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借用一个B站评论:游戏主角指的不是【游戏剧情里最关键的角色】,而是【最能代表玩家视点的角色】。RPG发展这么多年,期间也诞生了不少主角只是大事件的参与者而非决定者的情节(例如薄暮传说、巫师3等),但roleplay的重点就在于扮演,游戏主角是玩家的代理人,只是【代表玩家视点的角色】常和【最关键的角色】这个定位相重合。
不谈游戏,文学作品里,最极端的《活着》,福贵只是一个受时代摆布的小角色,但没人把福贵不当主角。
牢古是玩家最开始操作的角色,故事的开始由他展开,那他就是【最能代表玩家视点的角色】,即主角,与他能不能代表决定故事发展无关。
在我看来,吧里部分人认为的“好结局”只是因为代入了主角一家,或许因为现实和女主一样充满伤痛所以引起共鸣,但那这只是个人价值观的评判。
与之相对,更多人讨论的“好结局”是从文学叙事层面。最基础的有没有讲明白一个故事,结构完整,再其上是否有优秀的人物弧光表现,有没有现实层面的意义,最顶级的名著往往还有超脱一个时代的思想。
从这些客观标准来讲,这个故事序章是最顶级的一类,20分钟内交代清楚了世界观、人物特点、核心矛盾和故事主线。
但从中期开始就陷入了叙事崩坏。批判这个结局的没人说讲family不行。《教父》本质上也是一出家庭伦理剧,里面的主角为保护家族枪杀毒枭与警察局长,从拒接家族事务到主动掌权。但他每次抉择都受贯彻全线的黑手党规则制约(婚礼不能拒绝请求/西西里复仇法则),没有背离故事主线。
如果,你要讲家庭戒网瘾的故事,那么从序章开始就要透露沉迷入画对真人的危害。如一些传闻或寓言故事说在大崩坏之前曾经有一位无所不能的先知,在如何如何使用源色后的某一天疯狂或灰飞烟灭,暗示虚拟世界对真人(天外来客)的危害,同时也要开始铺垫虚拟人和真人女主的不同。
但真这样改,标题肯定也要换,与宏大叙事彻底不沾边,估计会和《爱丽丝梦游仙境》类似,这样对大多数人来说故事的角度观感肯定会更好一些,只不过噱头就没这么足了。
更何况,最后引起部分人共鸣的女主回归现实也是虚假,因为结尾表现很明显不是女主自己想回归,而是被老爹砸了电脑又被老哥残魂强行删了游戏。编剧想讲family剧情,实际上不过只是一次家庭冷暴力的成功,是用个体牺牲强行维持旧有价值系统。
说白了忙活一通一家人该痛苦还是痛苦。哦,牢维可能不痛了,毕竟他彻底寄了。
而优秀的作品,如《小妇人》里乔拒绝劳里求婚坚持写作,最终开办学校并保留小说版权,则是通过个人选择打破了19世纪女性依附婚姻的传统,推动了新秩序诞生。人物的成长弧光与历史进程保持同频共振,加上铺垫足够的行为动机,才算得上真正的好故事。
不谈游戏,文学作品里,最极端的《活着》,福贵只是一个受时代摆布的小角色,但没人把福贵不当主角。
牢古是玩家最开始操作的角色,故事的开始由他展开,那他就是【最能代表玩家视点的角色】,即主角,与他能不能代表决定故事发展无关。
在我看来,吧里部分人认为的“好结局”只是因为代入了主角一家,或许因为现实和女主一样充满伤痛所以引起共鸣,但那这只是个人价值观的评判。
与之相对,更多人讨论的“好结局”是从文学叙事层面。最基础的有没有讲明白一个故事,结构完整,再其上是否有优秀的人物弧光表现,有没有现实层面的意义,最顶级的名著往往还有超脱一个时代的思想。
从这些客观标准来讲,这个故事序章是最顶级的一类,20分钟内交代清楚了世界观、人物特点、核心矛盾和故事主线。
但从中期开始就陷入了叙事崩坏。批判这个结局的没人说讲family不行。《教父》本质上也是一出家庭伦理剧,里面的主角为保护家族枪杀毒枭与警察局长,从拒接家族事务到主动掌权。但他每次抉择都受贯彻全线的黑手党规则制约(婚礼不能拒绝请求/西西里复仇法则),没有背离故事主线。
如果,你要讲家庭戒网瘾的故事,那么从序章开始就要透露沉迷入画对真人的危害。如一些传闻或寓言故事说在大崩坏之前曾经有一位无所不能的先知,在如何如何使用源色后的某一天疯狂或灰飞烟灭,暗示虚拟世界对真人(天外来客)的危害,同时也要开始铺垫虚拟人和真人女主的不同。
但真这样改,标题肯定也要换,与宏大叙事彻底不沾边,估计会和《爱丽丝梦游仙境》类似,这样对大多数人来说故事的角度观感肯定会更好一些,只不过噱头就没这么足了。
更何况,最后引起部分人共鸣的女主回归现实也是虚假,因为结尾表现很明显不是女主自己想回归,而是被老爹砸了电脑又被老哥残魂强行删了游戏。编剧想讲family剧情,实际上不过只是一次家庭冷暴力的成功,是用个体牺牲强行维持旧有价值系统。
说白了忙活一通一家人该痛苦还是痛苦。哦,牢维可能不痛了,毕竟他彻底寄了。
而优秀的作品,如《小妇人》里乔拒绝劳里求婚坚持写作,最终开办学校并保留小说版权,则是通过个人选择打破了19世纪女性依附婚姻的传统,推动了新秩序诞生。人物的成长弧光与历史进程保持同频共振,加上铺垫足够的行为动机,才算得上真正的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