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谷足球吧 关注:32贴子:2,385
  • 0回复贴,共1

中国“足球学校”内幕调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足球学校”内幕调查
                 大连:曲国胜(老Q侃球)
有一个成语叫做雨后春笋,有一个词组叫做“新生事物”,前者家喻户晓,后者其来源就有些深邃,比方小靳庄的“赛诗会”一夜间风靡大江南北,老百姓茶余饭后涌出来的诗句就叫“文化”,其实叫做很革命,雨后春笋般的厉害。后来还有“填海造田”,甚至平原地区都在“修梯田”,那叫“新生事物”,都是那个年代的产物。
改革开放了,“新生事物”更是层出不穷,从百万机关干部下海经商到摆地摊起家的小包工头玩房地产,屡见不鲜。
说足球言足球事。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兴起,“足球学校”蓬勃发展,就像现在的“奥数班”“特长班”“辅导班”一样红红火火地走入寻常百姓家。
最多的时候,全国的“足球学校”也不下上百所,仅大连地区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就有几十家,那些地下“足校”呢?
在这里,我首先肯定中国“足球学校”对中国职业足球的贡献,毕竟足校曾经是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推动者和参与者,也给如火如荼的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培养了大批从业人才。
但任何事情都是要“一分为二”辩证地看,中国“足校学校”的兴起有利必定有弊,这里我们探讨的就是“足球学校”的利弊问题。
一   借助职业联赛   足校遍地开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足校这个新名词从职业联赛初期兴起的时候,打得人们有些措手不及,尤其是足球发达地区,更是骈肩累迹轰鸣,鞭炮接踵轰响。
随之而来,有些省市体委属下的“体工大队”开始办足校了,有的“体育运动学校”直接挂牌开足校了,更多的是有些著名退役的足球教练、球员也跃跃欲试,都玩起了足校这个炙手可热的“新生事物”。
在我的印象中,辽宁高丰文,成都马明宇、广州的吴群立、沈阳的庄毅以及著名女足球员刘爱玲都办过足校,著名足球名宿张京天就到大连来指导过“足球学校”,其中广东、上海、以及大连的许多知名退役球员都曾开过先河。
不得不承认,这些“开山鼻祖”都曾为中国足球的复兴殚精竭力,他们耗尽余热,洒尽钱财,就是为让中国有更多踢球的孩子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我还是以大连为例。
当年,大连最著名的足球学校很多,比方“谊海”、“金八里”、“17明星”、“恒丰”、“毅腾”“石矿”“顺发”“三德”以及大连足球学校,从这里走出的孩子大多都是目前在中超、中甲赛场上的中坚力量。
后来的中国足协“秦皇岛足校”、“徐根宝崇明足校”以及山东鲁能足校都名声鹊起。
二 办学资质良莠不齐   足球成为贵族运动
“足球学校”的诞生,尽管没有改变中国足球的一败涂地的颓势,但毕竟掀起了一股足球新势力风暴,但也出现了很多负面的连锁反应。
最为严重的是,各地足校的风靡,扼杀了“校园足球”的普及。原本城市的中小学足球联赛,都让“足校”搅得面目全非,很多学校都不组队参加市里规定的中、小学联赛,什么“贝贝杯”“萌芽杯”“希望杯”统统取消了,像大连第12中代表中国参加亚洲中学生联赛的机会都没有了,改成什么国青、国少了?
更主要一点,由于学校有升学率考核,反正也竞争不过“足校”,很多学校的校队、班队由此解散,“校园足球”从此冷落。
值得警惕的是,很多“足球学校”师资、教练员执教水平良莠不齐,道德品质标准相差太大,再加之“足球学校”昂贵的学费及训练费、服装费、营养费、南下冬训费,足球本来是最普通的游戏和爱好,变成了贵族运动,老百姓只能望而却步“知迷途返”。



1楼2010-11-20 10:4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