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品吧 关注:1,609贴子:7,791
  • 0回复贴,共1

大型危废暂存间的要求与注意事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选址要求
1. 远离敏感区域
大型危废暂存间应远离居民区、学校、医院等人口密集的区域,以避免危废在储存过程中可能对公众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例如,距离居民区至少保持一定距离(具体距离根据当地法规而定),这样即使发生危废泄漏等意外情况,也能降低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远离饮用水源地也至关重要。饮用水源地是保障居民用水安全的重要场所,如果危废暂存间靠近水源地,一旦危废渗漏或泄漏进入水体,将严重污染水源,影响到众多居民的饮水安全。一般来说,要确保暂存间与饮用水源地之间有足够的安全防护距离,如500米以上或者按照相关环保部门的具体规定执行。
2. 便于运输与管理
良好的交通条件是选址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大型危废暂存间往往需要频繁接收和转运危废,因此应位于交通便利的地方。例如,靠近主要公路或铁路站点,方便运输车辆进出。同时,场地要有足够的空间用于装卸作业,包括设置专门的装卸平台,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危废,如放射性危废或者危险化学品类危废,在选址时还要考虑到周围是否有合适的应急救援力量能够及时到达。如果附近有消防站、医疗急救中心等应急设施,可以在危废事故发生时得到更快速有效的救援。

#二、建筑结构要求
1. 防火防爆设计
建筑材料的选择应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墙体可以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耐火材料,屋顶则可使用防火板等材料。对于内部隔墙,也要具备一定的防火分隔能力,将不同性质的危废分隔开来,防止火灾蔓延。
在电气设备方面,要严格按照防爆要求进行安装。例如,照明灯具应选用防爆型灯具,电线电缆要穿钢管敷设,并且做好接地保护。开关、插座等电器元件也必须是防爆型的,以防止因电火花引发爆炸事故。同时,暂存间内要配备足够数量和类型的灭火器材,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并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2. 防腐蚀措施
地面和墙壁要进行防腐处理。对于存放酸碱类危废的区域,地面可以铺设环氧树脂防腐层或者聚氨酯防腐层,墙壁采用耐腐蚀涂料涂刷。这样可以有效防止酸碱类危废对建筑结构的侵蚀,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对于一些含有重金属离子或者其他腐蚀性物质的危废,还应在暂存间的排水系统中设置防腐管道,防止排水管道被腐蚀损坏,导致危废泄漏到地下水中。此外,室内放置危废的托盘或容器底座也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制作,如不锈钢材质。
#三、通风与环境监测要求
1. 通风系统设计
应根据危废的挥发性和毒性等因素合理设计通风系统。对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类危废较多的暂存间,要采用机械通风与自然通风相结合的方式。设置排风扇、轴流风机等设备,将室内空气排出室外,同时在合适的位置开设通风窗,利用自然风力补充新鲜空气。
通风系统的风量要根据危废的种类和储存量来确定。一般情况下,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应低于一定数值(如6次/小时),以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安全标准。对于一些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废,如含汞废物等,还需要对排出的气体进行净化处理后再排放,可采用活性炭吸附、化学洗涤等方式去除其中的有害成分。
2. 环境监测设施配置
安装温度、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暂存间的温湿度情况。不同类型的危废对温湿度有一定的要求,过高或过低的温湿度可能会加速危废的变质或反应速度。例如,某些易燃固体危废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容易自燃,通过监测可以及时调整温湿度,保证危废的安全存储。
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仪等设备。对于甲烷、氢气等可燃气体以及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实时监测。当这些气体浓度达到设定阈值时,报警仪会发出警报信号,提醒管理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启动通风设备、疏散人员等。同时,要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准确性。
#四、危废分类存放要求
1. 按照危废特性分类
危险废物种类繁多,按照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可分为固体、液体、半固体危废;可燃性、易燃性、易爆性、腐蚀性、反应性、毒性等不同类型。在大型危废暂存间内,要严格按照行业标准或企业内部制定的分类规则进行存放。例如,将固体危废放在专门的货架上,液体危废放在带有防漏托盘的容器内,并且不同特性的危废要分开存放,防止发生不良反应。
对于具有相容性的危废,虽然可以相邻存放,但也应该用标识牌明确区分。而对于不相容的危废,如强酸和强碱类危废,则要设置专门的隔离区,中间采用实体墙或密闭式隔断将其完全分隔开,防止两者接触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热量、气体甚至爆炸等危险情况。
2. 包装与标识规范
危废的包装应符合相关规定。固体危废要用坚固的包装容器盛装,如塑料桶、铁桶等,并且要密封良好,防止粉尘飞扬或散落。液体危废要采用耐腐蚀的容器盛装,如玻璃瓶、塑料罐等,并且要做好防倾倒措施。对于一些特殊的危废,如放射性危废,要采用专门的屏蔽包装,确保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
每个危废容器上都要有清晰准确的标识,包括危废的名称、来源、产生日期、危险特性等内容。标识可以采用标签粘贴或者直接印刷在容器表面的方式。这有助于管理人员快速识别危废的类型,方便日常管理和后续的转运、处置等工作。

#五、人员管理要求
1. 专业培训与持证上岗
管理人员必须接受专业的危险废物管理培训,内容涵盖危废的分类、危害识别、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只有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质证书的人员才能从事大型危废暂存间的管理工作。例如,了解不同危废的应急处理方法,像遇到剧毒危废泄漏时,知道如何穿戴防护用品、使用吸附剂等紧急处理手段。
操作人员也需要接受相关的技能培训,如正确搬运危废容器、使用各种监测设备等技能。同时,要定期组织复训,更新知识体系,确保人员始终具备应对危废管理工作的能力。
2. 安全意识教育与行为规范
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让员工充分认识到危废管理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开展安全主题活动、观看安全事故警示片等方式,提高员工对危废风险的认识。例如,讲述以往发生的危废事故案例,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后果,使员工引以为戒。
制定严格的行为规范,要求员工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如禁止在暂存间内吸烟、使用明火等危险行为;进入暂存间前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如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按照规定的路线行走,避免随意走动导致危废容器碰撞损坏等情况的发生。
#六、应急管理要求
1. 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
编制完善的危废暂存间应急预案,预案内容要涵盖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场景,如危废泄漏、火灾、爆炸等。针对不同的事故类型,明确应急响应程序、各部门职责、应急物资储备等内容。例如,对于危废泄漏事故,要确定泄漏源的查找方法、围堵措施、泄漏物的收集方式等;对于火灾事故,要规划疏散通道、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等。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演练可以模拟真实的事故场景,让参与人员熟悉应急流程,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演练结束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确保在真正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2. 应急物资储备与维护
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储备充足的应急物资。如对于危废泄漏事故,要储备吸油毡、活性炭、沙土等吸附材料;对于火灾事故,要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消防水带等消防器材。同时,还要准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等。
对应急物资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完好可用状态。对于有保质期的物资,如药品、食品等,要及时更换;对于消防器材等设备,要定期进行功能测试,发现故障及时维修或更换,保证在应急情况下能够正常使用。


IP属地:江西1楼2025-03-03 11:2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