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赣北的永修一带,每逢酒席宴会,首先是两大碗和菜,象征和睦相处。随后上桌的就是两大碗用稻草扎着的大块猪肉。丰盛的酒宴上摆着这样的两碗猪肉,倒显得别有风味, 拿起剪刀,剪断稻草,再仔细地品尝品尝,肉色清清爽爽,入口香酥绵糯。肉香味中还夹杂着一股稻草的清香味,沁人肺腑,确实是余味无穷。这种肉就叫“东坡肉”。为什么这道菜称为“东坡肉”呢?有这样一个传说。
宋朝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叫苏东坡,他云游四海,走遍天下。一年夏天的一个中午,他来到永修境内一个叫艾城的地方。此时,正是三伏暑天,天气十分炎热。恰好路边有棵参天大樟树,树阴蔽日,真是个乘凉的好地方。苏东坡坐在树下石凳上,一边纳凉,一边读书。读着读着,突然传来一阵哭声。他抬头一看,只见一农夫抱着个孩子急急忙忙朝这边走来,后边跟着个哭哭啼啼的妇人。东坡心想:八成是孩子得了什么急病,我对医学虽不在行,但医书药学倒也看过不少,常见病症也略知一二。于是就叫住农夫说:“让我给看看吧!”原来这对夫妇中年得子,看得比生命还要宝贵,所以给孩子起了名字叫“金崽俚”。金崽俚今天突然得病,神志昏迷,不省人事,两口子吓得要命,急忙抱孩子去找郎中。常言道“病急乱求医。农夫看看苏东坡的打扮,又如此热诚,立即把孩子递给他。东坡接过一看,孩子紧咬牙关,手足抽搐,正合医书上中暑之说。于是招呼农夫把孩子平放在地上,顺手摘了一把樟叶,搓了搓放在孩子的鼻子下。随后又按医书上的做法,这里弄弄,那里掐掐。一会儿,金崽俚“哇”地哭出声来。两口子真是喜出望外,抱起金崽,拉住苏东坡就往家里走。苏东坡见农夫谢恩心切,也只好跟着走。来到农夫家一看,家虽不富,却也十分整洁。农夫为了抱恩,留住苏东坡热情款待,一晃就是三天。
这天清晨,农夫兴冲冲从集上买了两斤猪肉,用一束稻草捆着提了回来。他一边走,一边想:肉买回来了,我还得去问问先生得口味。于是就去问苏东坡。
这时,太阳刚露出半边笑脸,朝霞满天,露珠挂在田间得稻叶上,如一棵棵明亮的珍珠。苏东坡被这美丽的大自然景色迷住了,他面临东窗,诗兴大作,正在赋诗填词,推敲词句呢!农夫在门口轻声问道:“先生,你看这肉怎样弄着吃?”东坡作诗入迷,口中朗朗念着:“禾------草-------珍---------珠-------透心香。。。。”农夫听了一楞,先生这是什么意思?仔细一琢磨:对了,他是叫我把肉和着稻草整煮,并要煮透心,那样吃才香,所以说:“和草整煮透心香”。这先生和我们作田人真不一样,说话开口是诗,连吃肉都特别。想到这里,农夫把肉拿到厨房,按苏东坡讲的和自己想的,叫老婆和着稻草把猪肉整块地放在锅里闷煮,煮得透烂。
到吃饭时,菜端上桌来,苏东坡见一块整肉,没斫没切,还用稻草捆着,想来想去,不知什么原因。想问,又不好意思开口,要吃吗,一整块肉,稻草还捆在上头,不知如何动手。农夫见苏东坡望着肉出神,也挺奇怪。就对苏东坡说:“早上我去问你,你不是说‘和草整煮透心香’吗?我是按照你的意思给弄的,先生怎么不吃呢?”
苏东坡恍然大悟。原来农夫把他的话给串起来了,断断续续的诗句,被他听成一句话。既然如此,也只好顺坡下驴。于是叫剪开绳子同农夫一家高高兴兴地吃起来。真没想到猪肉掺杂着稻草香味,十分清香可口。吃完饭,农夫夫妇出门去了。东坡想:主人如此盛情款待,打扰几天了,十分过意不去。几次要走,主人都不肯,今天还是走了吧。主意一定,从包袱里取出五两纹银,放在桌子上,留下一张字条,上写着:“主人盛情难却,东坡不辞而别。”农夫夫妇回来,看见条子大吃一惊,原来救自己孩子的恩人竟是鼎鼎大名的苏东坡先生。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学着用稻草扎肉煮着吃,果然香酥可口。乡亲们便把这种肉称作“东坡肉”。因其味道鲜美,做法别致,所以一直流传。
宋朝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叫苏东坡,他云游四海,走遍天下。一年夏天的一个中午,他来到永修境内一个叫艾城的地方。此时,正是三伏暑天,天气十分炎热。恰好路边有棵参天大樟树,树阴蔽日,真是个乘凉的好地方。苏东坡坐在树下石凳上,一边纳凉,一边读书。读着读着,突然传来一阵哭声。他抬头一看,只见一农夫抱着个孩子急急忙忙朝这边走来,后边跟着个哭哭啼啼的妇人。东坡心想:八成是孩子得了什么急病,我对医学虽不在行,但医书药学倒也看过不少,常见病症也略知一二。于是就叫住农夫说:“让我给看看吧!”原来这对夫妇中年得子,看得比生命还要宝贵,所以给孩子起了名字叫“金崽俚”。金崽俚今天突然得病,神志昏迷,不省人事,两口子吓得要命,急忙抱孩子去找郎中。常言道“病急乱求医。农夫看看苏东坡的打扮,又如此热诚,立即把孩子递给他。东坡接过一看,孩子紧咬牙关,手足抽搐,正合医书上中暑之说。于是招呼农夫把孩子平放在地上,顺手摘了一把樟叶,搓了搓放在孩子的鼻子下。随后又按医书上的做法,这里弄弄,那里掐掐。一会儿,金崽俚“哇”地哭出声来。两口子真是喜出望外,抱起金崽,拉住苏东坡就往家里走。苏东坡见农夫谢恩心切,也只好跟着走。来到农夫家一看,家虽不富,却也十分整洁。农夫为了抱恩,留住苏东坡热情款待,一晃就是三天。
这天清晨,农夫兴冲冲从集上买了两斤猪肉,用一束稻草捆着提了回来。他一边走,一边想:肉买回来了,我还得去问问先生得口味。于是就去问苏东坡。
这时,太阳刚露出半边笑脸,朝霞满天,露珠挂在田间得稻叶上,如一棵棵明亮的珍珠。苏东坡被这美丽的大自然景色迷住了,他面临东窗,诗兴大作,正在赋诗填词,推敲词句呢!农夫在门口轻声问道:“先生,你看这肉怎样弄着吃?”东坡作诗入迷,口中朗朗念着:“禾------草-------珍---------珠-------透心香。。。。”农夫听了一楞,先生这是什么意思?仔细一琢磨:对了,他是叫我把肉和着稻草整煮,并要煮透心,那样吃才香,所以说:“和草整煮透心香”。这先生和我们作田人真不一样,说话开口是诗,连吃肉都特别。想到这里,农夫把肉拿到厨房,按苏东坡讲的和自己想的,叫老婆和着稻草把猪肉整块地放在锅里闷煮,煮得透烂。
到吃饭时,菜端上桌来,苏东坡见一块整肉,没斫没切,还用稻草捆着,想来想去,不知什么原因。想问,又不好意思开口,要吃吗,一整块肉,稻草还捆在上头,不知如何动手。农夫见苏东坡望着肉出神,也挺奇怪。就对苏东坡说:“早上我去问你,你不是说‘和草整煮透心香’吗?我是按照你的意思给弄的,先生怎么不吃呢?”
苏东坡恍然大悟。原来农夫把他的话给串起来了,断断续续的诗句,被他听成一句话。既然如此,也只好顺坡下驴。于是叫剪开绳子同农夫一家高高兴兴地吃起来。真没想到猪肉掺杂着稻草香味,十分清香可口。吃完饭,农夫夫妇出门去了。东坡想:主人如此盛情款待,打扰几天了,十分过意不去。几次要走,主人都不肯,今天还是走了吧。主意一定,从包袱里取出五两纹银,放在桌子上,留下一张字条,上写着:“主人盛情难却,东坡不辞而别。”农夫夫妇回来,看见条子大吃一惊,原来救自己孩子的恩人竟是鼎鼎大名的苏东坡先生。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学着用稻草扎肉煮着吃,果然香酥可口。乡亲们便把这种肉称作“东坡肉”。因其味道鲜美,做法别致,所以一直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