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初一吧 关注:15贴子:5,404
  • 3回复贴,共1

臭氧层

收藏回复

  • 61.165.151.*
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周围。环绕着一层大气。这层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约占99%以上。此外,还有少量的氩、二氧化碳、水汽和臭氧(O3)等等。虽然大气中二氧化碳、水汽和臭氧含量很少,但对整个地球气候的变化却影响很大。
  包围地球的大气,其特性会随高度不同而有许多变化,科学家便依照气温梯度,来划分大气的垂直结构。最接近地表的是「对流层」,其次为「平流层」、「中气层」和「热气层」。热气层是大气的最外圈,大气愈向外愈稀薄,并没有一条明显的界限。由于大气是受地球重力吸引而环绕在地球四周,因此离地表越近,空气密度越高,大约90%的空气都聚集在离地表30公里的范围之内;到了离地100公里处,大气密度已不及海平面的百万分之一,所以若与地球半径约6370公里相比,大气的确只有薄薄一层而已。
  平流层的位置大约在离地10-50公里处,但大气中的臭氧绝大部分都集中在离地面大约25-30公里的平流层中,称为「臭氧层」。名虽为层,但实际上臭氧分布各地并不均匀,而且大气中臭氧的总含量非常少,尚不到1ppm。这极薄的一层臭氧,对于地球上的生命非常重要,因为臭氧能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将这些波长很短,而且有致命危险的辐射线,转换成热能,只有极少量能到达地表。紫外线会破坏包括DNA在内的生物分子,增加患皮肤癌、白内障的机率,而且和许多免疫系统疾病有关。此外,紫外线对于农作物,甚至海洋生态系都会造成负面影响。然而这层重要的臭氧已经受到严重破坏,而且清形一年比一年恶化。
  臭氧层的作用
  臭氧层吸收大部分来自太阳有害的紫外线。臭氧层象是一层保护屏,完全挡住了致命的UV-C射线。正如我们所知,臭氧层对所有生物是非常重要的。消耗臭氧层则让更多的紫外线到达地球,而更多的紫外线意味着将造成更多的黑瘤和非黑瘤皮肤癌,更多的白内障疾病,免疫系统能力的下降,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渔业产量的下降,对动物产生副面影响,对塑料制品产生更多的破坏。
  科学家对破坏臭氧层的关注始于1970年。研究表明,CFCs在大气中分裂并释放出破坏臭氧层的氯原子,哈龙物质释放出来的溴原子也对臭氧层造成同样的破坏。 
  1976年,联合国环境署(UNEP)理事会第一次讨论了臭氧层破坏问题。在UNEP和世界气象组织(WMO)设立臭氧层协调委员会(CCOL),定期评估臭氧层破坏。1977年召开了臭氧层专家会议。1981年开始就淘汰破坏臭氧层物质的国际协议进行政府间的内部讨论,并于1985年3月制定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什么是ODS?
  许多科学研究证明,工业上大量生产和使用的全氯氟烃、全溴氟烃等物质,当它们被释放并上升到平流层时,受到强烈的太阳紫外线UV-C的照射,分解出Cl.自由基和Br.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很快地与臭氧进行连锁反应,每一个Cl.自由基可以摧毁10万个臭氧分子。人们把这些破坏大气臭氧层的物质称为"消耗臭氧层物质",因其英文名称为Ozone Depleting Substances,取其英文名称字头组成缩写,简称ODS。
  目前,认为ODS包括下列物质:CFCs、哈龙(Halon)、四氯化碳、甲基氯仿、溴甲烷等。
  什么是CFCs?
  工业上大量生产和使用的氯氟烃是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根据氯氟烃的英文名称Chloro-fluoron-carbon,取其字头组成缩写CFC, 用CFC代码作为氯氟烃的统称。
  在CFC后标以化合物代码,可以代表不同的氯氟烃,如CFC-12代表二氯二氟甲烷,CFC-113代表1,1,2-三氯-1,2,2-三氟乙烷等。
  氯氟烃的命名法是其后面以代码表示不同的化学物质(或组成)。编码原则是用三位数组成代码,个位数表示分子中氟原子的个数、十位数表示分子中的氢原子的个数加1,百位数表示分子中的碳原子的个位数减1。按此原则,三氯一氟甲烷(分子式为CCl3F)的代码百位数为0、十位数为1、个位数为1,写为CFC -11;二氯二氟甲烷(分子式为)的代码百位数为0、十位数为1、个位数为2,写为CFC-12。几种重要的CFC物质如下表:



1楼2006-04-29 20:50回复
    这可真是太感谢了!!


    删除|4楼2006-04-30 19:35
    回复
      • 219.133.205.*
      没错....这可真是太感谢了!!


      5楼2007-03-07 20:11
      回复
        • 121.27.64.*
        sm臭气洞


        6楼2009-10-27 11: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