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吧 关注:1,290贴子:2,068
  • 6回复贴,共1

【资料】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2.
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资本论 · 第一卷》
3.《政治经济学批判 · 序言》
--马克思
4.
当然,生产关系的革命,是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所引起的。但是,生产力的大发展,总是在生产关系改变以后。拿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来说,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简单的协作就创造了一种生产力,手工工场就是这样一种简单协作,在这种协作的基础上,就产生了资本主义发展第一阶段的生产关系。手工工场是非机器生产的资本主义。这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了一种改进技术的需要,为采用机器开辟了道路。在英国,是资产阶级革命(十七世纪)以后,才进行工业革命(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法国、德国、美国、日本,都是经过不同的形式,改变了上层建筑、生产关系之后,资本主义工业才大大发展起来。
一切革命的历史都证明,并不是先有充分发展的新生产力,然后才改造落后的生产关系,而是要首先造成舆论,进行革命,夺取政权,才有可能消灭旧的生产关系。消灭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新的生产关系,这样就为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 毛泽东
5.
这样,蒲鲁东先生首先是由于缺乏历史知识而没有理解到:人们在发展其生产力时,即在生活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的性质是必然随着这些生产力的改造和发展而改变的。他没有理解到:经济范畴只是这些现实关系的抽象,并且它们仅仅在这些关系存在的限度上才是正确的。这样,他就犯了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常犯的错误,这些经济学者竟把这些经济范畴看作是永恒的法则,而不是看作历史性的法则 —— 只有对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才是实际有效的法则,只有对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才是实际有效的法则。所以,蒲鲁东先生不去把政治经济学范畴看作现实、暂时、历史社会关系的抽象,而却神秘地歪曲问题,竟把现实关系看作只是这些抽象的体现。这些抽象本身竟是自从世界创造时起就已在神父心怀里成熟起来的公式哩。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6.
人们在发展其生产力时,即在生活时, 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的性质必然随着这些生产力的改变和发展而改变。”“随着新的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便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而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他们改变所有不过是这一特定生产方式的必然关系的经济关系。
--1846年马克思致安年柯夫的信
7.
生产者相互发生的这些社会关系,他们借以互相交换其活动和参与共同生产的条件,当然依生产资料的性质而有所不同。
--马克思 《雇佣劳动与资本》
8.
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联。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马克思 《哲学的贫困》(这段话被很多政治和历史课本引用)


IP属地:福建1楼2025-05-11 19:21回复
    9.
    生产力怎样,生产关系也就应怎样。生产力的状况所回答的是人们用怎样的生产工具来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问题,而生产关系的状况所回答的问题则是生产资料(土地、森林、水流、矿源、原料、生产工具、生产建筑物、交通联络工具等等)归谁所有,生产资料由谁支配——是由全社会支配,还是由单个的人、集团和阶级支配并利用去剥削其他的人、集团和阶级的问题。--斯大林
    10.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苏维埃政权正是因为这个规律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一定要发生作用,所以它才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出自《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载《斯大林全集》第8卷


    IP属地:福建2楼2025-05-11 20:31
    回复
      2025-08-12 09:23: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2.
      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资本论 · 第一卷》
      3.《政治经济学批判 · 序言》
      --马克思
      4.
      当然,生产关系的革命,是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所引起的。但是,生产力的大发展,总是在生产关系改变以后。拿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来说,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简单的协作就创造了一种生产力,手工工场就是这样一种简单协作,在这种协作的基础上,就产生了资本主义发展第一阶段的生产关系。手工工场是非机器生产的资本主义。这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了一种改进技术的需要,为采用机器开辟了道路。在英国,是资产阶级革命(十七世纪)以后,才进行工业革命(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法国、德国、美国、日本,都是经过不同的形式,改变了上层建筑、生产关系之后,资本主义工业才大大发展起来。
      一切革命的历史都证明,并不是先有充分发展的新生产力,然后才改造落后的生产关系,而是要首先造成舆论,进行革命,夺取政权,才有可能消灭旧的生产关系。消灭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新的生产关系,这样就为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 毛泽东
      5.
      这样,蒲鲁东先生首先是由于缺乏历史知识而没有理解到:人们在发展其生产力时,即在生活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的性质是必然随着这些生产力的改造和发展而改变的。他没有理解到:经济范畴只是这些现实关系的抽象,并且它们仅仅在这些关系存在的限度上才是正确的 m。这样,他就犯了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常犯的错误,这些经济学者竟把这些经济范畴看作是永恒的法则,而不是看作历史性的法则 —— 只有对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才是实际有效的法则,只有对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才是实际有效的法则。所以,蒲鲁东先生不去把政治经济学范畴看作现实、暂时、历史社会关系的抽象,而却神秘地歪曲问题,竟把现实关系看作只是这些抽象的体现。这些抽象本身竟是自从世界创造时起就已在神父心怀里成熟起来的公式哩。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6.
      人们在发展其生产力时,即在生活时, 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的性质必然随着这些生产力的改变和发展而改变。”“随着新的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便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而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他们改变所有不过是这一特定生产方式的必然关系的经济关系。
      --1846年马克思致安年柯夫的信
      7.
      生产者相互发生的这些社会关系,他们借以互相交换其活动和参与共同生产的条件,当然依生产资料的性质而有所不同。
      --马克思 《雇佣劳动与资本》
      8.
      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联。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马克思 《哲学的贫困》(这段话被很多政治和历史课本引用)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5-16 01:07
      回复
        1.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2.
        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资本论 · 第一卷》
        3.《政治经济学批判 · 序言》
        --马克思
        4.
        当然,生产关系的革命,是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所引起的。但是,生产力的大发展,总是在生产关系改变以后。拿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来说,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简单的协作就创造了一种生产力,手工工场就是这样一种简单协作,在这种协作的基础上,就产生了资本主义发展第一阶段的生产关系。手工工场是非机器生产的资本主义。这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了一种改进技术的需要,为采用机器开辟了道路。在英国,是资产阶级革命(十七世纪)以后,才进行工业革命(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法国、德国、美国、日本,都是经过不同的形式,改变了上层建筑、生产关系之后,资本主义工业才大大发展起来。
        一切革命的历史都证明,并不是先有充分发展的新生产力,然后才改造落后的生产关系,而是要首先造成舆论,进行革命,夺取政权,才有可能消灭旧的生产关系。消灭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新的生产关系,这样就为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 毛泽东
        5.
        这样,蒲鲁东先生首先是由于缺乏历史知识而没有理解到:人们在发展其生产力时,即在生活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的性质是必然随着这些生产力的改造和发展而改变的。他没有理解到:经济范畴只是这些现实关系的抽象,并且它们仅仅在这些关系存在的限度上才是正确的 m m。这样,他就犯了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常犯的错误,这些经济学者竟把这些经济范畴看作是永恒的法则,而不是看作历史性的法则 —— 只有对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才是实际有效的法则,只有对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才是实际有效的法则。所以,蒲鲁东先生不去把政治经济学范畴看作现实、暂时、历史社会关系的抽象,而却神秘地歪曲问题,竟把现实关系看作只是这些抽象的体现。这些抽象本身竟是自从世界创造时起就已在神父心怀里成熟起来的公式哩。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6.
        人们在发展其生产力时,即在生活时, 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的性质必然随着这些生产力的改变和发展而改变。”“随着新的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便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而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他们改变所有不过是这一特定生产方式的必然关系的经济关系。
        --1846年马克思致安年柯夫的信
        7.
        生产者相互发生的这些社会关系,他们借以互相交换其活动和参与共同生产的条件,当然依生产资料的性质而有所不同。
        --马克思 《雇佣劳动与资本》
        8.
        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联。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马克思 《哲学的贫困》(这段话被很多政治和历史课本引用)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5-16 06:54
        收起回复
          来点不一样的
          如果说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一定要联合为阶级,通过革命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并以统治阶级的资格用暴力消灭旧的生产关系——《共产党宣言》
          在一切生产工具中,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哲学的贫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
          最初是单个的工人,然后是某一工厂的工人,然后是某一地方的某一劳动部门的工人,同直接剥削他们的单个资产者作斗争。他们不仅仅攻击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而且攻击生产工具本身;他们毁坏那些来竞争的外国商品,捣毁机器,烧毁工厂…
          机器的日益迅速的和继续不断的改良,使工人的整个生活地位越来越没有保障…
          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共产党宣言》
          而且社会劳动生产力愈发展,这种奴隶制度就愈残酷,不管工人得到的报酬较好或是较坏。——《哥达纲领批判》
          可见技术的发展每前进一步,工人的状况就倒退一步!——《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不论是机器的改进,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交通工具的改良,新的殖民地的开辟,向外移民,扩大市场,自由贸易,或者是所有这一切加在一起,都不能消除劳动群众的贫困——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六卷
          “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看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完成它的生产任务——《列宁全集》40卷前言
          工资决定于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敌对的斗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IP属地:上海5楼2025-07-17 11:12
          收起回复