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舞提灯吧 关注:5贴子:398
  • 4回复贴,共1

灵素话中医之饮食宜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长期以来,在人们心目中,中医较强调忌口,这主要与中医理论对于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等均有其自身的许多特点有关,其中与忌口有关的内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体现。

    中医学认为人类生活在自然界,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条件,而自然条件(气候、季节)变化,自然界的植物动物(有的生用,有的经过制作)进入人体,人体必然会有反应。某些植物或动物被人作为食物进入体内,以成为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但是也有些植物或动物,被人作为食物进入动物,被人作为食物进入体内后会产生不良反应或引起疾病,人们通过实践而认识以后,对这些植物或动物就忌用了。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人们还发现有的人在患病以后,把某些食物或动物进行食用后会加重这些病情的发展。显然这就告诉我们:人生活在自然界,必须要适应自然界对人体的这种影响。

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医食同源”,不仅要强调辨证论治,而且应该讲究“辨证食疗”。的确,食疗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具有药物不能起到的作用,所以古代医著记载不少。例如:《内经》全书载方13首,属于食疗的有6首;《神农本草经》收载的365种药物分上中下三品,而大部分上品是食疗通用的物品。其实,食疗的内容包括两大方面:一是食补,一是食治。平常说的药补不如食补,是指在没有疾病或者患病以后体质比较虚弱的人需要加强营养,而加强营养通过食物的作用来达到。象一般年老、体虚之人,到了冬天,会买点桂圆、莲心、芝麻、胡桃等当点心。还有一种治疗某些疾病或者配合一些药物来进行辅助治疗、例如:水肿病人可以用鲤鱼和赤小豆烧汤服用,以达到利水消肿的目的。但是在一般情况下,食疗特别要注意忌口,其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食疗或食治的食物,有一部分是药物,有一部分不作药用,但都有不同的温热寒凉之性。因此,不同体质的人使用时,首先应注意忌什么。例如:平时“火气:比较大的人,有的属于阴虚体质的,就要忌服桂圆一类偏温热的食物;而平时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吃油腻之品会引起腹泻,应该忌服胡桃、芝麻一类带有油脂,易于引起滑肠的食物。

二、在进行食疗时候,要注意疾病的不同证候的性质。例如:胃脘痛的人,经过检查为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大多数病人为脾胃虚寒,故应忌服生冷之品,在夏天尤其要忌服冷饮;脘胁痛的人,经过检查为胆道感染、胆石症,大多数病人为湿热内蕴,故应忌服油炸、油腻之品,否则湿热腻滞,气机阻滞不畅,疼痛更加严重了。

   三、对于某一些疾病,在运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食疗,也应该重视忌口。例如:发热以后,余热不清,病人常为低热不退、神疲口干、乏力、不思饮食,应忌服鱼腥、肥肉一类食品,以无碍脾胃之气的恢复。又如口腔溃疡是口腔科常见的一种病症,在中医的辨证论治上有一种气阴虚的病,当忌服巧克力一类食品,以防虚火不退而致溃疡不合。

   总之,食疗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保健和防治疾病的一种手段,从某种角度看,人们天天在接受食疗,因此,时时应该注意忌口,这样才能使食疗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今后的内容中,我将结合临床病例,从中医的角度,来谈谈各种体质和各种疾病在饮食方面的有关禁忌。



1楼2006-04-25 12:30回复
    近日气候变化较大,温差也比较明显,感冒的病人比以往明显增多,稍作统计,竟发现这几日前来老师门诊就诊的患者,有三分之二是感冒或是由感冒引起的相关疾病。

     

    有一位上周来看过病的患者,说自己吃了几副汤药后,感冒的症状本已基本消失,可今天又觉不适,痰多又不易咳出,仿佛有物堵在胸口般,憋闷异常,细问之下,才知他昨晚喝了许多鸡汤,犯了饮食的禁忌。那么,大家不禁要问,感冒也要注意饮食禁忌吗?答案是肯定的。

     

     感冒,从中医角度来说,主要是由风邪侵犯人体而引起的疾病,以发热、怕冷、头痛、鼻塞流涕、大喷嚏为主要症状。但是在不同的季节,风邪又会兼夹其他外邪,如夹寒、夹暑、夹湿,夹燥等,因而会产生不同的表现。如夹暑者多在夏季出现,多以身热有汗、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等为特征,此时饮食宜忌燥热之品,象油炸带鱼、油炸花生等,否则以热助热,从而造成暑热更甚。又如夹湿的患者,多见于梅雨季节,以身热不扬、头重头胀、骨节疼痛、胸闷、口淡或甜等为特征,此时饮食应该忌食油腻之品,象蹄膀、红烧肉之类,否则容易恋湿助邪,造成病情缠绵难解,产生变证,不易速愈。再如夹燥者,多见于秋季,以身热头痛、咽干鼻燥、口渴、舌红为特征,此时饮食如果不避辛辣之品,则容易助燥化火,造成热势更甚,从而损伤人体阴液。

     

     至于夹寒者,即我们平时所说的风寒感冒,多见于冬季,以怕冷,无汗,头痛、身疼、流清涕或伴咳嗽咯痰等为主证,此时在饮食上以清淡为宜,亦应忌食油腻,以防助湿生痰,像前面提到的那位患者,本来就体质偏胖,体内痰湿较甚,兼感受风寒之邪,影响了肺的宣发肃降功能,“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致使痰湿内盛,蓄于胸中,而鸡汤乃辛温滋腻之品,多时过食则有助湿生痰的弊端,而且其性收敛,使得痰湿内盛,难于排出体外,储于胸膈之中,更加影响肺的宣降,导致呼吸不利,所以就会出现上述的不适症状;另外,风寒感冒患者也应忌食辛辣,以防寒邪化热;忌食生冷,以防戕害脾胃。

     

     另外,对于不同体质的人来说,一旦出现感冒发热,饮食也不宜很随便,象血虚患者出现感冒,治疗上在用养血解表方法的同时,饮食上也要注意,忌服海腥、生姜、大蒜等,因为此属辛温之品,食后易致发热更高,阴血更伤,犯“虚虚”之戒。又如阳虚患者出现感冒发热,治疗上在助阳解表的同时,应忌服冷饮,少吃水果,否则,一方面这些冷的东西容易闭阻邪气,使邪气不易被驱除,有“闭门留寇”之弊;另一方面,素体阳气不足,脾胃虚寒,若再进食生冷,恐更伤脾胃阳气。

     

     总之,感冒虽是常见病,看似病情不重,但在饮食上也要多加注意,否则及易使病情迁延不愈,甚至酿成新的病端。


    2楼2006-04-25 12:30
    回复
      病人吃水果也有忌口 

      许多病人到医院就诊后,医生常常嘱咐要多吃水果,而亲戚朋友探望病人时也往往把水果当作礼物和营养品,似乎水果可以不加选择,多吃或少吃,都百利无害。其实,病人吃水果也有忌口,某些疾病如果吃了不合适的水果,常常使病情加重。中医药学强调,水果也同中药一样有寒、热、温、凉的不同属性,如生梨性寒,桃子性热,李子性温,西瓜性凉。水果所具有的酸、甜、苦、辣、咸五味,对疾病也要产生一定的影响。甜味多有滋补。酸味多有收敛、固涩作用,用于止汗、止泻,但湿热盛者不宜吃。

      比如在临床上,常常见到一些脾胃虚寒的病人,本来就属脾脏阳气虚衰,运化不健,常伴脘腹胀闷不适,胃脘隐隐作痛等症,在治疗或饮食调补时,寒者热之,应以温补为主,用药可以桂枝、干姜、仙灵脾等,饮食也应性味温和的食物为主。但是一些病人,虽然在日常就餐时,不会过食生冷,但是对水果却没有加以适当的控制,以为其百利无害,所以不加节制的大量食用一些性味属寒凉的瓜果,最后导致戕害脾胃,更伤脾脏阳气。

      在医院,我们常常见到一些便秘的病人,吃了水果后,便秘的症状反而更加严重。其实这种病人的便秘在中医属于阳虚便秘,治疗时,应该以温运为主,通过使用温性的药物,激发脾胃阳气,促进脾胃运化,从而把胃肠的糟粕排出体外。如果病人不注意自身的体质情况,盲目的希望通过多食用寒性水果的方法通便,这就好比是给病人用了药性寒凉的药物,反犹雪上加霜,适得其反,只能使病人的阳气更伤,症状更重。如柿子是性寒之品,凡气虚、阳虚、体弱多病人、产后、消化不良、胃脘冷痛、大便溏泻或冷积便秘的人不宜服用。

      另外,有些水果的含糖量非常高,久食多食易酿生湿热,一些肥胖多痰、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宜少食或不食,因为这些肥甘会在体内化生成导致或加重疾病发生的病理产物。如荔枝、大枣、桂圆等糖份较高,患有上述疾病者不宜多食。另象核桃为性温之品,且多滋腻,对痰火积热者应该少用。


      4楼2006-04-25 12:31
      回复
        体虚进补时应该怎样忌口


        体虚进补,又称调理。一般是指人们因为体质比较虚弱,或病后未完全康复,或慢性病患者身体十分虚弱,采取服用具有补益作用的食物或药物来增强体质与恢复健康的一种方式。那么,在进食补益的药物和食物时,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般这种忌口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服用滋补药时要注意忌口。另外一种是在服用补益身体的食品时要注意忌口。

        服用滋补药时要忌服萝卜、绿豆等一类食品,也忌服滋腻膳食。特别是服用人参时,要避免同时服用萝卜、绿豆(包括绿豆制品、如粉丝等)等,因为二者常常会破坏人参中的有效成分。传统的中医药理论讲这两味药是“介药”。主要是指萝卜的消食导滞作用和绿豆的寒凉解毒功能会使人参的作用不能发挥,人参的甘味补气生津的疗效将大大减弱。应该说,两者同时服用是不合适的。另外,从药理上讲,莱菔子含有大量脂肪油会加快人参有效成分的排泄,在其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时,就已经离开体内了,故亦应注意避免同时进服。由于滋补药多为补益壅滞之品,对于消化不良者应先服用一些理气和胃之品以开路,让胃气的功能恢复正常,以利于补益药食的消化吸收,故平时用膳食对消化功能不佳者忌用滋腻之品,否则容易造成积聚难散,有碍消化吸收。

         而在服用补益食品时,则更应该忌口。体虚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四种,而补益食品多分偏寒性和偏温性两类。如对于阴虚、血虚者,特别是有虚热时应该忌用狗肉、羊肉、胡桃、桂圆一类偏温性的食品。在冬天,对于阴虚火旺的人来说,吃羊肉火锅,则更易于助火生热,火气也就更大,严重者会发口疮、口干咽燥。夜寐不安。有的人入冬怕冷,但同时会在傍晚时升火,口舌干燥,心烦等表现,这时应该再请中医师诊治,经服药上述症状稳定后再进行进补。如急于进补,不会产生疗效,相反要产生弊端。

        而对于阳虚、气虚者,特别是有虚寒时应该忌甲鱼、海参、蛤蜊、百合、木耳一类偏寒性滑肠的食品。阳虚有寒、脾胃薄弱入东以芝麻,胡桃肉等易致大便泄泻不止,所以,牛乳、羊乳、兔肉也应慎用。

         根据上述不同体虚的表现来选取补益食品,既可避免因食品之性寒或性温而带来的弊端,又让补益的食品发挥恰当作用。


        5楼2006-04-25 12:32
        回复
          • 60.171.217.*
          我问一下
          冠心病要忌什么?


          6楼2008-09-15 17: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