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吧 关注:411,408贴子:11,332,660
  • 13回复贴,共1

有无文献指出《唐诗三百首》录杜牧《赠别》两首是实指张好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知有无具体文献,比如杜牧诗文集有古人注释,两首七绝《赠别》有指张好好的?网上查的众说纷纭,不可靠,主要是要文献的依据。望有识之士指导。
现录杜牧两首《赠别》绝句如下:
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再节录杜牧长古《张好好诗并序》如下:
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歌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年,为沈著作以双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馀。
翠茁凤生尾,丹叶莲含跗。
高阁倚天半,清江联碧虚。
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
………
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
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2-10 16:59回复
    更正一下最后句,人家杜牧自己是这样写的:
    洒尽满襟泪,短章聊一书。
    短章,不是短歌。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2-10 17:04
    回复
      欣赏点赞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2-10 17:54
      收起回复
        刚才一篇很戾气的回复我直接删除拉黑,所谓“君子有所好,也有所恶”。但是这里简单说明一下。因为杜牧这篇行书,文字的形象和文字的意义互为表里,我要给人家讲书法,必然是要尽量精确。找不到指实的文献,我肯给不会讲得很绝对。我们是欣赏书法,欣赏诗,欣赏经典,也是一种美的体验。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2-10 18:17
        回复
          找不到实证文献可以这样提一下。一篇是十三才有馀。一是娉娉袅袅十三馀。总会让人有联想。一般来说,杜牧同时为两个同为十三岁并且都喜欢的少女写诗,不太可能。
          这篇传世书法体现了古人的性情——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2-10 18:25
          回复
            有些人呐。总是妄猜、否定别人干一件事情的意义。真是夏虫不可语冰。
            另一方面:流传下来的诗人名家,他们有诗心、器识,但理想都不是仅仅当一名诗人,且具有极高的学习自觉性。我们只是古代文化的学习者和欣赏者。性情所致,便作诗。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2-10 18:48
            回复
              接上楼,这些都是伟大诗人的器识,他们的理想器识都不只是所谓的创作:
              杜甫:致君尧舜上,又使风俗纯。
              李白:游说万乘苦不早,着鞭跨马涉长道。
              毛主席: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王维: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就算是孟浩然用“只因守寂寞,还掩故圆扉”发牢骚,但想着的也是当官——“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而不仅限于创作诗。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2-10 18:53
              收起回复
                正好在此引用三则我很以为是的《论语》的话:
                一、学犹不及,犹恐失之。
                二、君子忧道不忧贫。
                三、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2-10 19:37
                回复
                  赞赏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2-11 12:00
                  收起回复
                    基本上经证实,《唐诗三百首》录的杜牧《赠别》二首七绝,就是为张好好而作。
                    怪不得以前我就读起来这么像。
                    叙事诗《张好好诗》并序,正好完美注释杜牧《赠别》绝句。
                    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张好好诗:“沈著作述师以双鬟纳之。”在赠别诗里用蜡烛替人流泪形容这句描述。
                    看,这就是了解诗的本事的意义。能够对诗的内容有更深切的欣赏感悟。本人还有现实意义,就是要给人讲。即使没有现实意义,也是值得学习的。当然,对于不愿意学习却以不学习为能的人,我们应该怜之——“嘉善而矜不能”
                    金性尧版三百首引【《唐人绝句精华》:此二诗为张好好作也。】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2-12 15: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