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3楼)
古代婚事的三媒六聘是相当于现代的婚姻法的,是法律理论的规矩。
其中哪一环都很重要,重中之重是媒人的选择(这是硬件),起码要是有福之人才有这个资格,比如是父母双全的,再往前是祖父祖母“双全”的(长寿的意思),什么是无福之人?从硬件说,父母双亡者,即使你是再端庄再漂亮再聪明那也是无福之人,在其他的选择中也是被作为硬件不合格之人排除的(不仅是媒人的硬件选择),比如在南安太妃来贾府非正式的选女孩时,史湘云就是属于硬件不合格的(当然作者的忽悠手法还把史湘云写的和南安太妃非常熟悉,这是忽悠手法)。
那作为媒人张道士的硬件合格吗?
1他是出家人,四大皆空,操心凡间这些杂事本身就不务正业。
2行为是否端庄,是否被人尊重,不被人尊重的,即使有再高的头衔那也不合格。(特别是像对于国公嫡孙婚事的礼仪讲究非常严谨的程度的要求)
下面举两个晚辈对张道士不尊重的例子(是同时出在张道士提亲同一回中的):
一个是贾府的族长,宁国府的袭爵当家人贾珍对张道士的态度:(引用原文)
【“咱们自己,你又说起这话来。再多说,我把你这胡子还撏了呢!还不跟我进来。”】
一个是红楼梦中举足轻重的人物王熙凤对张道士的态度:
【“张爷爷,我们丫头的寄名符儿你也不换去。前儿亏你还有那么大脸,打发人和我要鹅黄缎子去!要不给你,又恐怕你那老脸上过不去。”】。
【“你只顾拿出盘子来,倒唬我一跳。我不说你是为送符,倒象是和我们化布施来了。”众人听说,哄然一笑,连贾珍也掌不住笑了。】。
作者这些看似很精彩的描写,其实暗藏的用意是,这种人作为低等人家的说媒也许还算凑合,但对于贾府这样的国公嫡孙级别来说,硬件不合格。
当然这些只能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红学家也未必全都看懂,特别被艺术大师作者忽悠之后,比如:【贾珍知道这张道士虽然是当日荣国府国公的替身,曾经先皇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如今现掌“道录司”印,又是当今封为“终了真人”,现今王公藩镇都称他为“神仙”,所以不敢轻慢。】,这都是作者的忽悠手法,用忽悠来掩盖真相,是作者要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