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的维新芭蕾舞简直令人作呕,为了所谓的“政治正确”,大肆启用黑人演员,排斥俄罗斯的元素,结果只能是进一步拉低维新的下限。。。。。。
让我们把视线拉回20年前,那个“神仙打架”的时期,也是众多吧友心目中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黄金”、“白银”时期,看看那时候的芭蕾舞是怎么演的。
首先是2003年,具体什么原因记不得了,好像是什么圣彼得堡与格拉茨是姐妹城市,然后基洛夫芭蕾舞团当年要去奥地利演出,然后VPO就邀请了俄罗斯人鲍里斯-艾夫曼主导了那一年的维新芭蕾,导演了《希腊人波尔卡》和《加冕圆舞曲》这两首曲目。先说说《希腊人波尔卡》,简简单单的一首两分钟的快速波尔卡,选景是在一个古老宫殿的遗址,两男三女这种“不平衡”的搭配,巧妙的也让这段芭蕾成了三个男人之间“争风吃醋”的剧情。然后是《加冕圆舞曲》,恢弘大气的艾根堡宫,身着奢华服饰的多位芭蕾舞演员,还有一位帅气的白人芭蕾舞演员遭到众多女人的哄抢(好像是弗拉基米尔-马拉可夫吧,我不太记得了),甚至引起了其中一位女孩家人的反对。。。这样拉风的剧情,配上《加冕圆舞曲》大气磅礴的序奏和主体部分甜蜜华丽的圆舞曲,自然成为了维新史上的亮点!
再看看2004年,《加速圆舞曲》虽然故事情节比较一般,但好歹有雄伟的宫殿、宏大的阵势以及一众身着华服的芭蕾舞演员,比起今年的“极简”的风格(甚至在旅馆内拍摄芭蕾舞)不知道甩出多少条街。至于《香槟波尔卡》,又是一次经典的尝试,短短两分多钟的快速波尔卡,一男一女还有一个唠唠叨叨的老太,居然能演成那么复杂的剧情,结尾的时候还有穆蒂和VPO几个乐手的开香槟喝酒的名场面。
个人观点,2003、2004这两届的芭蕾(或许还要加上2013),在维新历史上可以算得上绝对双骄了!!!只可惜因为俄乌战争,西方国家集体封杀了俄罗斯的一切,甚至还为了所谓的“政治正确”,大肆展现LGBT的元素,连续几年都选用了黑人演员以及长的很丑的一些不知道是霓虹还是棒子的东方面孔。VPO如此无下限,也是醉了。。。。。。
无比怀念鲍里斯-艾夫曼,怀念缔造了柴可夫斯基、《天鹅湖》、基洛夫芭蕾舞团的俄罗斯战斗民族。。。。。。此情可待成追忆。。。。。。
让我们把视线拉回20年前,那个“神仙打架”的时期,也是众多吧友心目中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黄金”、“白银”时期,看看那时候的芭蕾舞是怎么演的。
首先是2003年,具体什么原因记不得了,好像是什么圣彼得堡与格拉茨是姐妹城市,然后基洛夫芭蕾舞团当年要去奥地利演出,然后VPO就邀请了俄罗斯人鲍里斯-艾夫曼主导了那一年的维新芭蕾,导演了《希腊人波尔卡》和《加冕圆舞曲》这两首曲目。先说说《希腊人波尔卡》,简简单单的一首两分钟的快速波尔卡,选景是在一个古老宫殿的遗址,两男三女这种“不平衡”的搭配,巧妙的也让这段芭蕾成了三个男人之间“争风吃醋”的剧情。然后是《加冕圆舞曲》,恢弘大气的艾根堡宫,身着奢华服饰的多位芭蕾舞演员,还有一位帅气的白人芭蕾舞演员遭到众多女人的哄抢(好像是弗拉基米尔-马拉可夫吧,我不太记得了),甚至引起了其中一位女孩家人的反对。。。这样拉风的剧情,配上《加冕圆舞曲》大气磅礴的序奏和主体部分甜蜜华丽的圆舞曲,自然成为了维新史上的亮点!
再看看2004年,《加速圆舞曲》虽然故事情节比较一般,但好歹有雄伟的宫殿、宏大的阵势以及一众身着华服的芭蕾舞演员,比起今年的“极简”的风格(甚至在旅馆内拍摄芭蕾舞)不知道甩出多少条街。至于《香槟波尔卡》,又是一次经典的尝试,短短两分多钟的快速波尔卡,一男一女还有一个唠唠叨叨的老太,居然能演成那么复杂的剧情,结尾的时候还有穆蒂和VPO几个乐手的开香槟喝酒的名场面。
个人观点,2003、2004这两届的芭蕾(或许还要加上2013),在维新历史上可以算得上绝对双骄了!!!只可惜因为俄乌战争,西方国家集体封杀了俄罗斯的一切,甚至还为了所谓的“政治正确”,大肆展现LGBT的元素,连续几年都选用了黑人演员以及长的很丑的一些不知道是霓虹还是棒子的东方面孔。VPO如此无下限,也是醉了。。。。。。
无比怀念鲍里斯-艾夫曼,怀念缔造了柴可夫斯基、《天鹅湖》、基洛夫芭蕾舞团的俄罗斯战斗民族。。。。。。此情可待成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