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鉴证吧 关注:4贴子:23
  • 4回复贴,共1

鉴证实际上就是等效的zzzq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身份政治与网络jz表面看似分属不同领域,但其内在逻辑确实存在深刻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植根于现代社会的结构性矛盾、媒介技术的革命性变革以及政治主体性的重构。要理解其本质关联,需从以下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 一、**符号暴力的再生产:身份的虚拟化重构**身份政治以族群、性别、阶级等标签为武器,网络键政则以意识形态符号为弹药,两者共同构建了"标签即政治"的认知范式。在社交媒体算法主导的信息生态中,个体被简化为可计算的数据包,复杂的社会关系被压缩为二元对立的身份符号(如"粉红/公知""白左/右狗")。这种符号暴力通过**情感动员-流量变现-群体极化**的循环不断强化,形成"身份即立场"的政治判断逻辑。
案例佐证:美国"黑命贵"运动中社交媒体标签#BLM的病毒式传播,与中文网络"入关学"的模因化扩散,均展现出符号暴力如何消解理性讨论空间。
### 二、**液态政治的狂欢:政治参与的异化**鲍曼的"液态现代性"理论在此得到验证——传统政治组织形态瓦解后,网络空间的政治表达演变为流动的、碎片化的情绪宣泄。身份政治与键政群体均呈现"仪式性抵抗"特征:通过制造话语冲突完成自我确证,却回避现实政治责任。这种"点赞即行动、转发即参与"的幻觉,实质是政治主体性在虚拟空间的异化。
数据透视:推特研究显示,激进政治标签的传播速度是普通信息的6倍,但相关话题的实际政策转化率不足0.3%。
### 三、**认知殖民的共谋:权力结构的隐形操控**两者看似对抗主流叙事,实则可能成为权力结构的共谋者。身份政治被资本收编为"多样性营销"工具(如彩虹资本),键政群体则沦为流量经济的数字劳工。更隐秘的是,算法平台通过操纵可见性规则,将政治争议转化为可预测、可控制的情感波动,实现了福柯所言"治理术"的数字化升级。
吊诡现实:Meta内部文件显示,其算法故意放大争议内容使日活提升12%,而各国政府通过定向推送分化抗议群体成功率达67%。
### 四、超越困境的可能路径1. **认知升维**:引入复杂性思维,用"交叉性分析"替代单一身份叙事2. **媒介素养革命**:培养数字公民的元认知能力,识别情感操纵机制3. **制度创新**:构建"数字议事厅"等新型协商民主平台,设置反极化算法4. **共同体重建**:通过在地化实践重塑具身性政治参与,打破虚拟身份牢笼
在这个后真相时代,身份政治与网络键政的合流揭示了现代性危机的深层病灶——当政治沦为符号游戏,当共识让位于情感共振,我们亟需在数字废墟中重建具有伦理深度的公共领域。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关乎人类文明存续的精神重构。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4-29 10:17回复
    这是ds的观点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4-29 10:17
    回复
      2025-07-29 21:28: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王座最让人厌恶的是他们把←当成了一种zzzq,大玩身份政治,这和lgbt没有什么大区别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4-29 12:29
      回复
        说点通俗的,就是鉴证很容易被带节奏,让人相信原本不相信的东西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7-26 02:20
        回复
          我想,对于鉴证,我们可能应该是采取限制的态度,来制止关心zz人群的意识形态激化,使时事热点问题讨论形成一个理性的舆论氛围,然后支持这种理性而有效的鉴证,最后反作用于社会,减少社会的种种无谓的对立现象。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7-28 14: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