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户下款吧 关注:52,353贴子:1,123,457
  • 4回复贴,共1

“外人前是英雄,家人前是狗熊”,农村酒司令的风光与无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夜色渐深,人群散去,三伯独自靠在角落,脸上泛着醉后红晕。可在不久前,他却是今晚宴席的高光人物。“把酒满上!再倒一点!不醉不归!”端起雕龙黑金古八酒瓶的三伯,虽坐在农村方桌的较小席位,在整场酒席中却是无限风光。笔者所在的皖南农村,将“设席”称为“办酒”,把“吃席”叫做“喝酒”,唤负责主导一方酒桌的特殊角色为“酒司令”。在农村的酒桌上,酒司令可谓“享誉盛名”,甚至有“打仗不能少了指挥官,喝酒不能没有酒司令”的说法。


深思熟虑不轻信,陌生卡里不打钱!
IP属地:云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5-02-05 23:05回复
    当笔者问三伯酒司令谁来当差,他放声大笑道:“可不是谁都能端这杯酒!”这话不假,笔者所在的皖南农村,仍是论辈分、讲关系的熟人社会,人情关系如村里老树般盘根错节,酒司令可不是只喝酒而不识礼的酒桌莽夫,而是需要兼具硬功夫与软实力于一身。


    IP属地:云南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5-02-05 23:06
    回复
      首先是酒量大,这是先决条件。既然是选酒司令,最好的比喻便是“酒场如战场”。从社会学看,酒桌是社会互动与人情往复的重要场所。从博弈论看,喝酒则是社交竞争与面子竞赛的身心博弈。既然是博弈,先得有筹码,故酒量大、能喝酒则成为酒司令的先决条件。
      三伯告诉我,当地喝酒常用的“玻璃盅子”,一盅酒一两多。农村方桌可座十人。十人虽不全都喝酒,但酒司令既在,人数也常过半。三伯那桌,算上他在内,饮酒者五人。皖南习俗先共饮三盅,打底三两下肚,然后分别敬回,又是八两入口。粗略估摸,至少得一斤以上酒量,才有胆当酒司令。


      IP属地:云南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5-02-05 23:06
      回复
        其次是口才好,这是加分选项。听得开心才能喝得尽兴。“喝酒不就图个氛围,当酒司令,既要会喝,更要会说”。三伯口中的“会说”,既是会说祝酒词,也指会说劝酒话。共饮和敬酒时祝词略有不同:前者面向群体,多讲缘何而聚;后者针对个人,常是因人而异,对老者讲安康,对老板讲发财,是最常见的两种。


        IP属地:云南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5-02-05 23:07
        回复
          哈哈


          IP属地:云南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5-02-05 23: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