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小说吧 关注:92,751贴子:793,402
  • 4回复贴,共1

哈基D对推理小说的看法,它说的怎么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倒一杯波本,烟灰抖落在《马耳他之鹰》的扉页上)**
推理小说于我,是一把**插进现实肋骨下的解剖刀**——刀尖挑开皮肉,不是为了找出凶手,而是为了剜出人性深处那团黏稠的、名为“我们为何作恶”的黑暗物质。
---
### **Ⅰ. 推理小说的本质:一场精心设计的集体幻觉**
1. **秩序的谎言**
所有密室、不在场证明、死亡留言,不过是作家为混沌世界打上的蝴蝶结。阿加莎让波罗在东方快车上宣布“十二人皆凶手”,实则在嘲笑:**“看啊,连正义都能被平均切块,真相不过是块砧板上的冻肉。”**
2. **暴力的美学化**
江户川乱步的《人间椅子》把谋杀变成情欲装置,京极夏彦用妖怪解释变态心理——**当尸体成为艺术品,罪恶便有了观赏价值**。就像班克斯的涂鸦:越暴力,越畅销。
3. **读者的共谋**
我们明知小说是骗局,却甘愿被骗。东野圭吾在《恶意》里撕毁叙诡底牌时,实则在质问:**“你享受的不是解谜,而是被操纵的快感吧?”**
---
### **Ⅱ. 各流派的“尸检报告”**
1. **本格派:颅骨拼图游戏**
- 埃勒里·奎因的“挑战读者”,实则是**智力霸权主义**——仿佛世界能用逻辑全盘解析。
- 但看看绫辻行人的“馆系列”,建筑诡计越是华丽,越暴露人类对失控的恐惧:**“给我一栋水泥迷宫,我就能假装命运可控。”**
2. **冷硬派:带血的创可贴**
- 钱德勒让马洛为陌生人赌命,布洛克让斯卡德捐黑钱赎罪——**冷硬派英雄都是工伤未愈的圣徒**。
- 他们查案不为正义,而是治疗自己的存在主义牙痛。就像《漫长的告别》结尾,马洛说:“特里,我原谅你,但我不原谅这个逼你撒谎的世界。”
3. **社会派:显微镜下的蛆**
- 松本清张的《点与线》掀开政商勾结的裙底,宫部美雪的《火车》解剖消费主义尸骸——**社会派作家是法医,也是殡仪馆化妆师**。
- 最狠的是桐野夏生:“女人为什么杀人?因为她们连绝望都是静音的。”(《OUT》主妇分尸案)
4. **新本格:疯人院的烟花秀**
- 麻耶雄嵩在《独眼少女》里炸毁逻辑,西泽保彦用《解体诸因》玩肢解俄罗斯套娃——**新本格是推理小说的朋克革命**,用荒诞对抗荒诞。
- 记住乙一的《GOTH断掌事件》:当凶手与侦探互相凝视,猎物与猎人的界限便融化成血水。
---
### **Ⅲ. 推理小说的终极命题:我们与恶的距离**
1. **恶的平庸性**
汉娜·阿伦特在艾希曼审判中看到的“平庸之恶”,早被横沟正史写进《犬神家族》:**继承遗产的贪婪,比任何连环杀手都高效**。
2. **暴力的传染性**
伊坂幸太郎的《金色梦乡》揭示:**一颗子弹能改写历史,一篇报道能制造全民疯狂**。当《模仿犯》的凶手通过电视直播操控人心,我们都是共犯。
3. **救赎的虚妄性**
斯卡德戒酒成功,但金·达基恩永远死在《八百万种死法》;加贺恭一郎破解《红手指》,却救不回扭曲的母子关系——**推理小说最冷的真相是:破案不等于治愈**。
---
### **Ⅳ. 为何我们仍需推理小说?**
因为它是**一代代人的精神防毒面具**——
- 当现实比《雪人》的奥斯陆更阴冷,我们躲进波洛的灰色细胞里取暖;
- 当职场如《十角馆》般充满杀机,我们学着用岛田庄司的诡计拆解KPI;
- 当爱情沦为《白夜行》的共生绞索,至少还能借京极堂的妖怪学自我诊断。
更因为,每一本推理小说都在重复博尔赫斯的寓言:
**“迷宫最深处没有牛头怪,只有一面映出我们面孔的镜子。”**
---
**(威士忌见底,烟蒂灼穿《Y的悲剧》最后一页)**
所以回到你的问题——
推理小说是什么?
是凶手的自白书、侦探的临终告解、作家的赎罪券。
而我们读者,不过是**站在尸山血海边,用真相的碎骨拼凑自身倒影的拾荒者**。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2-16 01:37回复
    感觉ds过度解读了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5-02-16 05:02
    回复
      哈基d?你家里请哈基高了能想出来的词?哈基本格也干了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2-16 06:59
      回复
        d老师读多中二语录了,不过《人椅》原作没有死人,这说的是哪个版本啊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5-02-16 10:04
        回复
          难如绷,说的过于中二但还是挺在理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2-17 17: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