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9日 18:55 缅甸 29人
礼敬彼世尊、 阿拉汉 、正自觉者!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对于烦恼,不同大师父有不同的对治策略。
例如隆波帕默教导,当烦恼生起的时候,不用干扰,就只是知道,让自己只是观者,而不是舞台总监去调控一切。
当我们真的以安住且中立的心去观照情绪,不去迎合它。那个情绪就会逐渐枯萎萎缩。就好像老虎虽然很凶猛,但只要我们不喂老虎食物。一天,两天,三天……他最后也会死掉。
而且我们以安住且中立的心去看到种种情绪的生灭,无常,苦,无我;最终智慧会越来越锐利,会厌倦这些情绪,生起道果的。这是理想的版本。
事实上,有许多人只是如实观,但过了许多年,烦恼习气依旧这么强,依然脾气暴躁,嗔心仍然很重,极之傲慢,心一样抑郁……那表示修行并不是很有效,智慧还不够。
当法上的智慧越多,理应越能放下,烦恼应该越薄。
如果修了那么多年,烦恼依旧的时候,就可能要检视一下自己目前的修行是否真的有效了。有些人走这一套ok ,但另外一些人不是那么有效。那是因为前者没有纵容烦恼,后者有。
如果是Ajahn Golf ,他就教导:【(禅修的)秘诀就是,有什么烦恼在当下生起,你就把它清净。修行就是一定要知道当下。当下有什么烦恼,就去处理它。我们当下要静坐,要觉知呼吸。等一下有烦恼生起,就要去清除他。
就比如说,你在觉知呼吸时要专注觉知呼吸,但突然有嗔心生起,某件事情让它生起。然后就把当下这个嗔心清除掉。接着继续觉知呼吸。就是修行在当下。】
信徒再问:假如有嗔心生起,但只是去觉知嗔心,他可能还是在。
Ajahn golf回答 :【 假如嗔心是很轻的,我们还是可以透过觉知呼吸来逃避它。但假如这个嗔心很强,就要去去除它。要去除它就要看到它的缺点。这样才能够去除它。
比如说,我们生起时心快乐吗?假如是不快乐的话为什么我们还去生气呢?就是要用这种方法去去除它。哪些东西我们看到缺点,才会放下
我们生气的话一整天都不快乐,然后让我们生气的人又不知道。所以最重要的是要看到嗔心的缺点
只要看到坏处,就会放下,不会紧抓不放。’】
隆波帕默引述阿姜曼教导:
【如果能够观心,就观心
如果不能观心,就去观身
如果两者都不能观,就去修习止禅】
当定力够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看到烦恼生起,然后正念很快就捕捉到它,烦恼就会灭去。
但可惜大部分人的定力都不够。隆波帕默就常常说:
【有很多人宣称:
「我不做固定形式练习,
我直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正念」,
当你这么说的时候,
你一直处在迷失的状态,
误以为自己在培养正念,
但根本没有正念,心力不够。】
固定形式的训练,就是培育正念和定力。因此定力是很重要的,平日一有时间就要修习,让心平稳,易于看见身心的运动变化。不只是每天15分钟30分钟的固定形式训练。心一累心一散乱,或者没什么事,就要修习止禅。
佛法的修行目标就是要去除烦恼。
能够如隆波帕默所教导去如实知见,如实观是好事。因为能够削减烦恼,生起智慧。
但上面也可以见到,Ajahn Golf 亦都教导,可以透过不喂养、不作意烦恼去让它萎缩。
也可以透过思维烦恼的缺点,来放下这个烦恼。
Ajahn Golf 的禅法,就是教导我们先修习止禅,然后当心平静集中的时候,就思维世间,身心的无常,苦,无我;去削减烦恼。
有些人在这里学完之后就到别处去争论,说这个法师错,因为修行不能用到思维----但别人修定后思维,却真的起到削减根断烦恼的效果哦。
然后说那个法师错,因为修行不能去对治---如果是这样,佛陀就不会在《中部》20经 中教导比丘们,对于要提升心灵,应该用到以下策略:
1. 当因为接触到某个目标时,心生起贪嗔痴的思维。那就应该作意相反的、善的相。义注注释,例如生起贪欲的思维时,应该心投向不净观。当生气时,就应修慈心。当生起痴心时,就去问自己的老师,去除疑惑。大家看!佛陀教导的应对烦恼的方法,第一步都是去作意相反、善的目标!佛陀说,这时心就可能可以定下来
2. 假如不善的思维仍然持续,就可以审视这些思维的过患:他们是不善、有罪过的、会带来恶报。这时或许可以去除那些寻,心或许能够定下来。
3. 假如仍然生起不善的思想时,应该不去想念、作意那些思想,(返回自己的业处那里)。就如闭起眼/看其他东西。这时或许可以去除那些思想,心或许能够定下来。
4. 假如仍然生起不善的思想时,应该决意让这些思维停下来。这时或许可以去除那些思想,心或许能够定下来。
5. 假如仍然生起不善的思想时,便应该紧扣牙齿、舌抵上颚后,以心抑止、压迫、破坏那个心。这时或许可以去除那些思想,心或许能够定下来。
是否有些冲击?佛陀教导的第一点,第二点,第五点,都是直接去对治烦恼!
礼敬彼世尊、 阿拉汉 、正自觉者!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对于烦恼,不同大师父有不同的对治策略。
例如隆波帕默教导,当烦恼生起的时候,不用干扰,就只是知道,让自己只是观者,而不是舞台总监去调控一切。
当我们真的以安住且中立的心去观照情绪,不去迎合它。那个情绪就会逐渐枯萎萎缩。就好像老虎虽然很凶猛,但只要我们不喂老虎食物。一天,两天,三天……他最后也会死掉。
而且我们以安住且中立的心去看到种种情绪的生灭,无常,苦,无我;最终智慧会越来越锐利,会厌倦这些情绪,生起道果的。这是理想的版本。
事实上,有许多人只是如实观,但过了许多年,烦恼习气依旧这么强,依然脾气暴躁,嗔心仍然很重,极之傲慢,心一样抑郁……那表示修行并不是很有效,智慧还不够。
当法上的智慧越多,理应越能放下,烦恼应该越薄。
如果修了那么多年,烦恼依旧的时候,就可能要检视一下自己目前的修行是否真的有效了。有些人走这一套ok ,但另外一些人不是那么有效。那是因为前者没有纵容烦恼,后者有。
如果是Ajahn Golf ,他就教导:【(禅修的)秘诀就是,有什么烦恼在当下生起,你就把它清净。修行就是一定要知道当下。当下有什么烦恼,就去处理它。我们当下要静坐,要觉知呼吸。等一下有烦恼生起,就要去清除他。
就比如说,你在觉知呼吸时要专注觉知呼吸,但突然有嗔心生起,某件事情让它生起。然后就把当下这个嗔心清除掉。接着继续觉知呼吸。就是修行在当下。】
信徒再问:假如有嗔心生起,但只是去觉知嗔心,他可能还是在。
Ajahn golf回答 :【 假如嗔心是很轻的,我们还是可以透过觉知呼吸来逃避它。但假如这个嗔心很强,就要去去除它。要去除它就要看到它的缺点。这样才能够去除它。
比如说,我们生起时心快乐吗?假如是不快乐的话为什么我们还去生气呢?就是要用这种方法去去除它。哪些东西我们看到缺点,才会放下
我们生气的话一整天都不快乐,然后让我们生气的人又不知道。所以最重要的是要看到嗔心的缺点
只要看到坏处,就会放下,不会紧抓不放。’】
隆波帕默引述阿姜曼教导:
【如果能够观心,就观心
如果不能观心,就去观身
如果两者都不能观,就去修习止禅】
当定力够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看到烦恼生起,然后正念很快就捕捉到它,烦恼就会灭去。
但可惜大部分人的定力都不够。隆波帕默就常常说:
【有很多人宣称:
「我不做固定形式练习,
我直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正念」,
当你这么说的时候,
你一直处在迷失的状态,
误以为自己在培养正念,
但根本没有正念,心力不够。】
固定形式的训练,就是培育正念和定力。因此定力是很重要的,平日一有时间就要修习,让心平稳,易于看见身心的运动变化。不只是每天15分钟30分钟的固定形式训练。心一累心一散乱,或者没什么事,就要修习止禅。
佛法的修行目标就是要去除烦恼。
能够如隆波帕默所教导去如实知见,如实观是好事。因为能够削减烦恼,生起智慧。
但上面也可以见到,Ajahn Golf 亦都教导,可以透过不喂养、不作意烦恼去让它萎缩。
也可以透过思维烦恼的缺点,来放下这个烦恼。
Ajahn Golf 的禅法,就是教导我们先修习止禅,然后当心平静集中的时候,就思维世间,身心的无常,苦,无我;去削减烦恼。
有些人在这里学完之后就到别处去争论,说这个法师错,因为修行不能用到思维----但别人修定后思维,却真的起到削减根断烦恼的效果哦。
然后说那个法师错,因为修行不能去对治---如果是这样,佛陀就不会在《中部》20经 中教导比丘们,对于要提升心灵,应该用到以下策略:
1. 当因为接触到某个目标时,心生起贪嗔痴的思维。那就应该作意相反的、善的相。义注注释,例如生起贪欲的思维时,应该心投向不净观。当生气时,就应修慈心。当生起痴心时,就去问自己的老师,去除疑惑。大家看!佛陀教导的应对烦恼的方法,第一步都是去作意相反、善的目标!佛陀说,这时心就可能可以定下来
2. 假如不善的思维仍然持续,就可以审视这些思维的过患:他们是不善、有罪过的、会带来恶报。这时或许可以去除那些寻,心或许能够定下来。
3. 假如仍然生起不善的思想时,应该不去想念、作意那些思想,(返回自己的业处那里)。就如闭起眼/看其他东西。这时或许可以去除那些思想,心或许能够定下来。
4. 假如仍然生起不善的思想时,应该决意让这些思维停下来。这时或许可以去除那些思想,心或许能够定下来。
5. 假如仍然生起不善的思想时,便应该紧扣牙齿、舌抵上颚后,以心抑止、压迫、破坏那个心。这时或许可以去除那些思想,心或许能够定下来。
是否有些冲击?佛陀教导的第一点,第二点,第五点,都是直接去对治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