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老师,上次听您说善恶都是相对的,我想了很久也想不通,既然是相对的,那就永远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吗?难道就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
米:公认的标准是有的,想搞明白这个标准,你必须先搞明白善与恶的来历。
易:好,请详细讲一讲。
米:你先回答我一个问题,假如这个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那么还有善恶之分吗?
易:嗯……应该就没有了,全世界只有我自己,我想干啥干啥,是善是恶全由我随便说,那就没有善恶之分了。
米:很好,你再深入想一想,假如世界上有了两个人,那么能不能分出善恶来?
易:有二个人或多个人,就有善恶之分了,因为人们在相处时,会根据有利与不利来区分善恶。
米:很好,现在你该明白,善与恶并不是客观存在,而是人的主观判断,中国先祖造了一个“仁”字,正说明仁或不仁,必须至少有两个人时,才能判断。有利于两人相处,那就被认为是好的,反之就是坏的,对吧?
易:是的
米:这样就有一个善恶的公认标准了:那就是:先对别人好、主动尽义务的人,永远是对的,是有理的,先对别人不好,不主动尽义务的人,永远是错的,是没理的。明白了吗?
米:公认的标准是有的,想搞明白这个标准,你必须先搞明白善与恶的来历。
易:好,请详细讲一讲。
米:你先回答我一个问题,假如这个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那么还有善恶之分吗?
易:嗯……应该就没有了,全世界只有我自己,我想干啥干啥,是善是恶全由我随便说,那就没有善恶之分了。
米:很好,你再深入想一想,假如世界上有了两个人,那么能不能分出善恶来?
易:有二个人或多个人,就有善恶之分了,因为人们在相处时,会根据有利与不利来区分善恶。
米:很好,现在你该明白,善与恶并不是客观存在,而是人的主观判断,中国先祖造了一个“仁”字,正说明仁或不仁,必须至少有两个人时,才能判断。有利于两人相处,那就被认为是好的,反之就是坏的,对吧?
易:是的
米:这样就有一个善恶的公认标准了:那就是:先对别人好、主动尽义务的人,永远是对的,是有理的,先对别人不好,不主动尽义务的人,永远是错的,是没理的。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