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449,157贴子:16,714,273
  • 8回复贴,共1

简单哲学厨房12:简单易懂的“辩证法”实操手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辩证法几乎算得上哲学爱好者最熟悉,但却又“最陌生”的词。熟悉在于,与它相关的名词被广泛应用在各种思辨形式中,陌生在于,这些词只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思辨形式中。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论围棋黑白棋势的辩证统一与矛盾扬弃,棋势的普遍联系性揭示着主次矛盾的永恒转换:厚势与实地的辩证关系,既是主要矛盾方面在特定棋局阶段的外化显现,又是次要矛盾通过局部战役达成质变飞跃的否定性实践。打劫作为螺旋上升的特殊形态,完美诠释了矛盾双方在相互否定中实现更高层次肯定的革命性路径……等等,这一套分析几乎可以套用在任何问题的讨论上,最终达到一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结果,看似什么都讨论了,但什么实际内容也没有。
那么,一个“好”的“辩证法”式的思考应该是如何的呢?
在这里我们不去从概念上讨论玄之又玄的“对立统一”、“主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否定之否定”,也不去讨论“辩证法”的前世今生,他的来历,演变,都不去讨论。我们在这里要讲的,就是它最简单的形式,以及使用方法。


老规矩,2楼往期目录+选题建议,3楼开讲


IP属地:安徽1楼2025-02-06 16:07回复
    二楼往期回顾&征集选题建议:
    第一期:序+再谈电车难题网页链接
    第二期:上帝能否造出自己举不动的石头网页链接
    第三期:如何脱离宿命论与决定论网页链接
    第四期:如何正确认识不可知论网页链接
    第五期:形而上学究竟在搞什么网页链接
    第六期:人性经得起试探吗简单哲学厨房6:人性经得起试探吗
    第七期:哲学到底是什么简单哲学厨房7:对“哲学到底是什么”的思...
    第八期:笛卡尔“我思故我在”,从理性主义到辩证法简单哲学厨房8:笛卡尔“我思故我在”,从...
    第九期:如何脱离“虚无主义”简单哲学厨房9:如何脱离“虚无主义”
    第十期:如何脱离“正义相对化”简单哲学厨房10:如何脱离“正义相对化”...
    第十一期:正确对待“功利主义”
    网页链接
    没有什么选题建议啊,在这么下去我也憋不出什么活了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2-06 16:08
    回复
      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量变质变,很难理解吗?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2-06 16:11
      回复
        正、反、合。
        三个字,简单粗暴。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2-06 16:16
        回复
          作为辩证法快速上手指南,我们的核心内容十分简单,简单到令人发指:
          第一点,也是唯一一点:区分手段与目的
          正如我们的精神导师曾说:哲学家通过不同的方式认识世界,但重要的是改造世界。对于我们来说,这句话可以通俗成:我们可能会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去思考一个问题,但我们一切方法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
          这就是辩证法的根本:解决问题才是我们的目的,任何方式、概念、实体、意识形态,都是手段。
          有些人可能会说:手段是手段,目的是目的,你这不是废话吗?
          是,如果就讲到这里,那确实是废话,但一切口号都是正确的废话,真正有用的是它所代表的含义,我们接下来就会用大量篇幅去解释,为什么这句话是核心,以及如何用这句话去理解那些“玄之又玄”的辩证法概念。


          IP属地:安徽5楼2025-02-06 16:18
          收起回复
            1.如何理解“我们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这句话
            讲一个寓言故事,各位应该也是耳熟能详,《上帝救落水人》
            有一个坚信上帝的人,某天遭遇洪水,但他坚信上帝会救他,因此他开始祷告。
            洪水涨到膝盖深时,有个人划着小舢板过来请他上船,他却说:“不,上帝会来救我。”
            洪水涨到腹部时,又有人驾着帆船来救他,他依然拒绝,坚持上帝会救他。
            洪水涨到胸部时,第三个人开着轮船来救他,他依然选择相信上帝。
            最终,洪水淹没了他。死后,他进入天堂,质问上帝:“我如此信奉您,您为什么不来救我?”
            上帝回答:“不对,我已经救过你三次。”
            这个故事就揭示了“我们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这句话的含义。这三次救援,我们说他是“上帝的恩惠”、“运气好”、“他人的善意”,都是不同的诠释角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诠释,但真正重要的是将自己从洪水中救援出去。我们的目的不是去塑造一个救世的上帝,也不是要去讨论上帝存在与否,而是解决问题。
            就像上文,信仰者塑造了一个“上帝”的概念,但是面对“实际问题”,他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错把“上帝”当做了目的,而获救是证明“上帝”的手段。我们要切记,我们运用的一切知识,意识形态,实体的目的是为了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解决问题来维护我们建立知识、创造的意识形态、拥有的实体。


            IP属地:安徽6楼2025-02-06 16:36
            回复
              2.理解了“目的是解决问题”,我们也就能理解前半句“我们用不同方法去思考问题”
              相信各位根据1中的讨论,对于“目的才是目的”有了一定的认知,只有从这一条出发,我们才能理解“手段是手段”。而在我们对于这句“方法是手段,而目的是解决问题”透彻理解后,我们就会自然而然的理解那些玄之又玄的概念,比如“对立统一”,“静止的,片面的,形而上的”,“运动的,辩证的”都意味着什么。
              既然我们已经认清我们的目的是解决问题,那么为了解决问题而存在的一切,便是手段。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句话,我们来讲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迷信科学”。我们经常能看到这种人,张口就是“这不符合科学,一定是假的”,这种人就是典型的迷信科学的人。我们要清楚,科学不是一种实体,而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态度,是坚信人类可以认识世界,而对一切世间的现象研究的过程。我们要搞清楚,在这里,“认识世界”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各种学科”是我们的手段,是物理学依照现象,而不是现象依照物理学。如果现象与物理定律发生了冲突,那么我们要改的一定是物理定律,而不是现象。一个辩证的思考者不应该“迷信”任何一个科学理论,科学并不是任何一种“理论实体”,而是一种辩证的方法。换言之,为了系统的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而去做的一切努力,才是“科学”。
              (剩下的之后再聊)


              IP属地:安徽7楼2025-02-06 18:10
              回复
                3.从“手段是手段,目的是解决问题”出发,理解辩证法的一些“流行概念”
                (1)如何理解,“静止的、片面的、形而上的”和“运动的,客观的、辩证的”
                这一点,其实2中就已经提到了,“迷信科学”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科学不是某一个“静止的”实体,就像所谓的“上帝”一样,世界上并不存在一个叫做“科学”的客观真理,科学是人类为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产生的系统方法。科学是手段,认识并改造世界是目的,因此,科研人员不会迷信于任何科学理论,他们不会像宗教一样将某个理论视作不可质疑的真理并以此审判世间的现象,而是热衷于通过世间的各种现象去证明或证伪某一个科学理论。对于他们,没有什么理论应该像神明一样不可去质疑,因为每一个理论只是认识世界的手段,为了正确认识世界,这些手段都是可以去修正,去改善,甚至被推翻的。因此,客观在知识依照现实,运动在于手段依照目的,此为辩证:及手段为了解决问题而存在,而非通过解决问题“神化”手段。
                而对于“迷信科学”的一类人,本质上与迷信宗教一样,因为正如前文所说,科学本身不是一个实体,是人类探索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所以这类人迷信的所谓科学,其实是某一个特定的学科。但另一方面,每一个学科都在发展,都在变化,也在不断地犯错并改正,并不存在什么亘古不变的真理,因此,这类人只不过是教条的迷信某个学科的某些“定律”,并奉之为真理。他们认为方法是神圣的,是真理,解决问题反倒成为了验证方法神圣的手段。片面在于将人类某一时期的产物奉为真理,静止在于从“假定真理”审判客观想象,结果必然是否定现象,维护“真理不变”,此为形而上,手段高于要解决的问题而作为一种本体存在,解决问题只是手段的应用。


                IP属地:安徽8楼2025-02-06 20: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