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米吧 关注:22,537贴子:1,367,157
  • 15回复贴,共1

中国-科技创新上-需要来一轮“思想解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发一片北京“马博士”-马江博的文章,有兴趣的吧友可以读一读 !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2-18 11:07回复
    一、硬科技≠硬件科技
    从2018年中国芯片产业遭遇"卡脖子"困境后,社会各界曾掀起对"硬科技"的狂热崇拜,随后数年里的舆论场逐渐形成了一种对立逻辑:
    能造芯片、造光刻机、造高端机床才是硬科技,而移动互联网则是"虚拟泡沫",电商平台成了"中间商",金融科技更被贴上"脱实向虚"的标签。
    众多城市的“重点产业招商图谱”中将一众数字技术产业排除在外,甚至杭州也被议论为有"缺少硬科技,产业空心化"的嫌疑。
    简单说,整个中国科技创新的思维一度陷入到一种误区中:硬件制造等于硬科技,数字模式创新则是虚拟经济,实体与虚拟有点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
    这好比用烟囱密度衡量创新含量,用厂房面积丈量科技价值,这些误区背后的本质,是用传统工业时代的物理标准来评价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活动。
    我们去观察这次”杭州六小龙”的崛起:DeepSeek、游戏科学、群核科技等科技企业,都是数字世界的“虚拟”技术;强脑科技、云深处、宇树科技等科技企业,虽然也有硬件,但更核心的是依靠软件、算法等来驱动硬件。
    而大洋彼岸的启示更为直观。英伟达GPU的进化史,本质上是游戏产业与AI革命的共生史;OpenAI的技术突破,离不开微软云长达十年的算力浇灌。
    这些事实都在印证:数字经济本就是虚实交融的有机体,所谓“虚”与“实”,本就是技术创新的一体两面,就像大脑神经元无法区分逻辑思维与艺术创造。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2-18 11:08
    回复
      2025-08-21 15:46:5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二、硬科技的底层也需要“软”
      当杭州在电商、支付、游戏等领域深耕时,外界看到的是商业模式,但水面下涌动的却是数据库、AI算法、图形引擎等底层技术的突破。
      从DeepSeek的大模型突破到宇树机器人攻克伺服电机,从群核科技重构工业设计流程到游戏科学重写文化输出范式。它们的共同基因是:在电商支付、数字金融等场景中淬炼出的算力算法、开发技术、系统架构、顶尖人才等底层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数字生态,降低了整体性的创新研发的试错成本。
      一方面是场景应用:
      比如,在复杂业务场景下构建数据存储和计算体系的历程,与航天器突破再入大气层的技术挑战,在工程复杂度上并无本质区别。
      再比如,支撑双十一的峰值交易的压力,与训练千亿参数大模型需要的技术栈,本质上是同源技术在不同场景的延伸。正是这些超级场景的持续淬炼,让杭州企业对高并发、高可用、高安全的技术追求刻进了基因。
      硬科技的发展,从来不靠实验室的闭门造车,而是需要真实场景和商业生态的反复锤炼。
      这些场景积累的know-how,也正在构成中国参与新一轮科技竞赛的隐秘护城河。
      另一方面则是顶尖人才:
      在城西科创大走廊,能看到最生动的跨界图景——
      做量化交易起家的团队在努力攻坚蛋白质折叠预测,曾经的电商架构师转身研发工业数字孪生系统,游戏引擎专家开始探索自动驾驶仿真平台。
      这种跨界不是行为艺术,而是数字技术穿透产业壁垒的必然结果——当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算法成为新生产工具,所有产业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
      电商时代积累的数据处理能力,在AI时代进化为大模型训练的燃料;互联网金融锤炼出的安全技术,正在赋能制造业转型;游戏产业培育的图形计算人才,成为智能驾驶竞赛的核心资产。
      这些都是杭州以阿里为代表的一众创新企业奠定的本地数字生态基础,后来者在这些基础之上接棒创新,二次开花,形成更强大的创造力。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2-18 11:08
      回复
        三、重新定义硬科技的坐标系
        说到这里,大家已经慢慢认识到了,杭州故事的核心启示,不是某个城市的逆袭传奇,而在于重新定义了硬科技的内涵:
        造芯片是硬科技,支撑双十一超大规模交易的弹性计算架构同样是硬科技;
        量子计算机是硬科技,以一部《黑神话:悟空》追赶西方游戏工业的也是硬科技;
        高端机床是硬科技,以一己之力硬刚主流AI公司,优胜了一个回合的更是硬科技;
        判断技术价值的标尺从来不是也不应该是物理形态,而要看其对生产关系的重构能力——看其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益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所以,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科技创新从来没有“姓实”还是“姓虚”的二元对立,数字技术本身就是硬科技浑然天成的一部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2-18 11:08
        回复
          科技强国的本质,就是制造强国+数字强国。
          47年前我们在“改革开放”的问题上“解放思想”,47年后的今天,我们在“科技创新”的问题上,同样也要解放思想,破除“硬件崇拜”,破除“虚实之分”,破除“非此即彼”等一系列思想桎梏:
          1、硬科技≠硬件科技,平台、软件、算法、数据、场景一样重要;
          2、应用创新不是"二流创新",数字生态可能比芯片更难替代;
          3、虚实经济本无高下之分,不能将产业政策异化为道德审判;
          4、包容性增长比选择性培育更能适应技术革命的不确定性。
          杭州的破壁之路,引发了众多城市、企业和个人的深刻反思,这些都正在重塑大众对中国经济转型的深层认知,这是一场关乎中国科技创新道路的认知革命。
          而今天的中国,需要更多这样的“杭州式觉醒”——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2-18 11:08
          回复
            文章不是我写的,我只是转发,不认同“马博士”观点的一定会有,大家争论一番也无妨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2-18 11:11
            回复
              4楼,5楼还没有放出来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2-18 11:15
              回复
                以前地理教科书是“实现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型升级”这几年的舆论又倒退到大炼钢时代无限吹捧二产贬低三产,好像只有工厂才是实体别的都是虚拟经济似的,就连电商都被打成虚拟经济的标签,你们贴吧这群庸人也跟着人云亦云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2-18 11:31
                收起回复
                  2025-08-21 15:40:5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浙江11楼2025-02-18 11:38
                  回复


                    IP属地:浙江13楼2025-02-18 11:40
                    回复
                      这次说的有道理有深度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5-02-18 14:58
                      回复
                        虚拟经济只有两个,一个金融业一个房地产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2-23 22:03
                        收起回复
                          拜读完文章,受益匪浅,没什么硬科技,虚拟经济,只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改善人们生活水平,都是真正的”硬科技”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5-02-24 19: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