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平君吧 关注:969贴子:32,404

【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问题连刘彻自己都做不到完全解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刘彻后妃粉是哪来的脸嘲讽刘询做不到的?


IP属地:江苏1楼2025-02-16 21:29回复
    煌煌天汉、一支叫拉拉的猫、城北之徐公.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在古代中国的封建王朝时代,土地兼并的问题始终是个让各个政权头疼不已的难题。这一问题长久地存在于社会之中,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大难题。
    历代王朝的兴衰,往往都与土地兼并这一棘手问题息息相关。虽然昏庸的君主和频繁的天灾也常常加速王朝的覆灭,但说到底,生产力不足才是导致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历代的统治者们其实都清楚这个问题,也尝试过各种办法去解决。可是,尽管他们的努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土地兼并的速度,却始终无法根治这一顽疾。这也使得土地兼并成为了一个几乎无解的历史难题,让无数王朝在尝试解决的过程中走向了灭亡。
    这主要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存在一些限制和局限性。
    在封建时代,受限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土地兼并的难题始终难以解决。即便是那些皇帝贤明、官场清廉的时代,土地兼并问题依然如影随形。因为在那时,土地可以私有和买卖,这使得权贵阶层能够凭借财富不断扩充自己的土地版图,这样的现象几乎无法遏制。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明白土地兼并是个啥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在封建时代,国家是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的。这样一来,那些有钱有势的人就能通过买地来扩大自己的土地面积。这样,土地就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导致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


    IP属地:江苏2楼2025-02-16 21:35
    回复
      历史长河中,原本属于广大民众的土地逐渐被权贵阶层不断收购,逐渐累积。这样一来,平民百姓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少,直至最后几乎一无所有,土地变得极为稀缺。
      从那以后,他们只能依赖地主租地耕种,忍受着来自社会阶层的沉重压迫。而且,情况常常变得更加糟糕,有时他们甚至无法租到土地,彻底失去了耕作的机会。
      遇到这样的情况,普通百姓很可能会因为食物短缺而直接饿死。一旦众多平民失去了可以耕种的土地,并且处于快要饿死的边缘,他们便会为了生存而奋起反抗,保护自己的权益。
      紧接着,王朝即将走到尽头之际,农民起义如燎原之火般席卷而来,宣告着新时代的曙光即将到来。


      IP属地:江苏3楼2025-02-16 21:35
      回复
        土地兼并这个问题看似复杂,但其实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只是它的演变过程可能会让人有点摸不清头脑。想要明白它,我们得回头看看中国古代的土地历史。你知道吗,土地所有权的起源,其实和农耕社会有很大的关系。在农耕社会出现之前,咱们的祖先都是靠打猎和摘果子过日子的,那时候土地没法种粮食,自然也就没必要去划分它了。
        农耕时代的到来让农田粮食产量飞速提升,土地所有权的问题也逐渐浮出了水面。早期呢,土地都是部落共有的,这些部落的规模一般都不大,所以那时候的土地是大家一起用的,收获的粮食也是大家一起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所有权的问题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IP属地:江苏4楼2025-02-16 21:36
        回复
          在部落时代到夏商周三代这个历史长河中,土地的归属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进入夏朝以后,随着国家疆域的扩大和政治制度的演变,土地逐渐集中到了奴隶主的手中。这些奴隶主掌握了大量的土地,而奴隶阶层则不享有土地的所有权。他们作为劳动者,耕种的粮食最终都要上交给奴隶主,由奴隶主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分配。这样的土地制度在当时的社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并对后续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了周朝,奴隶制社会制度终于确立,土地在法律上被认定为全部归周天子所有。在战国时代到来之前,中国实际上并不存在土地兼并的问题,因为土地在名义上归国家所有,并不能进行自由买卖。这样一来,土地分配和使用都受到国家的严格监管和控制。


          IP属地:江苏5楼2025-02-16 21:36
          回复
            战国时期,因为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各个诸侯国开始纷纷进行制度改革。而在改革的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一个关键问题:如果还按照原来的土地共有制度来执行,那么老百姓辛勤劳作后多出来的粮食很可能被统治阶层收走,这样一来,农民们可能会丧失种地的热情。
            所以在春秋战国交替那会儿,各大诸侯国都忙着搞变法,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儿就是解决土地问题。他们承认了土地可以私有,还能买卖,这样一来,那些底层的农民可高兴了,生产积极性直线上升,国家的粮食也多了,人口也多了。
            这样一来,诸侯国在战争中的实力就得到了增强,他们的优势也变得更加明显。
            在这些众多的改革举措中,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可谓是影响深远。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变法,秦国最终成功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个封建朝代,意义非凡。
            秦朝时期,商鞅变法结束后,土地兼并的问题逐渐显现。这主要是因为一旦允许土地买卖,有钱的人就可以买更多的地,有了地之后,他们每年就能赚更多的钱,然后再用这些钱去买更多的地。这样一来,土地就逐渐集中到了少数人的手里。
            不过,话又说回来,秦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土地问题其实并不算是个大问题。


            IP属地:江苏6楼2025-02-16 21:37
            回复
              在商鞅变法成功之后,秦国便踏上了不断扩张的征程,直至秦始皇最终统一六国。在这段时期里,秦国每次的扩张都意味着新的土地被纳入其版图。这些新得来的土地,并非简单地归于国库,而是通过军功体制,直接分配给那些没有土地的人。这样一来,不仅扩大了秦国的疆域,还激励了更多人为国家效力,从而进一步推动秦国的强大和扩张。
              所以说,秦国那时候土地兼并的大问题真的缓解了好多。等到秦朝统一了全国,一开始这个矛盾还没啥大不了的。毕竟秦朝成立后,又去百越那边搞了大扩张,这样一来,秦朝的土地问题又得到了新的缓解。
              然而,随着秦朝实现对中原的完全统治,再也没有新的领土扩张时,这个矛盾迅速显现并加剧了。


              IP属地:江苏7楼2025-02-16 21:37
              回复
                秦朝时候,老百姓没有土地,日子过得很艰难,连自己都养不活。权贵地主们却占了好多土地,这让社会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那时候,普通百姓和权贵地主的生活差距特别明显,社会变得越来越不公平。
                最后,这样的状况导致了大泽乡的起义爆发,并且迅速扩散至整个秦朝。陈胜和吴广领导的起义之后,秦朝的统治迅速土崩瓦解,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覆灭的境地。
                其实,秦朝之所以走向覆灭,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朝廷内部的争斗和六国旧贵族的反抗都对其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但说到底,这一切的背后,都绕不开一个核心问题——土地问题。老百姓们没有土地,生活就难以维持,他们走投无路,只能选择跟着那些旧贵族们一起起来反抗。


                IP属地:江苏8楼2025-02-16 21:37
                回复
                  虽然秦朝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但由于其存在时间相对短暂且独具特色,秦朝的土地问题并未对后世产生广泛影响。实际上,真正首次正面应对土地兼并问题的朝代,是在秦朝之后的汉朝。
                  秦朝末年,战乱频仍,土地分配陷入混乱,很多平民百姓在战争中意外地重新拥有了土地。汉朝建立后,国家逐渐步入和平发展的轨道,进入休养生息的阶段。这个时期,土地兼并的问题虽然仍存在,但整体呈现出一种较为温和的发展态势。
                  咱们来聊聊点别的吧,说说土地兼并这事儿。土地兼并就一定是违法或者邪恶的吗?其实呀,答案不是那么简单。虽然古代社会里,大家普遍觉得土地兼并挺不好的,觉得它常常导致封建王朝的覆灭。可是,咱们得明白,土地兼并本身并不是罪恶的根源。
                  历史上,土地兼并并非都是靠暴力手段,很多时候其实是双方自愿达成的。就像汉朝刚建立那会儿,老王家和老李家都各自有十亩地。不过啊,老李家的人更喜欢享受生活,他们每年都会买几套新衣服,吃几顿大餐。
                  老王家过日子挺节省的,每到过年都舍不得奢侈一把,吃顿肉或者添件新衣。虽然他们和老李家每年种的粮食差不多,但老李家的日子明显过得更滋润些,生活质量明显高出一截。
                  所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土地兼并并不总是非正义的,很多情况下其实是双方自愿达成的结果。


                  IP属地:江苏9楼2025-02-16 21:38
                  回复
                    十年后,老王家用他们的节俭精神成功攒下了十亩地。可老李家呢,他们天天追求享乐,结果手头上几乎没什么存款。就在这个时候,老李家的孩子突然生了重病,需要一大笔钱来治病,可他们家里穷得叮当响,真是让人看了都心疼。
                    老李为了救孩子,不得不卖掉自家十亩地的一部分。好在,老王家手头正好有些闲钱,就顺手买下了老李家的那块地。这样老李就能解燃眉之急,而老王也多了块地,双方都挺满意的。
                    十年过去了,老王家的土地面积扩大到了十一亩,而老李家则剩下九亩地。整个土地流转的过程既合法又公正,老李家对此心存感激。因为正是老王家的慷慨购买,才使得他们家的孩子得以挽救生命。这样的结果,既让老王家的土地得到了扩充,也让老李家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和善意。
                    老李家的土地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每隔十年都会转手到老王家,这样一百年后,老王家就拥有了全部的土地。老李家因为不断卖出土地,最后失去了所有土地,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简单来说,就是老李家把土地一点点卖给老王家,最后自己一无所有。
                    老王家买了地,一跃成了地主,这可是历史上常见的土地兼并路子。当然啦,我这说的只是个简单的算法,要真讲起历史上的那些事儿,那可就复杂多啦。
                    举个例子,老王家的儿子这一百年来真的挺拼的,他努力读书,最后还成功考进了朝廷当官。当了官以后,他虽然清廉正直,但工资也挺不错的,生活过得挺好。
                    老王家的收入让他们有能力更快地扩大土地规模,买下更多的地块。这些薪水为他们的土地扩张计划提供了资金支持,让他们能够加速实现自己的目标。


                    IP属地:江苏10楼2025-02-16 21:39
                    回复
                      土地兼并并非百年难遇的稀奇事,而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一种现象。就拿老王家的孩子来说吧,他做了官之后,却渐渐走上了贪腐之路。他开动脑筋,利用手中的权力,千方百计地让老李家多出些钱财,最后竟将人家仅剩的土地也巧取豪夺,占为己有。这种现象在历史中屡见不鲜,是土地兼并的一个缩影。
                      老李家的地啊,看着这么下去,可能过几年就都得落到老王家手里了。这就是土地兼并带来的现实,真是残酷啊。
                      整个过程中,虽然每个步骤都可能符合法律规定,比如老王家的孩子对老李家设置的圈套,尽管这种行为不道德,但法律上却可能找不到问题。也就是说,即便从道德层面看这是不恰当的,但从法律角度看,却可能是被允许的。
                      在完全合规的框架下,老王家成功购入了老李家名下的土地,结果老李家因失去土地,不得不转而替老王家工作。这样的现象,其实早在汉朝开国时期,就已经引起了众多有识之士的警觉。为了应对这个问题,他们开始探索各种对策,其中,陵邑制度就是他们尝试推行的一种解决方案。
                      在这个制度下,老王家凭借着自己的辛勤努力,一步步积累了不小的财富。等到他们的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按照规矩,他们得搬到关中地区去,负责看守祖先的陵墓。同时,他们还要把名下的土地转让给国家或是老李家,这样一来,老李家又能重新获得土地了。这个制度既确保了祖先陵墓的守护,又让土地得到了合理的流转,真是一举两得。
                      不过,这种制度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因为老王家完全有可能把土地卖给自家的亲戚,而不是其他家庭。这样一来,时间久了,老王家就会形成一个势力强大的团体,他们一起保护自己的土地,最后就形成了那种世家大族。
                      汉朝开国制度历经百年运转后逐渐失效,到汉武帝时代,土地兼并的问题愈发严重,难以遏制。汉武帝为应对这一挑战,采取了多种策略。他积极对外扩张,通过战争消耗富余的土地资源;同时,还推行了算缗告缗制度,力图控制土地兼并现象。这些举措显示出汉朝对于解决土地问题的决心与智慧。
                      国家向外扩张,可以开拓新的耕地资源,这样国内的土地紧张状况就能得到缓解。而战争则会导致人口减少,从而降低对土地的需求。另外,还有算缗告缗制度,它是用来查办那些瞒报财产的人,一旦被发现,他们的全部家产都会被充公。


                      IP属地:江苏11楼2025-02-16 21:40
                      回复
                        汉武帝时期的“假民公田”政策,表面上看是对土地制度的创新,但实质上,它是政府采取多种方式收购和占有大片农田,随后再把这些土地租给那些土地匮乏的普通百姓。这项政策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土地所有制改革,而更像是一种政府主导的土地流转方式,用以解决当时社会土地分配不均的问题。
                        这种做法虽然没改变土地的所有权,但却让没地的农民真正用上了地。正因为有这样的政策变化,西汉才能在接下来的百多年里继续发展,出现了人们所说的昭宣之治的好时光。
                        但这种政策其实并没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它只是暂时平息了社会的矛盾和纷争。


                        IP属地:江苏12楼2025-02-16 21:40
                        回复
                          历史上的对外扩张其实都有个边界,就拿汉武帝那会儿来说,虽然一路打到了西域,但周围的耕地也都差不多占得差不多了。打仗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得有投入有成本,不能老是打个没完没了,不然老百姓可就不乐意了,说不定还会起来反抗呢。所以说,扩张这事儿得有个度,得考虑成本和收益,不然可就得不偿失了。
                          初期,把土地租给百姓是可行的,但随着时间推移,情况逐渐变得复杂。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往往能优先租到土地,而普通百姓,尤其是底层人民,想要租到土地就变得异常困难。他们往往只能从富人那里租田,而这样的租金也更高昂。这样一来,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社会公平受到挑战。
                          汉武帝的补救措施未能挽救局势,西汉王朝也就此步入了尾声。随着这些补丁的失效,西汉王朝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晚期。
                          西汉末年,土地兼并问题愈发突出,这时王莽挺身而出,想要解决这一难题。他比其他人更深刻地认识到土地兼并问题的根源,那就是土地私有化现象。
                          老王家只要有钱买地,就能一直买老李家的地,最后就能变成地主。王莽知道了这个道理,所以在改革的时候,他就把全国的土地都收回来,变成了国家的,然后再分给大家。这样一来,就没有人能随便买地当地主了。


                          IP属地:江苏13楼2025-02-16 21:41
                          回复
                            王莽推行改革,却没想到又带来了一堆新问题。首先,那些手里有地的大佬们可不愿意改,纷纷站出来反对,还搞起了反抗。再者,土地变成国家的了,那些底层的农民们就觉得这地不是自己的,没啥积极性去种,结果国家的粮食产量就直线下降了。
                            这种情况会让战争变得难以避免。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双方之间的冲突和分歧可能会不断升级,最终引发全面的战争。因此,我们需要尽快采取措施,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分歧,避免战争的发生。
                            王莽的尝试去改革,但效果并不理想,反而让政权变得动荡不安,最终还害得自己下场悲惨。不过说实话,他并不是出于什么坏心思,而是真心想为解决问题而努力。但话说回来,从西汉开始,那些朝代就总是遇到些相似的麻烦,就好像给一件衣服打补丁,不管你怎么缝缝补补,总还是会有破洞露出来。
                            有人提出了个想法,那就是禁止土地买卖,但这个提议可是把老王家和老李家给得罪了。老王家可是想买地,而老李家则想卖地,所以这提议在他们眼里可不是什么好事。


                            IP属地:江苏14楼2025-02-16 21:42
                            回复
                              这看起来就像是一个难以化解的矛盾。如果咱们认可土地可以私有,并且可以买卖,那么土地就可能会集中到少数人手里,发生土地兼并的问题。反过来,如果我们否定土地的私有制,那可能会导致粮食的产量和生产力的下降。这似乎是一个两头为难的困境。
                              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时间流逝,我们观察到了一种现象,那就是王朝周期律。这个规律揭示了王朝兴起、繁荣到衰落的循环过程,反映出古代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复杂性和局限性。虽然历代王朝都试图打破这一周期,但往往都未能成功,这也使得这个问题在古代历史中一直未能得到彻底解决。
                              一旦土地兼并问题发展到难以遏制的地步,农民们往往会选择起义来寻求改变。起义不仅是对不公平现状的反抗,更是一种重新分配土地资源的方式。通过起义,农民们希望能够实现土地的更加公平分配,保障自身的权益。因此,农民起义的爆发往往是对土地兼并问题的一种必然反应。


                              IP属地:江苏15楼2025-02-16 21: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