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进化论吧 关注:1,802贴子:160,352
  • 3回复贴,共1

反进化文盲需要了解的变异和遗传的原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微观层面,变异和遗传主要涉及基因和染色体的变化,以下是具体分析:
变异
• 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例如,在血红蛋白基因中,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导致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等位基因,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等特点。
• 基因重组: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交叉互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使后代具有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
•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结构变异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会使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数目变异则分为个别染色体的增减和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减,如唐氏综合征是由于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
遗传
• DNA复制:是遗传信息传递的关键过程,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在解旋酶作用下,DNA双链解开,以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DNA聚合酶等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新的子链,保证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准确性。
• 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在细胞核中进行,将DNA上的遗传信息传递到RNA上。翻译是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tRNA携带氨基酸按照密码子的顺序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实现了遗传信息从核酸到蛋白质的传递,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相应的性状。
• 遗传规律: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以及摩尔根发现的伴性遗传规律,都是基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行为而揭示的遗传规律。基因分离定律描述了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分离,自由组合定律则阐述了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伴性遗传说明了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这些规律从微观层面解释了遗传性状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5-05-03 16:37回复
    DNA的化学结构
    • 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含氮碱基有四种,分别是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
    • 一级结构:是指脱氧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的多核苷酸链。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 二级结构:是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盘绕形成的双螺旋结构。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互补配对,A与T配对,形成2个氢键,G与C配对,形成3个氢键。
    • 三级结构:是在双螺旋基础上进一步扭曲形成的超螺旋结构,在真核生物中,DNA与组蛋白等结合形成染色体。
    RNA的化学结构
    • 基本组成单位: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含氮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尿嘧啶(U)。
    • 一级结构:也是核糖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的多核苷酸链。
    • 二级结构:多数RNA是单链,但可通过自身回折形成局部的双链结构,如tRNA具有特殊的三叶草二级结构,由氨基酸臂、DHU环、反密码环、TψC环和额外环组成。
    • 三级结构:在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折叠形成更复杂的空间结构,如tRNA的三级结构呈倒“L”形。不同类型的RNA,如mRNA(信使RNA)、rRNA(核糖体RNA)等,也都有各自特定的空间结构以执行其生物学功能。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5-05-03 16:40
    回复
      2025-08-21 04:07: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RNA转录蛋白质的过程称为翻译,原理如下:
      起始阶段
      • 核糖体的小亚基与mRNA结合,识别mRNA上的起始密码子AUG。
      • 携带甲硫氨酸的tRNA通过其反密码子与起始密码子互补配对,进入核糖体的P位。
      • 核糖体大亚基结合上来,形成完整的核糖体 - mRNA - tRNA复合物,翻译起始。
      延伸阶段
      • 新的氨酰 - tRNA根据mRNA上的密码子依次进入核糖体的A位,其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
      • 在核糖体的催化下,P位上的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与A位上的氨酰 - tRNA的氨基酸之间形成肽键,P位上的tRNA则变成空载tRNA。
      • 核糖体沿mRNA移动一个密码子的距离,空载tRNA从E位离开核糖体,原来A位上的氨酰 - tRNA进入P位,为下一个氨酰 - tRNA进入A位腾出空间,如此循环,肽链不断延长。
      终止阶段
      • 当核糖体移动到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UAA、UAG或UGA)时,没有对应的氨酰 - tRNA进入A位。
      • 释放因子识别终止密码子并进入A位,促使肽链从tRNA上水解下来,核糖体与mRNA分离,翻译过程结束。新合成的多肽链经过折叠和加工,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5-05-03 16:41
      回复
        转录和翻译过程可以通过多种技术手段进行观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转录过程的观测
        • 放射性标记法: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核糖核苷酸,如³H - UTP。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会摄取这些标记的核苷酸用于转录。通过放射自显影技术,可在细胞内观察到放射性标记出现在细胞核等区域,表明转录正在发生。
        • 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设计与特定基因互补的荧光标记探针,与细胞内的DNA或RNA进行杂交。在荧光显微镜下,能看到被标记的基因所在位置以及转录出的RNA的分布情况,从而直观地观察转录的位点和活性。
        • 实时定量PCR(qPCR):提取细胞中的总RNA,反转录成cDNA后,利用qPCR技术对特定基因的转录产物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检测不同时间点或不同条件下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了解转录的动态过程。
        翻译过程的观测
        • 脉冲追踪实验:用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短暂培养细胞,使正在合成的蛋白质带上放射性标记,这是“脉冲”。然后加入大量未标记的氨基酸进行“追踪”,在不同时间点取样,通过凝胶电泳等方法分离蛋白质,检测放射性标记在不同大小蛋白质条带中的分布,可了解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延伸和终止过程。
        • 荧光蛋白融合技术:将感兴趣的基因与荧光蛋白基因融合,构建表达载体并转入细胞。当融合基因表达时,产生的融合蛋白会带有荧光。在荧光显微镜下可实时观察融合蛋白在细胞内的合成位置、转运过程以及聚集情况,从而直观地了解翻译产物的动态变化。
        • 核糖体图谱分析: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与核糖体结合的mRNA进行深度测序和分析。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精确地确定核糖体在mRNA上的结合位置和密度,进而推断出蛋白质翻译的起始位点、密码子的翻译频率以及翻译的整体效率等信息,全面解析翻译过程的细节。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5-05-03 17: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