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我说南明吧 关注:850贴子:4,253
  • 1回复贴,共1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族群,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目前,汉族人口约为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0%,分布於世界各地。除大中华地区外,汉族在东南亚和北美洲也有较多分布。 「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华夏族称为「汉人」,始於汉朝。在现代,还有炎黄子孙、龙的传人等称呼。
汉族人口99%以上都分布在大中华地区,在中国大陆,汉族占总人口的92%,分布於各个省市;在台湾汉族占总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门汉族分别占总人口的95%和97%。汉人是世界人口,历史文化第一大民族。
汉文化为今日中华文化的主体,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汉族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几千年间,无论政治、军事、哲学、经济、史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众多的具有深远影响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至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於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统治汉族思想与文化两千余年;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在军事理论方面,早在春秋末期就有军事名著《孙子兵法》问世。西汉初年整理出182家兵法,特别是 宋朝以来一直作为武学必读的《武经七书》,集中了古代军事著作的精华。注重史学也是汉族文化史的一个突出的特点。自司马迁撰《史记》,历代都有纪传体史书, 至清代已形成著名的《二十四史》;编年体以《春秋》、《左传》、《资治通鉴》为代表;其他各种纪事本末体史书及古史、 杂史、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等官私撰述, 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古代历史文献最丰富的国家,其中绝大多数出於汉族学者的手笔。在自然科学方面,天文学与数学的成就,一向为世人所瞩目,中如张衡(78-139)、祖冲之(429-500)、一行(俗名张遂,683-727)、郭守敬(1231-1316)等已被举世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古代农学往往包括古代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成就,据不完全统计,2000多年间,包括已经散佚与流传至今的农书达370余种,其中如《汜胜之书》、《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农政全书》,是古代农学著作的代表作。在文学方面,诗歌、散文的创作,占有显著地位,涌现了许多艺术成就极高的作家与作品,如小说创作,到明清时,获得很大发展,《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红楼梦》(曹雪芹为汉军旗人)等均享有盛名。在绘画、书法、工艺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方面,也涌现出不少蜚声中外的名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汉族人民善於学习和吸收其他各民族之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风格。在一些类书巨著的编纂方面,也是由来已久。唐宋时的《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特别是明清的《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可称世界上著名的古老的百科全书,不仅显示了以汉族文化为主体的中国古代文化的光辉成就,也显示了古代汉族学者与少数民族 学者合作与互相学习的精神。
汉族的语言为汉语,使用汉字书写。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国内学术界传统上认为汉语是单一语言,可分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语、粤语七大方言(有许多不同的划分方法,参见汉语方言)。学术界另一种观点认为汉语是汉藏语系内的一个语族,包含一组由古汉语演化而来的亲属语言。
汉族王朝中的明朝曾订有洪武正韵做为官语,并以此做为永乐大典的索引之一,即为南京官话,后於民国时代爆发京国之争,便以满清官话做为现代标准汉语,也就是标准官话。其称谓因所在地的不同而分别称为普通话(中国大陆和港澳地区)、国语(台湾)、华语(马新地区)。香港澳门把标准粤语(广州话)列为其官方语言之一。作为金陵雅音传承之南京官话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失传。



IP属地:广东1楼2010-12-26 13:54回复
    复兴华夏!


    4楼2011-02-22 18: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