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的冬天,在怀远县陈集镇的这片土地上炮声隆隆,弹雨横飞。
75年前,蚌西北阻击战在怀远地区打响,这一场战役是淮海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时14天的蚌西北阻击战,国民党军出动八个步兵师,一个战车大队,在空军的支持下,昼夜向解放军阵地进击。在解放军的顽强阻击下,国民党军前进最远者不足35公里,近者不满15公里,每日仅进展一二里至三四里,五六里不等,且伤亡甚大。在蚌西北阻击战中,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1.3万人,保障了中原野战军围歼黄维兵团的胜利。
1948年11月23日,淮海战役进行到第二阶段,淮海战役总前委采取“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的部署,即是“看”住驻扎在蚌埠的李延年、刘汝明两个兵团,“夹”一个杜聿明兵团,一举“吃”掉黄维兵团。
当时的蚌埠辖区,是淮海战役的南线主战场,是国民党“守江必守淮”的战略防御要地。“11月28日,黄维在中野铜墙铁壁式的合围下‘突围’无望。为解救黄维兵团,蒋介石命令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前往增援。”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朱学银说,12月4日,在飞机和战车的配合下,李、刘兵团集中8个师由蚌埠怀远一线越北淝河,向我军的阻击阵地发起了猛烈进攻。
蚌西北阻击战正式打响了!
由于敌人的疯狂进攻,我军伤亡惨重,防线岌岌可危。关键时刻,作为预备队的渤海纵队11师受命进入战场。临战前,师长傅继泽下达任务时说:“我有3个团,宁可每天拼掉一个团,也要阻击3天完成任务!”
战斗开始后,渤海纵队11师利用反突击战术,同敌人搅成一团,让敌人飞机无法发挥作用。战斗打得异常惨烈,战士们的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刺刀拼断了就用石头砸,三天时间,渤海纵队11师牢牢钉在阵地上,用血肉之躯把敌人阻挡在阵地前。
12月9日,豫皖苏军区第1团进入包集东北小集周围的阻击阵地,一边构筑工事,一边打退李延年部的冲锋。第1团成功将其向北推进的时间延缓了一昼夜,国民党军伤亡390余人,但我军也付出伤亡200余人、失去9个村庄的代价。
阻击防线被撕开一道裂口,阻击战进入更为残酷的阶段。敌人在12架飞机、18辆坦克、两个榴弹炮群以及无数山炮、迫击炮的掩护下,潮水般向防御阵地涌来。
一寸阵地一寸血。这场寸土不让的阻击战中,反坦克班爆破手冒着弹雨爬上坦克炮塔,年轻的战士扛着用秫秸、麦秸扎成的火把包冲向敌人坦克群……
12月15日,没有坦克护卫的国民党军失去依靠,毫无斗志,前来增援的中野第2纵队第11团、第71团则发起反击收复阵地。最终,由于黄维兵团被歼灭,李延年、刘汝明所部仓皇撤退,我军取得战斗胜利。
“在这场阻击战中,战士们用生命染红了军旗,将热血和生命留在了这片土地上。”朱学银说,战斗中部分牺牲的烈士,被怀远县支前民工用四轮车运到陈集镇永佛、陈集、大桥等村安葬。如今,这些英雄的英魂长眠于怀远县陈集镇的淮海战役蚌西北阻击战烈士陵园。——蚌埠日报
淮海战役到了最吃紧的关头,总前委决心集中足够兵力,首先歼灭黄维第十二兵团,而后再集中全力歼灭杜聿明集团。
华东野战军首长令王必成、江渭清统一指挥第六纵队及以后陆续调来的中原野战军第二纵队、豫皖苏军区和豫西军区部队、渤海纵队第十一师等,组成南线阻援集团,控制蚌埠以北一带阵地,阻击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由蚌埠北援,确保南线安全。
蚌北阻击战打得十分艰苦。从12月2日起,王必成、江渭清指挥部队在东起徐郢,西至古城,南起曹老集,北至张集,正面30余公里、纵深20余公里的地带,以清沟湾河为依托,与北援国民党军反复争夺阵地,顽强抗击国民党军3个军在20余辆坦克和大量火炮支援下的日夜轮番进攻。
战至12月15日午夜,中原野战军主力及华东野战军一部在双堆集地区全歼黄维第十二兵团。李延年、刘汝明闻之,率残部连夜撤逃到淮河以南。蚌北阻击战,第六纵队共歼国民党军7000余人,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
75年前,蚌西北阻击战在怀远地区打响,这一场战役是淮海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时14天的蚌西北阻击战,国民党军出动八个步兵师,一个战车大队,在空军的支持下,昼夜向解放军阵地进击。在解放军的顽强阻击下,国民党军前进最远者不足35公里,近者不满15公里,每日仅进展一二里至三四里,五六里不等,且伤亡甚大。在蚌西北阻击战中,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1.3万人,保障了中原野战军围歼黄维兵团的胜利。
1948年11月23日,淮海战役进行到第二阶段,淮海战役总前委采取“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的部署,即是“看”住驻扎在蚌埠的李延年、刘汝明两个兵团,“夹”一个杜聿明兵团,一举“吃”掉黄维兵团。
当时的蚌埠辖区,是淮海战役的南线主战场,是国民党“守江必守淮”的战略防御要地。“11月28日,黄维在中野铜墙铁壁式的合围下‘突围’无望。为解救黄维兵团,蒋介石命令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前往增援。”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朱学银说,12月4日,在飞机和战车的配合下,李、刘兵团集中8个师由蚌埠怀远一线越北淝河,向我军的阻击阵地发起了猛烈进攻。
蚌西北阻击战正式打响了!
由于敌人的疯狂进攻,我军伤亡惨重,防线岌岌可危。关键时刻,作为预备队的渤海纵队11师受命进入战场。临战前,师长傅继泽下达任务时说:“我有3个团,宁可每天拼掉一个团,也要阻击3天完成任务!”
战斗开始后,渤海纵队11师利用反突击战术,同敌人搅成一团,让敌人飞机无法发挥作用。战斗打得异常惨烈,战士们的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刺刀拼断了就用石头砸,三天时间,渤海纵队11师牢牢钉在阵地上,用血肉之躯把敌人阻挡在阵地前。
12月9日,豫皖苏军区第1团进入包集东北小集周围的阻击阵地,一边构筑工事,一边打退李延年部的冲锋。第1团成功将其向北推进的时间延缓了一昼夜,国民党军伤亡390余人,但我军也付出伤亡200余人、失去9个村庄的代价。
阻击防线被撕开一道裂口,阻击战进入更为残酷的阶段。敌人在12架飞机、18辆坦克、两个榴弹炮群以及无数山炮、迫击炮的掩护下,潮水般向防御阵地涌来。
一寸阵地一寸血。这场寸土不让的阻击战中,反坦克班爆破手冒着弹雨爬上坦克炮塔,年轻的战士扛着用秫秸、麦秸扎成的火把包冲向敌人坦克群……
12月15日,没有坦克护卫的国民党军失去依靠,毫无斗志,前来增援的中野第2纵队第11团、第71团则发起反击收复阵地。最终,由于黄维兵团被歼灭,李延年、刘汝明所部仓皇撤退,我军取得战斗胜利。
“在这场阻击战中,战士们用生命染红了军旗,将热血和生命留在了这片土地上。”朱学银说,战斗中部分牺牲的烈士,被怀远县支前民工用四轮车运到陈集镇永佛、陈集、大桥等村安葬。如今,这些英雄的英魂长眠于怀远县陈集镇的淮海战役蚌西北阻击战烈士陵园。——蚌埠日报
淮海战役到了最吃紧的关头,总前委决心集中足够兵力,首先歼灭黄维第十二兵团,而后再集中全力歼灭杜聿明集团。
华东野战军首长令王必成、江渭清统一指挥第六纵队及以后陆续调来的中原野战军第二纵队、豫皖苏军区和豫西军区部队、渤海纵队第十一师等,组成南线阻援集团,控制蚌埠以北一带阵地,阻击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由蚌埠北援,确保南线安全。
蚌北阻击战打得十分艰苦。从12月2日起,王必成、江渭清指挥部队在东起徐郢,西至古城,南起曹老集,北至张集,正面30余公里、纵深20余公里的地带,以清沟湾河为依托,与北援国民党军反复争夺阵地,顽强抗击国民党军3个军在20余辆坦克和大量火炮支援下的日夜轮番进攻。
战至12月15日午夜,中原野战军主力及华东野战军一部在双堆集地区全歼黄维第十二兵团。李延年、刘汝明闻之,率残部连夜撤逃到淮河以南。蚌北阻击战,第六纵队共歼国民党军7000余人,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