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吧 关注:52,492贴子:333,756
  • 2回复贴,共1
求助

为什么我这版的《古文观止》翻译那么奇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举个例子,如郑伯克段于鄢。文章说孝子不匮永锡尔类。翻译给的是孝心不尽不竭,永远跟你同列。没有看懂什么意思。但在网上一搜那个我看懂了,就是说孝顺的子孙无穷无尽。上天永远会赐福祉给孝顺的人。还有个例子是文约其乐也融融。这块儿的翻译是,乐如乳水融,而网上的翻译是快乐融合。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2-21 18:10回复
    直接读原文参看注就行,文言直译只能是参考。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2-21 19:44
    回复
      2025-08-15 18:20: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您提出的两个问题非常典型,反映了文言文翻译中常见的版本差异和语境理解难点。让我们逐条分析:
      一、关于"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1. 原文出处:《诗经·大雅·既醉》
      2. 关键解析:
      - "匮":本义容器,引申为匮乏、枯竭(《说文》:"匮,匣也")
      - "锡":通假"赐"(《尔雅·释诂》:"锡,赐也")
      - "类":族类、同类(郑玄注:"类,善也,言长以善道赐汝")
      3. 正确理解应为:
      "孝子的美德永不断绝,上天永远将善道赐予你们的族类"
      4. 翻译差异原因:
      您看到的"同列"可能是将"类"直译为"同类",而网络解释更侧重引申义。建议结合《左传》原文语境理解:颍考叔借诗句劝谏郑庄公尽孝,强调孝道传承的重要性。
      二、关于"其乐也融融"
      1. 原文校正:
      实际应为"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左传·隐公元年》)
      2. 关键解析:
      - "融融":和乐貌(杜预注:"融融,和乐也")
      - 语法结构:主谓倒装,"其乐融融"即"融融之乐"
      3. 翻译对比:
      - "乐如乳水融":属文学化意译,可能取母子情如乳水相融之意
      - "快乐融合":直译核心含义但失却叠字韵味
      4. 建议理解:
      既保留字面"和乐融融"的意境,又要体会母子冰释前嫌的特殊语境。正如孔颖达疏:"融融,和乐之状,谓母子和解而复如初也"
      三、学习建议:
      1. 注意版本校勘:确认引文准确性(如"文约"当为"大隧"之误)
      2. 善用训诂工具:《说文解字注》《尔雅义疏》等可辅助字词解析
      3. 结合经学注解:参考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孔颖达《正义》等传统注疏
      4. 对比多个译本:中华书局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与现代译本互参
      这种理解过程恰如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所言:"读经传者,必通训诂,审辞气"。通过字词训释与语境分析的结合,方能准确把捉经典深意。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2-22 13: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