江市花山镇相连,西与孙家堡子街道、正岔街道毗邻,北与靖宇县三道湖镇交界, 行政区域面积181平方千米。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形成村落,属临江县德生保;1994年,大阳岔乡改镇。 截至2018年末,大阳岔镇户籍人口有4871人。 截至2020年6月,大阳岔镇下辖1个社区、7个行政村。
2011年,大阳岔镇财政总收入1.48亿元,比上年增长21%。 2018年,大阳岔镇有工业企业1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个。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形成村落,属临江县德生保。
民国元年(1912年),属临江县第四区。
民国十三年(1924年),划归第五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属第十区。
1956年,属卢家堡子乡。
1961年,设大阳岔公社。
1983年,大阳岔公社改乡。
1994年,大阳岔乡改镇。
2011年末,大阳岔镇下辖1个社区、7个行政村:大阳岔、大阳岔、棒槌砬子、前葫芦、后葫芦、路庄子、小东岔、小洋桥;下设2个居民小组,2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大阳岔镇下辖1个社区、7个行政村:大阳岔社区、大阳岔村、前葫芦村、路庄子村、小东岔村、小洋桥村、后葫芦村、棒槌砬子村, 镇人民政府驻大阳岔社区。
大阳岔镇地处江源区中部,东与湾沟镇接壤,南与石人镇、临江市花山镇相连,西与孙家堡子街道、正岔街道毗邻,北与靖宇县三道湖镇交界, 行政区域面积18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阳岔镇地处龙岗山与老岭中山低山区,长白山主峰西麓,老岭山脉北麓,地势东高西低。大阳岔镇属于高寒山区,海拔高度在1000米左右,属于侵蚀剥蚀山地河谷结构,土壤以黑黄土为主。地理特征是"九山一田"。境内最高点龙岗位于大阳岔镇与靖宇县三道湖镇交界处,海拔1141米;最低点位于大阳岔镇浑江出境口,海拔607米。
气候
大阳岔镇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时间短,温度变化剧烈、昼夜温差大,温热多雨;秋季凉爽。由于受到寒潮的影响,初霜来得早。多年平均气温4℃。年平均降水量810毫米。
水文
大阳岔镇境内河道属鸭绿江流域。主要河道为浑江源头区主要支流大阳岔河,河流总长度25千米,河网密度0.2千米/平方千米。从东至西流经境内小东岔、大阳岔、棒槌砬子等,主要河流还有路庄子河、前葫芦河、小东岔河、小洋桥河、后葫芦河等。
自然灾害
大阳岔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冰雹、大风、低温霜冻等。特大自然灾害均为洪灾,年平均发生0.2次,主要发生在7-8月,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10年7月31日,水毁房屋8户危房37户,直接经济损失720万元。
自然资源
大阳岔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主要有松花石、石膏、水、金、铁、石灰石等。其中石膏储量超过7000万吨。山泉水涌自寒武、奥陶地质层,富含多种微量元素,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天然树种主要有落叶松、水曲柳、柳、柞、桦等。野果类主要有松树籽、山核桃、山芝麻、山梨等。野生中草药主要有山参、细辛、黄芪、党参、地龙骨、天麻、贝母、龙胆草等。山野菜主要有刺嫩芽、大叶芹、蕨菜等。野生食用菌类主要有榛蘑、木耳、香菇、元蘑、榆黄蘑、松树蘑、元蘑等。野生动物主要有野猪、獾子、斑鸠、貉子、山兔、野鸡、林蛙、蛇等。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形成村落,属临江县德生保;1994年,大阳岔乡改镇。 截至2018年末,大阳岔镇户籍人口有4871人。 截至2020年6月,大阳岔镇下辖1个社区、7个行政村。
2011年,大阳岔镇财政总收入1.48亿元,比上年增长21%。 2018年,大阳岔镇有工业企业1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个。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形成村落,属临江县德生保。
民国元年(1912年),属临江县第四区。
民国十三年(1924年),划归第五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属第十区。
1956年,属卢家堡子乡。
1961年,设大阳岔公社。
1983年,大阳岔公社改乡。
1994年,大阳岔乡改镇。
2011年末,大阳岔镇下辖1个社区、7个行政村:大阳岔、大阳岔、棒槌砬子、前葫芦、后葫芦、路庄子、小东岔、小洋桥;下设2个居民小组,2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大阳岔镇下辖1个社区、7个行政村:大阳岔社区、大阳岔村、前葫芦村、路庄子村、小东岔村、小洋桥村、后葫芦村、棒槌砬子村, 镇人民政府驻大阳岔社区。
大阳岔镇地处江源区中部,东与湾沟镇接壤,南与石人镇、临江市花山镇相连,西与孙家堡子街道、正岔街道毗邻,北与靖宇县三道湖镇交界, 行政区域面积18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阳岔镇地处龙岗山与老岭中山低山区,长白山主峰西麓,老岭山脉北麓,地势东高西低。大阳岔镇属于高寒山区,海拔高度在1000米左右,属于侵蚀剥蚀山地河谷结构,土壤以黑黄土为主。地理特征是"九山一田"。境内最高点龙岗位于大阳岔镇与靖宇县三道湖镇交界处,海拔1141米;最低点位于大阳岔镇浑江出境口,海拔607米。
气候
大阳岔镇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时间短,温度变化剧烈、昼夜温差大,温热多雨;秋季凉爽。由于受到寒潮的影响,初霜来得早。多年平均气温4℃。年平均降水量810毫米。
水文
大阳岔镇境内河道属鸭绿江流域。主要河道为浑江源头区主要支流大阳岔河,河流总长度25千米,河网密度0.2千米/平方千米。从东至西流经境内小东岔、大阳岔、棒槌砬子等,主要河流还有路庄子河、前葫芦河、小东岔河、小洋桥河、后葫芦河等。
自然灾害
大阳岔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冰雹、大风、低温霜冻等。特大自然灾害均为洪灾,年平均发生0.2次,主要发生在7-8月,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10年7月31日,水毁房屋8户危房37户,直接经济损失720万元。
自然资源
大阳岔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主要有松花石、石膏、水、金、铁、石灰石等。其中石膏储量超过7000万吨。山泉水涌自寒武、奥陶地质层,富含多种微量元素,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天然树种主要有落叶松、水曲柳、柳、柞、桦等。野果类主要有松树籽、山核桃、山芝麻、山梨等。野生中草药主要有山参、细辛、黄芪、党参、地龙骨、天麻、贝母、龙胆草等。山野菜主要有刺嫩芽、大叶芹、蕨菜等。野生食用菌类主要有榛蘑、木耳、香菇、元蘑、榆黄蘑、松树蘑、元蘑等。野生动物主要有野猪、獾子、斑鸠、貉子、山兔、野鸡、林蛙、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