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后世的须眉浊物弄了个什么红楼花魁,可怜红楼梦中一个个钟洁灵秀女子在世俗的眼光下被排了名次定了好坏。可怜我们黛玉竟被抛置于名单之末。我先不说黛玉有如何的美好。只说这种“花名册”行为,即是对红楼梦的最大误读,也是曹老的在几百年前怎么也不会想到的无奈。因此,我觉得还是把《红楼梦》雅化为好,毕竟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舆论的传播就像时代的发展一样快,文化的普及速度却赶不上文明沦陷的速度。试问这等人物有谁能够懂得黛玉的灵动与清澈呢?又有谁能够欣赏黛玉的袅娜风情呢?何况《红楼梦》中的女儿如此之多,又都各有其特色,从来都是众口难辨。于此,对自己钟爱的女孩难免会有些溢美之词,但也绝不会无中生有,华而不实。而对其他的女孩,我也当是同宝玉一样的心态,欣赏之,爱怜之。笔下也绝不敢有任何贬斥之语,以免亵渎了那些歌冰清玉洁的女孩们。
是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塔。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部《红楼梦》。同样也会有一千个林黛玉。但从本人所了解的情况看,一般人黛玉的印象都大同小异。无非是一个柔弱的女子拭泪葬花,或是一个娇美的女孩说着些刻薄的话。要么是一个病秧子,要么是一个尖酸嘴。
那些不懂风情之人,那些以讹传讹之人。说黛玉爱弄小性儿,敏感好猜忌;说黛玉是醋坛子,酸中还带点辛辣;说黛玉语言刻薄,总能刺中别人。其实,这些都仅仅看到表象,并且是用一种偏颇的眼光。他们看不到黛玉的内心纯洁而坦诚。黛玉总能在生活的平淡处添点调料,从而生出不同的味道来,酸甜苦辣,应有尽有,“平添”了无限风情和无穷趣味。
有人认为,那些是林黛玉的性格缺陷,在一起生活难免会生事端,更且是“好”是连连。我却以为那不是什么性格缺陷,而是性格特点。不是什么好生事端,而是使生活丰盛而有质感。
有了黛玉,生活再也不能平铺直叙。波澜不惊。有了黛玉,生活将抽出一撮一撮新芽,收获大片大片浪花。发芽从不选择地方,因为走到到哪里都留下了诗的种子;开花从不选择时间,随时都会有一个小小的起伏,那样自然而美好。
简而言之,有了黛玉的生活成了一首诗。
“黛玉”。
一个袅娜风流,清婉娇柔的绝色女子,弯着嘴角,一幅生气而又像得意的样子,却又像是不愠不恼。毫无顾忌地,自然而然地,非常巧妙地说出一连串幽默而带“讽”趣,含蓄而又直率的尖酸话语来。如花朵朵,如剑招招,在你还欣喜于花朵的美妙之时,却也早已中招。真可谓“剑”在弦上,不得不发。弦外之音,莫明奇妙。让人一边抱怨这个丫头伶牙俐齿的,不饶人。却又不恨她,反而越发的喜爱这位不食人间烟火的少女。
不可否认,黛玉利嘴确实不是那么好消受的 。它时而悦人,时而伤人,时而熊掌,时而砒霜。让人不是绝对的舒服,有时还相当的别扭。可是那些为情所困的痴情者都认为真正的爱是又爱又恨,一会儿恨得牙齿直痒痒,忽而一转念,又漫溢出无限的柔情来,爱之而欲罢不能。时尚杂志上也说让人上瘾的东西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像辣椒,像烟草,乃至大麻等等,吞之不而忍,欲罢而不能,因此不能忘怀。我认为林妹妹的动人,也正是由于她的那点别扭劲,那种率真给人的一种隐隐的锐利感,让人为之无奈,为之痴迷,为之受伤,为之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