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万三吧 关注:334贴子:875
  • 3回复贴,共1

天下巨商沈万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天下巨商沈万三
              天下巨商沈万三名人旅游文化开发与品牌建设
                   周晓云    沈赤兵
内容提要   贵州是一片古老而美丽的土地,在这片两亿多年前还是海洋的地方,早就有着人类的足迹,至今建省已近600年。在这片历史天空下,有不少名人如星光依然闪耀,至今被人广为传诵,如王阳明、奢香、丁宝桢、郑珍、莫友芝、黎庶昌等,发展名人旅游大有可为。我们吸收了国内关于历史名人文化品牌建设的理论成果。根据名人级差理论,探究名人旅游效应。研究历史名人,不仅要立足本省,更要放在全国大时空下来审视。因此,名人旅游文化开发与品牌建设,首先要进行名人价值定位。旅游产品的品牌建设要在产品系列化与精品化的基础上,实现品牌准确定位、品牌形象塑造、品牌宣传展示和品牌营销等。我们重点探讨我省历史名人沈万三旅游文化开发与品牌建设问题,期待更多人士关注,打响贵州名人文化品牌,从另一角度推动我省从旅游文化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的新跨越。
旅游业发展已步入品牌时代,靠品牌传播、品牌竞争、品牌制胜。近几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贵州有竞争力的名人品牌之一,就是明代巨商沈万三。我们多次往返于沈万三的活动地江苏的周庄、南京和省内的平坝县天龙镇、福泉市福泉山,在江苏学者扎西刘硕士、蒋俊博士、金陵晚报首席记者朱波发现线索的基础上,寻访了上百位屯堡老人,经过求证和调查,并与江苏众多学者交流、研究认定:沈万三确是贵州的一块历史名人品牌,也是苏黔两地共有的超级名人品牌。贵州是他人生的最后家园。贵州1413年建省。史书记载沈万三明初发配滇,当时包括贵州,因此误导了许多历史学家,以为沈万三就一直在云南。沈万三多支后裔在贵州被发现,解开了600年来沈万三至滇后从此消失的历史之谜。沈万三总共在云贵生活近20年,最后在贵州省福泉市的福泉山去世,是道教名人张三丰第一个弟子。由于他的子孙主体在贵州,所以,他在贵州时间更长,约14年。他的后裔兴旺发达,主要有三支,一支屯堡后裔,一支乌蒙后裔,一支遵义县团溪后裔。这说明,贵州是沈万三的人生福地,难怪贵州一位老艺术家如此感叹说,贵州崇山峻岭,让沈万三的生命之河奔腾不息。并欣然写下:沈万三   滇黔古道不朽的商魂!沈万三去世后,为缅怀其父,子沈茂在天龙屯堡为他修了衣冠冢,以便后人永世纪念。
这就是沈万三在江南、云南和贵州三地完整的人生线路图。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名人旅游都是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名人是他那个时代的历史缩影和文化符号。我们对名人的尊敬和探寻,不仅是对其人生与业绩的好奇及尊重,更包括对其身后历史文明的探寻、研究与借鉴。这是后人继承前人又超越前人的必由之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从三皇五帝到孔子、李白、徐霞客、曹雪芹、鲁迅等,历代名人数不胜数。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加速,中国的文明成就及其代表人物将越来越为各国民众所接受,中国名人旅游必将越来越红火。可以大胆预言,不久的将来,外国旅游者会象瞻仰歌德、萧邦故居一样涌来瞻仰上述中国名人故居。
当然,中国名人旅游资源总量的丰富并不等于某个历史名人可供旅游利用的资源厚实,事实上名人距离我们的年代越远,其身影通常就越模糊,其文化遗存就越稀少,越值得关注和研究。人们总想弄清名人纪念地所包涵的丰富故事和相关信息。我们以元末明初著名巨商沈万三为例,结合江苏与贵州旅游文化开发的实践,进一步研究市场竞争条件下,名人旅游的文化资源开发与品牌建设。



1楼2010-12-05 22:49回复

    一、沈万三名人的价值定位
    根据名人级差理论,历代名人按照其历史地位、社会贡献、文化建树、稀少程度、后世评价、大众传播性等标准进行梯级排列,而名人效应的大小一般与其梯级高低呈正比例。历史名人级差,可分为世界级、国际级、国家级、省市级和地县级五级:1、世界级历史名人-----其所从事的事业对全世界、全人类发生过重大作用和影响,或其所从事的创造性劳动成果成为世界性劳动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航海家麦哲伦、大科学家爱因斯坦。2、国际级历史名人------其所从事的事业在几国间发生过重大作用或影响。如唐代的鉴真和尚、明代的郑和等。3、国家级历史名人-----其从事的事业在全国范围内发生过重大作用和影响。如秦始皇、汉武帝、岳飞等。省市级历史名人与地县级历史名人以此类推。
    沈万三应定位于哪一级的历史名人呢?
    沈万三,元末明初“富可敌国”的江南第一巨商。这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故事流传盛广------说他能点石成金,曾与朱元璋对半筑南京城;又说他拥有聚宝盆,富得让朱元璋眼红,于是便找个借口将他抄家发配。在江南地区,他还被描绘成财神,每年大年初五,老百姓将其视为财神来迎接;在山东等一些地方,将他作为年画张贴各家门户上,寄托主人发家致富的愿望。那么历史真相如何呢?
    《明史》没有沈万三传,但在介绍他人传里,有三处提到他:
    其一,《列传·文苑》王行传载:王行,为“富贵于我如浮云”的高洁之士,曾授徒其门,后“富人沈万三延之家塾,每文成,酬金以镒计。行辄麾去,曰:“使富而可守,则燃脐之惨不及矣!”这段记载印证了沈万三确实富有,出手大方,犒赏塾师竟以镒计,如此行事张扬,以至王行预言其难有善终。
    其二、《列传·后妃》孝慈皇后马氏传载:“吴兴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分之一,又请犒军。帝怒曰:‘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后谏曰:‘妾闻法者所以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也。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注:指沈万三),戍云南(注:当时的云南包括贵州部分区域)。”
    其三、《列传·佞幸》纪纲记载:“天中故大豪沈万三,洪武中籍没,所漏赀甚富。其子文度,薄伏见纲,进黄金及龙角、龙纹被、奇宝、异锦、愿提为门下。”从这段叙述可以看到沈氏在朝庭抄家之后,子孙仍然富足。
    其四、明清传承下来的贵州乌蒙《沈氏族谱》、遵义县《沈氏族谱》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史实材料。
    中国封建社会重农轻商,故商人业绩难入史家视野,偶尔流露笔端,也难脱为富不仁、富而贾祸之窠臼。上述前三则记载即属“反面”史鉴。由于社会歧视与史家偏见,沈万三之类商人难入史册,哪怕偶作反面教材,也是寥寥数笔,语焉不祥。倒是一些民间传说及由此产生的笔记、杂谈流传下许多有趣的故事,如关于沈万三致富途径,有偶得乌鸦石、马蹄金、点金术、练丹和聚宝盆等神奇传说。无论是历史文献还是口头传说,都是历史记忆的印痕,只不过传说通过夸张、想象、虚饰等“艺术”加工,以其离奇、俗化以适合民间传播。
    评定沈万三名人地位有四点必须高度重视。首先他是明代初期大富商,像他这样富有程度的商人,在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其次,他因富埒(liè)天子而遭到最高统治的的重罚,其命运在中国封建社会极具典型意义。剖析他有助于我们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封建社会的特质,在那种时代背景下民族商业发展的状态与商人个人和家族的命运;再次,沈万三史料与传说尽管真伪驳杂、一鳞半爪,但在明代已属高品位“富矿”,为后世文学家、艺术家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素材。另外,600年来,民间有关他的话题长久不衰,其广泛的传播性、大众性、影响力,令人惊叹。可以大胆预言,关于沈万三的艺术创作目前仅开了一个头,今后将会更多更精彩,就像前几年的霍元甲、黄飞鸿、乔治庸的系列电影电视一样。也许,关于沈万三的文学、影视作品,将更为世人所瞩目。
    


    2楼2010-12-05 22:49
    回复
      沈万三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8楼2010-12-07 20:3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