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明佛母吧 关注:696贴子:3,461
  • 5回复贴,共1

智者大师判见佛三力,与善导大师有不同,三力分属自他二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善导在《观念琺门》中说:“弥陀佛三念愿力外加故得令见佛”,三力皆作弥陀他力解。而智者大师则理解为“佛立三义,一佛威神力、二三昧力、三行者本功德力”,这里不仅把本功德力作了行者的自力,而且把三卷本的“佛三昧力”改作了“三昧力”,所谓三昧力当然只能是自力的。


IP属地:辽宁1楼2025-02-01 11:31回复
    (非像善导大师那样,都判作了他力)
    ●姚长寿《智者大师的般周三昧思想》节录
    般周三昧中关于为什么能见住立于虚空中的弥陀及十方佛,一卷本《般周三昧经》说持佛力、三昧力、本功德力三力,三卷本《般周三昧经》说持佛威神力、持佛三昧力、持本功德力,二本皆未明示本功德力是佛力还是行者的自力。


    IP属地:辽宁2楼2025-02-01 11:42
    回复
      ----
      转:
      经中言“心作佛,心自见,心是佛,心是怛萨阿竭,心是我身,心见佛…”此与《观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之妙理相同。故依智者知礼大师《妙宗钞》可知,见佛三力,非善导那般解释。“佛威力”属弥陀他力,“本功德力”属行者性德性具之力,皆依行者念佛或观佛或般周等“三昧力”大小而相对显现,即“修德有功,性德方显”之意,故彿经原文在此三力前皆加“持佛”字样,即表此意。


      IP属地:辽宁3楼2025-02-01 11:45
      回复
        ----
        佛威力即弥陀大愿业力,即加持力。能不能见佛,见化佛还是报佛,关键就在念佛三昧力修到何种程度。
        善导大师所言“自三心力”,若依《妙宗钞》来判,此三心力皆属自力,皆可纳入三昧力的范畴。蕅益大师《要解》中言:“依一心说信愿行,非先后,非定三。盖无愿行不名真信,无行信不名真愿,无信愿不名真行。今全由信愿持名,故信愿行三,声声圆具,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缘。”
        故知,念佛人执持佛号本具三心,非念佛外别有三心之力。不管是修至诚心,还是信心,或发愿心,或修念佛等,只要能令心力修持功夫达观行位初品,即算三昧已成。因是净宗,不管修持名,还是观想、观像、实相,或是般周,皆可总称念佛三昧力。


        IP属地:辽宁4楼2025-02-01 11:45
        回复
          ----
          且五种俢法间亦可互通,持名若达三昧,则观想亦得成就。只要达此最低水平,即能在观佛或念佛三昧力定境中,兼凭内外佛力而得见佛,能决定见佛故能决定往生。《观经》中世尊已明示,第三观地观成,其人临终决定往生,但在第一日观第二水观名字位修观者,世尊不曾作此受记。
          名字位念佛人,若信愿坚定,临终亦有往生的可能。但因其未有伏惑功夫,又平日散心念佛灭定业效果不如定心念佛,故而其临终最后一念能否念佛不一定。蕅益祖师亦言“名字位散心念佛…不定往生”。无念佛功夫的凡夫,若想成功往生,关键在信愿坚定,及临终能正念念佛。临终若能坚持到最后一念念佛,必是相似定境,是此特殊时期,众缘和合之特殊“念佛三昧定境”,故也能见佛往生,其理详见专页。
          (按:其实就是指《悲华经》的宝冥三昧。名字位散心念佛人,也能入得的。)


          IP属地:辽宁5楼2025-02-01 11:48
          回复
            ----
            名字位念佛人若想决定往生,第一要务就是平时精进念佛,兼祈弥陀加被,以消除临终各类障碍,令惑业不起现行,得以临终正念现前而顺利见佛往生。不管是有念佛定功的念佛人的自在往生,还是无念佛功夫名字位初心念佛人的临终最后一念往生,两者的往生过程皆是由“念佛见佛”和“见佛后佛光照摄令入更深定境以至完成往生”两个过程组成。而对于第一个“念佛见佛”的过程,对于任何念佛人来说,不管是平时还是临终,皆是需要见佛三力的。故而对此见佛三种力全属佛力还是兼有自他二力的判别尤显重要。


            IP属地:辽宁6楼2025-02-01 11: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