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吧 关注:118,119贴子:1,219,286
  • 0回复贴,共1

一首超短之诗,却意味无穷,评张二棍诗歌《黄石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黄石匠
文/张二棍
他祖传的手艺
无非是,把一尊佛
从石头中
救出来
给他磕头
也无非是,把一个人
囚进石头里
也给他磕头
赏析
今天分享的这首《黄石匠》已读过多次,这首诗非常短,但却是震撼人心的,非常具有内在张力的诗。诗人通过佛像制造的过程,而延伸出这巧妙的构思,使得诗歌读起来很抓心。读后,既过目不忘,又余味绵绵,仿佛自己就是磕头的人或是囚进石头的人。诗歌虽然短小,却有非一般的体悟,这是对生命的另类剖析,蕴含着奇特的哲学思考。下面,一起来读读这首诗,感受一下诗人的修为和境界。
诗中,把一尊佛从石头中救出和把一个人囚进石头,这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佛本是没有的,匠人通过自己的手艺,把石头变成了佛像,延伸义为解救佛于石头之中。接着,人死后,一般要立碑,这时,匠人又通过手艺,将无形之人刻入石头中,石头就成了逝去之人在人间的替身。有了这石碑,证明了他还尚在,没有离去,好给在世的人一个寄托。而石匠扮演的角色显得尤为关键,他成了通天通地,普度众生的活菩萨一样。我想石匠就是诗人的化身,石头就是诗歌的代替物。这样理想,诗歌的意义就更进一步了。
人间纷繁复杂,就是一个修罗场,把佛从石头解救的过程,就是自我救赎的过程,这需要时间和定力,需要高度的觉悟和修为,这就是人生的一场修行。诗人的修行也是如此,不断地感悟世界,认识自我,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已达到圆融的境界,从人世的苦海解脱,修得真经。而把人囚进石头的过程,可以看作是度化他人。先救己,再救人,如同先爱己,再爱人一样。只有自己掌握了出世入世的法门,才能救他人于水火之中。一个知道如何爱自己的人,才知道如何爱他人。度化他人,需要更高超的本领,需要更高的境界。所以,这祖传的手艺就是对一个人的磨炼,既是继承,也是发扬光大,石头的质变,就是人格的不断升华。
而诗中的“磕头”一说,为诗歌附上了另外一层色彩。求神拜佛,体现的是人的一种精神信仰和心灵寄托,这样的仪式,不说有没有用,但这对叩拜的人来说,是心理巨大的安慰。通过这样的行为,或可得到救赎一样。而给囚进石头的人磕头,这又是另一场救赎,体现的是情感的延续和敬意,这是礼。磕头,这一行礼方式传承至今,有其根本的人文内核,还时不时引起争论,这是新旧思想的碰撞,无论结果如何,总要有一个方式,而方式的根本应该体现在真正的爱上,只有真正的爱才能化解一切烦恼。
这首诗虽短,但是随着认识的深入,可以感悟许多内在的东西。从石匠的角度,从诗人的角度,从手艺的角度,从石头的角度,从佛的角度,从逝去的人,从活着的人,从磕头的人等等,这些对象在诗中都能扩展开来考察。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挖掘不可见的内容越来,诗歌的内容就越饱满,诗歌的意义也就突显了。这有赖于每个读者的经验和觉悟。读这样的诗,更能感受这一点。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


IP属地:湖北1楼2025-02-02 14:3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